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1957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9
乘员保护装置(S)在具有前后并列设置的座椅的车辆中搭载于前侧座椅(1),且具有:气囊(50),其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在折叠的状态下由卷挂于乘员的腰的周围的保持带部保持;以及充气机(20),其形成为近似圆柱状,以使得轴向大致沿着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于前侧座椅的靠背部(2)的后表面下部侧的区域。充气机以能够防止与就坐于在前侧座椅的后侧配置的后侧座椅的后侧乘员(RP)的脚部(RF)的干涉的方式,由罩(35)至少将后方侧覆盖。(35)至少将后方侧覆盖。(35)至少将后方侧覆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员保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护就坐于座椅的乘员的结构的乘员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作为乘员保护装置,如日本特开2020

66425公报所示,存在如下结构,即,将向在乘员的腰的周围折叠收纳的气囊供给膨胀用气体的充气机配置于乘员就坐的座椅的靠背部的后表面下部侧的区域(具体而言,座部的为后端侧下方的位置)。
[0003]然而,当前的乘员保护装置构成为充气机在露出的状态下安装于座椅侧。因此,在具有前后并列设置的座椅的车辆中搭载于前侧座椅的情况下,在来自前方的冲击力作用于车辆时,就坐于该前侧座椅的乘员由膨胀的气囊抑制向前方的移动而受到保护,但有时充气机与就坐于在前侧座椅的后侧配置的后侧座椅的后侧乘员的脚部接触,在抑制这种充气机与后侧乘员的接触这一点上存有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其能够抑制就坐于在搭载的前侧座椅的后侧配置的后侧座椅的后侧乘员与充气机的接触。
[0005]本专利技术涉及下述结构的乘员保护装置。
[0006]在具有前后并列设置的座椅的车辆中,形成为搭载于前侧座椅且保护就坐于前侧座椅的乘员的结构,
[0007]构成为具有:气囊,其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形成为能够膨胀为将乘员的前方覆盖的袋状,并且在折叠的状态下由卷挂于乘员的腰的周围的保持带部保持;以及
[0008]充气机,其形成为近似圆柱状,以使得轴向大致沿着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于前侧座椅的靠背部的后表面下部侧的区域,并且以能够向气囊供给膨胀用气体的方式与气囊连结,其中,
[0009]充气机以能够防止与就坐于在前侧座椅的后侧配置的后侧座椅的后侧乘员的脚部干涉的方式由罩至少将后方侧覆盖。
[0010]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保护装置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在前侧座椅中,配置于靠背部的后表面下部侧的区域的充气机由罩至少将后方侧覆盖。因此,在乘员(后侧乘员)就坐于在前侧座椅的后方配置的后侧座椅的状态下,即使来自前方的冲击力作用于车辆,也能够可靠地抑制充气机与后侧乘员的脚部直接接触。
[0011]因此,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保护装置,能够抑制就坐于在搭载的前侧座椅的后侧配置的后侧座椅的后侧乘员与充气机的接触。
[0012]另外,关于上述结构的乘员保护装置,如果使将罩设为安装于充气机的结构,则无需用于将罩安装于安装托架的安装单元、安装作业,能够形成为简便的结构,能够减少制造工时及成本,从而为优选。
[0013]并且,关于上述结构的乘员保护装置,如果将罩设为还能够将充气机的下方覆盖
的结构,则还能够防止充气机的下表面侧的区域与后侧乘员的脚部接触,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后侧乘员的脚部与充气机的接触,从而为优选。
[0014]并且,关于上述结构的乘员保护装置,如果将罩设为还将用于将充气机安装于座椅侧的安装托架的后方侧覆盖的结构,则还能够抑制后侧乘员的脚部与安装托架接触,从而为优选。
[0015]并且,关于上述结构的乘员保护装置,优选地,将罩设为具有如下部件的结构:
[0016]近似板状的罩主体,其将充气机的至少后方覆盖;以及
[0017]变形预定部,其配置于罩主体与充气机之间,在冲击力作用于罩主体时,维持将充气机的后方覆盖的所述罩主体的形态且能够进行塑性变形。
[0018]如果将乘员保护装置设为这种结构,则在后侧乘员的脚部与罩主体接触时,能够通过使配置于罩主体与充气机之间的变形预定部进行塑性变形而对因该接触产生的冲击力进行能量吸收,另外,在该变形预定部的塑性变形时,罩主体维持形态,因此能够利用罩主体可靠地承挡脚部。另外,关于上述结构的乘员保护装置,即使假设后侧乘员的脚部与罩主体接触且进一步朝向充气机侧而进入,也通过配置于其间的的变形预定部的塑性变形而进行能量吸收,因此能够抑制脚部因充气机而受到伤害。
[0019]而且,在将乘员保护装置设为这种结构的情况下,优选将罩设为利用变形预定部而安装于充气机的结构。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座椅的斜视图。
[0021]图2是图1的座椅的侧视图。
[0022]图3是图1的座椅的主视图,表示佩戴了座椅安全带的状态。
[0023]图4是表示图1的座椅的座部的下端侧的区域的局部放大后视图,表示充气机安装前的状态。
[0024]图5是表示图1的座椅的座部的下端侧的区域的局部放大后视图。
[0025]图6是在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中表示充气机的配置部位附近的局部放大横剖面图。
[0026]图7是在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中表示充气机的部位附近的局部放大纵剖面图,与图6的VII

VII部位对应。
[0027]图8是在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中表示充气机的部位附近的局部放大纵剖面图,与图6的VIII

VIII部位对应。
[0028]图9是在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中安装于充气机的罩的概略斜视图。
[0029]图10是表示使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中使用的气囊以单体膨胀的状态的概略斜视图。
[0030]图11是图10的气囊的概略纵剖面图。
[0031]图12是在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中气囊的膨胀完毕的状态的座椅的主视图。
[0032]图13是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中气囊的膨胀完毕的状态的座椅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S搭载于车辆的座椅1。省略详细的图示,但车辆形成为具有前后并列设置的座椅的结构,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S搭载于作为配置于前侧的副驾席(前侧座椅)的座椅1。乘员保护装置S形成为具有如下部件的结构:座椅安全带7,其构成对气囊50进行保持的保持带部;气囊50;充气机20,其向气囊50供给膨胀用气体;连接管30,其将气囊50与充气机20连接;以及罩35,其将充气机20的后方侧覆盖。
[0034]座椅1具有靠背部2以及座部3。座椅1利用从座部3的左右两端侧向下方延伸的下臂5(参照图4、5)、以及未图示的滑动轨道以相对于车辆的地板(地板面板4)能够前后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车辆的车身侧。详细而言,座椅1构成为利用罩(省略附图标号)大致无间隙地将座部3的下方的区域的左右的侧方覆盖,但在座部3的后表面侧,以与地板面板4之间具有间隙的方式安装于车身侧(参照图2、4、5)。用于安装充气机20的安装托架6以向下方延伸的方式配置于座椅1的座部3的后端3a侧。安装托架6在未图示的规定部位安装于下臂5,大致沿着上下方向,并且以左右方向的宽度较大的长条板状而配置于作为充气机20的配置部位的座部3的左半部分的程度的区域(参照图4、7、8)。在安装托架6,使得充气机安装用的托架24的螺栓24b插入而能够与固定于周缘的螺母6b紧固的安装孔6a形成于在左右方向侧(充气机20的轴向侧)分离的2个部位(参照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员保护装置(S),其在具有前后并列设置的座椅的车辆中,形成为搭载于前侧座椅(1)且保护就坐于该前侧座椅的乘员(MP)的结构,该乘员保护装置(S)构成为具有:气囊(50),其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形成为能够膨胀为将该乘员的前方覆盖的袋状,并且在折叠的状态下由卷挂于所述乘员的腰的周围的保持带部(10)保持;以及充气机(20),其形成为近似圆柱状,以使得轴向大致沿着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前侧座椅的靠背部(2)的后表面下部侧的区域,并且以能够向所述气囊供给膨胀用气体的方式与所述气囊连结,其中,所述充气机以能够防止与就坐于在所述前侧座椅的后侧配置的后侧座椅的后侧乘员(RP)的脚部(RF)干涉的方式,由罩(35)至少将后方侧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S),其中,所述罩(35)形成为安装于所述充气机(20)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S),其中,所述罩(35)构成为还能够将所述充气机(20)的下方覆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S),其中,所述罩(35)构成为还能够将用于将所述充气机(20)安装于所述前侧座椅(1)侧的安装托架(6)的后方侧覆盖。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S),其中,所述罩(35)构成为还能够将所述充气机(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折高早苗增田泰士柳泽利仁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