制备高反应活性聚异丁烯及其共聚物的引发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2745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高反应活性聚异丁烯的及其共聚物的引发体系,包括引发含异丁烯的原料进行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共引发剂和配合剂,其中所述的共引发剂是FeCl3,配合剂是含氧或含硫的有机化合物,FeCl3与异丁烯原料的摩尔配比为0.01%~3.0%,引发剂与FeCl3的摩尔配比为0.1~2.0,配合剂与FeCl3的摩尔配比为0.1~3.4。本发明专利技术以FeCl3为共引发剂和含氧或含硫的配合剂配合,促进活性中心碳阳离子β-H脱除反应,从而一步法直接得到末端α-双键含量大于75mol%(可高达90%以上)、分子量分布窄的高反应活性聚异丁烯及其共聚物,工艺步骤简化,生产成本低,且重复性好,环境污染小,易于工业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高反应活性聚异丁烯及其共聚物的引发体系,特别是涉及含 有FeCl3和配合剂组成的引发体系,用于异丁烯、异丁烯的烃类混合物进行阳离子聚合制 备高反应活性聚异丁烯及其共聚物的引发体系,可以制备聚异丁烯末端α-双键含量高于 75mol%,特别是数均分子量为500 6000g/mol的高反应活性聚异丁烯及其共聚物。
技术介绍
异丁烯(IB)可由阳离子聚合方法制备聚异丁烯(PIB)。根据不同的链终止方式, 聚异丁烯分子链末端发生质子脱除反应后一般可生成α -双键(exo-olefin),β -双键 (endo-olefin)。权利要求一种制备高反应活性聚异丁烯及其共聚物的引发体系,包括引发含有异丁烯的原料进行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共引发剂和配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共引发剂是FeCl3,配合剂是含氧或含硫的有机化合物,FeCl3与异丁烯的摩尔配比为0.01%~3.0%,引发剂与FeCl3的摩尔配比为0.1~2.0,配合剂与FeCl3的摩尔配比为0.1~3.4。2.根据权利要求1的引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发剂为水、酚、质子酸、叔烷 (芳)醇、叔烷(芳)氯、叔烷(芳)醚、叔烷(芳)酯或/和羧酸。3.根据权利要求1的引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氧有机化合物配合剂选自醇、 醚、酮、酯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3的引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氧有机化合物中醇类化合物选 自1 13C的伯醇或仲醇。5.根据权利要求3的引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醚类化合物选自分子式为R1OR2的 烷基醚,其中RpR2为相同或不同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芳烷基或芳基,且RpR2基团上面的 C原子的个数之和在2 16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3的引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酮类化合物选自分子式为R3COR4的 酮,其中民、礼为相同或不同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芳烷基或芳基,且R3、R4基团上面的C原 子的个数之和在2 10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3的引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酯类化合物选自饱和羧酸乙烯基 酯、丙烯酸酯或/和苯甲酸酯。8.根据权利要求1的引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硫的有机化合物配合剂选自二 甲砜、二乙砜、二苯砜、甲基苯基砜、环丁砜、二甲基亚砜或二乙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9.根据权利要求1的引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有异丁烯的原料包括纯异丁烯、 含有异丁烯的混合轻C4馏分、异丁烯惰性溶剂混合液、异丁烯与共轭烯烃单体混合物的惰 性溶剂混合液。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高反应活性聚异丁烯的及其共聚物的引发体系,包括引发含异丁烯的原料进行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共引发剂和配合剂,其中所述的共引发剂是FeCl3,配合剂是含氧或含硫的有机化合物,FeCl3与异丁烯原料的摩尔配比为0.01%~3.0%,引发剂与FeCl3的摩尔配比为0.1~2.0,配合剂与FeCl3的摩尔配比为0.1~3.4。本专利技术以FeCl3为共引发剂和含氧或含硫的配合剂配合,促进活性中心碳阳离子β-H脱除反应,从而一步法直接得到末端α-双键含量大于75mol%(可高达90%以上)、分子量分布窄的高反应活性聚异丁烯及其共聚物,工艺步骤简化,生产成本低,且重复性好,环境污染小,易于工业应用。文档编号C08F10/10GK101955558SQ20091008926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5日专利技术者严鹏飞, 刘强, 吴一弦 申请人:北京化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高反应活性聚异丁烯及其共聚物的引发体系,包括引发含有异丁烯的原料进行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共引发剂和配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共引发剂是FeCl↓[3],配合剂是含氧或含硫的有机化合物,FeCl↓[3]与异丁烯的摩尔配比为0.01%~3.0%,引发剂与FeCl↓[3]的摩尔配比为0.1~2.0,配合剂与FeCl↓[3]的摩尔配比为0.1~3.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一弦刘强严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