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节能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224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通风结构,通过采用过洞管节、自适应层以及测贴合条等结构,在对通风管道与墙洞之间空隙进行封堵时,可直接将水泥浆通入自适应层内,使其膨胀并逐渐贴合墙洞内壁,既能有效保证封堵后的强度,同时有效保证过洞管节与墙洞内壁之间空隙封堵的充分,不易出现空隙,使封堵效果更好,另外配合测贴合条的设置,在充入水泥浆料的过程中,可根据测贴合条是否能使电路导通,判断膨胀的自适应层是否与墙动内壁充分接触,相较于现有技术,可有效提高墙洞内壁与通风管道之间空隙封堵的密实性,使封堵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封堵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封堵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通风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通风结构,特别是涉及应用于建筑通风领域的一种节能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通风是借助换气稀释或通风排除等手段,控制空气污染物的传播与危害,实现室内外空气环境质量保障的一种建筑环境控制技术。通风系统就是实现通风这一功能,包括进风口、排风口、送风管道、风机、降温及采暖、过滤器、控制系统以及其他附属设备在内的一整套装置,连通室内外的通风管道在穿墙安装时,牵扯到墙体的后续封堵,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柔性防火材料封堵,但是容易出现封堵材料与管道以及墙洞内壁之间的接触不充分,导致封堵效果不好。
[0003]为解决上述封堵效果不好的的问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922331046.2说明书公开了《防火通风管道结构》,通过在通风管道和墙体连接处设有填塞麻丝、填塞麻丝的两端通过水泥砂浆层封堵,水泥砂浆层位于室外的一侧贴合有盖板,盖板一端延伸至墙体另一端延伸至通风管道,盖板通过螺钉与通风管道固定,且螺钉顶部设有硅胶,使墙洞两侧口部封堵效果好,不留缝隙。
[0004]但是麻丝的强度以及密度均不大,而通风管道的直径通常较大,因而匹配的墙洞内径较大,低强度的麻丝不能满足密封墙洞处强度的效果。
[0005]申请内容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风管道与墙洞之间的密封效果差。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通风结构,包括多个通风管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通风管之间的过洞管节,其中一个最边缘的通风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转向管,转向管下端固定连接有出风板,出风板安装在室内顶部,另一个最边缘的通风管的端部与外界相通,过洞管节包括中过洞管、位于中过洞管左右两侧的边管以及固定连接在自适应层左右两端和边管之间的缓冲层,中过洞管外端包裹有自适应层,缓冲层外套设有导环,导环外端固定连接有输入管,自适应层左右两端与临近的导环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分流管,输入管、导环、分流管以及自适应层依次相通。
[0008]在上述节能通风结构中,通过过洞管节的设置,在对通风管道与墙洞之间空隙进行封堵时,可直接将水泥浆通入自适应层内,使其膨胀并逐渐贴合墙洞内壁,既能有效保证封堵后的强度,同时有效保证过洞管节与墙洞内壁之间空隙封堵的充分,不易出现空隙,使封堵效果更好。
[0009]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缓冲层为弹性密封材料制成,使整个通风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横向可伸缩性,使在进行通风换气时,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保护管道不易被损坏,且缓冲层截面为凹形结构,使其上的导环和分流管等结构可以不突出过洞管节表面,不易影响其安装。
[0010]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缓冲层中部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拉环,拉环远离缓冲层轴线的一端不超出边管,在通风管安装或者其他不需要缓冲的情况下,可依次向外拉动多个拉环,并使用多个杆体分别贯穿拉环,使杆体被架设在边管和中过洞管之间,多个杆体可限制缓冲层,有效维持过洞管节结构的稳定性。
[0011]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自适应层包括两个分别与中过洞管左右两端相互固定的定位层以及固定连接在两个定位层之间的自贴合层,自贴合层为弹性密封结构,且分流管与自适应层的连接点位于定位层上,在封堵过洞管节与墙洞之间的空隙时,可直接通过输入管向自适应层内进行充气,进行预先鼓胀的处理,然后向其内部通入水泥浆料,其不断挤压自贴合层,使其朝向墙洞内壁鼓胀并逐渐贴附墙洞内壁,使水泥浆料的填充更加充分,使墙洞封堵效果更好。
[0012]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改进,自贴合层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测贴合条,每个测贴合条的其中一个端部均延伸出两根导线,多个测贴合条上的导线均位于同一侧。
[0013]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改进的补充,测贴合条包括外护柔条以及位于外护柔条内的多个相互串联的测贴合球,两根导线位于测贴合条内的端部分别与左右两边缘位置上的测贴合球电连接,测贴合条一半位于自贴合层内侧,测贴合条另一半凸出自贴合层外,在填充水泥浆料的过程前,先通气使测贴合条与墙体内壁挤压接触,进而使多个测贴合球相互导通,此时将测贴合条接入带有小灯泡或者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电路,确保测贴合条内没有问题,能使电路导通。
[0014]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改进的补充,测贴合球上连接有两个T形触片,且两个T形触片相互不接触,测贴合球包括相互固定并拼合成完成球形的内定半球以及外变半球,且二者连接处与测贴合条和自贴合层的连接处相互对应,两个T形触片分别连接在内定半球以及外变半球相互靠近的内壁,由于两个T形触片相互不接触,因而多个测贴合球虽然相互串联,但是依然不能使电路被导通,只有当两个T形触片相互接触时,相邻两个测贴合球才能导通,在通电时,才能使电流顺利通过,使电路上的灯泡被点亮,或者电路表、电压表的指针转动。
[0015]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改进的补充,内定半球位于自贴合层内,且内定半球为硬质结构,使测贴合条还未与墙洞内壁接触时,内定半球不易受到气体或水泥浆料的影响而提前形变,使两个T形触片不易提前导通,外变半球位于自贴合层外侧,且外变半球为弹性密封材料,测贴合球内填充有绝缘气体。
[0016]一种节能通风结构,通风结构穿墙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先将过洞管节穿过墙体上预先切割开凿的洞,使过洞管节两端分别位于墙体的两侧;
[0018]S2、通过输入管向自适应层内充气,使自适应层鼓胀,然后通两个导线将测贴合条串联接入带有小灯泡或电流表的电路上,当电路导通后放气,电路导通说明测贴合条正常;
[0019]S3、然后再向内充入水泥浆料,当通入的水泥浆料较多时,再次将测贴合条串联接入带有小灯泡或者电流表的电路上,当检测到电路导通,说明测贴合条整体均与墙洞内壁紧密接触,最后对墙洞两侧口部通过混凝土修补整平,并涂抹墙体同款的腻子,完成墙洞的封堵;
[0020]S4、最后将通风管与过洞管节的端部通过螺栓固定,同时依次使通风管与转向管
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即可,完成安装。
[0021]综上,通过过洞管节的设置,在对通风管道与墙洞之间空隙进行封堵时,可直接将水泥浆通入自适应层内,使其膨胀并逐渐贴合墙洞内壁,既能有效保证封堵后的强度,同时有效保证过洞管节与墙洞内壁之间空隙封堵的充分,不易出现空隙,使封堵效果更好,另外配合测贴合条的设置,在充入水泥浆料的过程中,可根据测贴合条是否能使电路导通,判断膨胀的自适应层是否与墙动内壁充分接触,相较于现有技术,可有效提高墙洞内壁与通风管道之间空隙封堵的密实性,使封堵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仰视立体图;
[0023]图2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立体图;
[0024]图3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过洞管节的立体图;
[0025]图4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过洞管节部分的立体图;
[0026]图5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限制过洞管节缓冲性能变化前后示意图;
[0027]图6为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通风管(2)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通风管(2)之间的过洞管节(1),其中一个最边缘的所述通风管(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转向管(31),所述转向管(31)下端固定连接有出风板(32),所述出风板(32)安装在室内顶部,另一个最边缘的所述通风管(2)的端部与外界相通,所述过洞管节(1)包括中过洞管(12)、位于中过洞管(12)左右两侧的边管(11)以及固定连接在自适应层(4)左右两端和边管(11)之间的缓冲层(13),所述中过洞管(12)外端包裹有自适应层(4),所述缓冲层(13)外套设有导环(5),所述导环(5)外端固定连接有输入管(501),所述自适应层(4)左右两端与临近的导环(5)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分流管(6),所述输入管(501)、导环(5)、分流管(6)以及自适应层(4)依次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13)为弹性密封材料制成,且缓冲层(13)截面为凹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13)中部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拉环(8),所述拉环(8)远离缓冲层(13)轴线的一端不超出边管(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层(4)包括两个分别与中过洞管(12)左右两端相互固定的定位层(42)以及固定连接在两个定位层(42)之间的自贴合层(41),所述自贴合层(41)为弹性密封结构,且分流管(6)与自适应层(4)的连接点位于定位层(4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贴合层(41)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测贴合条(7),每个所述测贴合条(7)的其中一个端部均延伸出两根导线(73),多个所述测贴合条(7)上的导线(73)均位于同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贴合条(7)包括外护柔条(71)以及位于外护柔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梦付伟飞张红磊卢文倩卢正君刘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