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242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管路,包括水箱,还包括收集机构,所述水箱进水端设置有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进水管、回收管、过滤管、收集管、螺槽、嵌槽和滤板,进水管一端延伸至水箱内部且进水管末端通过回收管与雨水流入管路相对接,回收管底部设置有过滤管且过滤管底端可拆卸连接有收集管,由于过滤管和收集管的结构设计,使得其内部空间很大,能够储装很多杂质,减少回收管堵塞的情况,在清洁时只需拧出收集管并抽出滤板,即可对内部过滤的杂质进行清理,不易堵塞且清理便捷,使用更加方便。方便。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收集管路


[0001]本技术涉及绿色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雨水收集管路。

技术介绍

[0002]绿色建筑是指环境好又可持续的建筑,自身适应生态而又不破坏生态的建筑,绿色建筑也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在新型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是十分常见的配套节水方式之一,通过对雨水的回收可以进行景观用水、喷灌用水、除尘用水和消防用水的补充。
[0003]现有的建筑系统雨水收集管路在使用时存在以下弊端:雨水的回收来源面主要包括屋顶雨水回收和排排水系统雨水回收,在进行雨水回收作业时雨水中会带有较多的杂质,直接进行回收会影响二次利用,现有的过滤方式直接在回收管路中加装滤网,很容易堵塞且需要频繁的清洁和更换,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雨水收集管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收集管路,通过在水箱进水端安装的收集机构,既能够实现雨水的过滤和回收,同时减少堵塞的情况,清洁方便,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雨水收集管路,包括水箱,还包括收集机构,所述水箱进水端设置有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进水管、回收管、过滤管、收集管、螺槽、嵌槽和滤板,进水管一端延伸至水箱内部且进水管末端通过回收管与雨水流入管路相对接,回收管底部设置有过滤管且过滤管底端可拆卸连接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管内部安装有延伸至回收管内壁顶部的滤板。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供水机构,所述水箱一端设置有供水机构,所述供水机构包括安装箱、顶盖、水泵、排水管和分流管,水箱底部一端一体成型有安装箱且安装箱内部与水箱内部相连通,安装箱内部安装有水泵且水泵排水端与延伸至安装箱外部的排水管相对接;在水箱底部一端设置有与水箱内部联通的安装箱,其内部用来安装水泵组件,正常使用状态下顶盖闭合,水泵工作将水箱内部收集的雨水通过排水管排出至各雨水二次利用设备中,在需要进行水泵的安装检修时,只需排空水箱打开顶盖即可,相较于传统的泵体直接置于水箱中,大大提高了水泵安装检修的便利性,无需进入水箱内部作业。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管顶端外壁开设有螺槽并通过螺槽与过滤管底端相连接;通过收集管顶部螺槽方便与过滤管底端进行对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回收管内壁顶部与收集管对应位置开设有嵌槽,所述滤板顶端插入至嵌槽内部;滤板顶部插入至嵌槽内部方便固定滤板位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箱顶部活动连接有顶盖,所述排水管远离水箱一端设置有与雨水使用组件相连接的分流管;通过顶盖控制安装箱顶部的启闭,通过分流管连接不同用水设备。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水箱内部进行雨水的集中回收和盛装,其进水端通过进水管和回收管与雨水流入管路对接,正常使用时收集管与过滤管对接,滤板垂直插入收集管和过滤管内部,回收的雨水穿滤板进入水箱中,树叶等杂质则被滤板隔绝,由于过滤管和收集管的结构设计,使得其内部空间很大,能够储装很多杂质,减少回收管堵塞的情况,在清洁时只需拧出收集管并抽出滤板,即可对内部过滤的杂质进行清理,不易堵塞且清理便捷,使用更加方便;在水箱底部一端设置有与水箱内部联通的安装箱,其内部用来安装水泵组件,正常使用状态下顶盖闭合,水泵工作将水箱内部收集的雨水通过排水管排出至各雨水二次利用设备中,在需要进行水泵的安装检修时,只需排空水箱打开顶盖即可,相较于传统的泵体直接置于水箱中,大大提高了水泵安装检修的便利性,无需进入水箱内部作业。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一种雨水收集管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一种雨水收集管路的收集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一种雨水收集管路的供水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水箱;2、收集机构;201、进水管;202、回收管;203、过滤管;204、收集管;205、螺槽;206、嵌槽;207、滤板;3、供水机构;301、安装箱;302、顶盖;303、水泵;304、排水管;305、分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7]如图1

3所示,一种雨水收集管路,包括水箱1,还包括收集机构2,所述水箱1进水端设置有收集机构2,所述收集机构2包括进水管201、回收管202、过滤管203、收集管204、螺槽205、嵌槽206和滤板207,进水管201一端延伸至水箱1内部且进水管201末端通过回收管202与雨水流入管路相对接,回收管202底部设置有过滤管203且过滤管203底端可拆卸连接有收集管204,所述收集管204内部安装有延伸至回收管202内壁顶部的滤板207。
[0018]其中,还包括供水机构3,所述水箱1一端设置有供水机构3,所述供水机构3包括安装箱301、顶盖302、水泵303、排水管304和分流管305,水箱1底部一端一体成型有安装箱301且安装箱301内部与水箱1内部相连通,安装箱301内部安装有水泵303且水泵303排水端与延伸至安装箱301外部的排水管304相对接;在水箱1底部一端设置有与水箱1内部联通的安装箱301,其内部用来安装水泵303组件,正常使用状态下顶盖302闭合,水泵303工作将水箱1内部收集的雨水通过排水管304排出至各雨水二次利用设备中,在需要进行水泵303的安装检修时,只需排空水箱1打开顶盖302即可,相较于传统的泵体直接置于水箱1中,大大提高了水泵303安装检修的便利性,无需进入水箱1内部作业。
[0019]其中,所述收集管204顶端外壁开设有螺槽205并通过螺槽205与过滤管203底端相连接,所述回收管202内壁顶部与收集管204对应位置开设有嵌槽206,所述滤板207顶端插入至嵌槽206内部;通过收集管204顶部螺槽205方便与过滤管203底端进行对接,滤板207顶部插入至嵌槽206内部方便固定滤板207位置。
[0020]其中,所述安装箱301顶部活动连接有顶盖302,所述排水管304远离水箱1一端设置有与雨水使用组件相连接的分流管305;通过顶盖302控制安装箱301顶部的启闭,通过分流管305连接不同用水设备。
[00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雨水收集管路,使用时,水箱1内部进行雨水的集中回收和盛装,其进水端通过进水管201和回收管202与雨水流入管路对接,正常使用时收集管204与过滤管203对接,滤板207垂直插入收集管204和过滤管203内部,回收的雨水穿滤板207进入水箱1中,树叶等杂质则被滤板207隔绝,由于过滤管203和收集管204的结构设计,使得其内部空间很大,能够储装很多杂质,减少回收管202堵塞的情况,在清洁时只需拧出收集管204并抽出滤板207,即可对内部过滤的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收集管路,包括水箱(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集机构(2),所述水箱(1)进水端设置有收集机构(2),所述收集机构(2)包括进水管(201)、回收管(202)、过滤管(203)、收集管(204)、螺槽(205)、嵌槽(206)和滤板(207),进水管(201)一端延伸至水箱(1)内部且进水管(201)末端通过回收管(202)与雨水流入管路相对接,回收管(202)底部设置有过滤管(203)且过滤管(203)底端可拆卸连接有收集管(204),所述收集管(204)内部安装有延伸至回收管(202)内壁顶部的滤板(2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管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水机构(3),所述水箱(1)一端设置有供水机构(3),所述供水机构(3)包括安装箱(301)、顶盖(302)、水泵(303)、排水管(304)和分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培吴寅佳张建江王宇朱梦婷朱海娟杨城宇丁汉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卡森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