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蜂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936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工蜂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羽化至投放期间活虫的存活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蜂巢壳和蜂巢腔,在蜂巢壳上有凹坑,在该凹坑坑底开通气孔,与蜂巢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在羽化至投放期间,塞有棉花团的通气孔处于通气状态,蜂巢腔的活虫也处于通气状态,明显提高了活虫的存活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合投放在旱田和林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合投放在旱田和林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合投放在旱田和林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蜂巢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人工蜂巢。

技术介绍

[0002]CN113197161A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投放人工蜂巢的方法,主要步骤是,先在地面采用非自然孵化手段将寄生卵羽化活虫,再将装有活虫的人工蜂巢拿到无人机上、在投放前打飞离孔,最后投放,以提高活虫寄生到植株上的害虫卵上的寄生率。所使用的人工蜂巢(如CN209121027U),在没打飞离孔前由上壳体1、下壳体2经扣合组成,包括蜂巢壳和蜂巢腔,蜂巢腔就是一个封闭容器。也就是说,自在地面将活虫放入蜂巢腔里,到上无人机升空作业、打飞离孔、投放这个期间(以下称羽化至投放期间),活虫一直处于封闭球形容器里,通气情况极差,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活虫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蜂巢。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蜂巢壳和蜂巢腔,其特征是:在蜂巢壳上有凹坑,在该凹坑坑底开通气孔,与蜂巢腔连通。
[0005]使用方法是,首先将寄生卵放入蜂巢腔里,将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同时用呈松散状的棉花团塞入凹坑里将通气孔堵上,棉花团的松散程度以能通气为准,即保持塞有棉花团的通气孔处于通气状态又防止羽化后的活虫从通气孔逃出。待蜂巢腔里的寄生卵羽化后,将装有活虫的本技术拿到无人机上、在投放前打飞离孔。最后是投放,活虫从飞离孔离开。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在羽化至投放期间,塞有棉花团的通气孔处于通气状态,蜂巢腔的活虫也处于通气状态,明显提高了活虫的存活率。/>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000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技术上、下壳体打开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由上壳体1、下壳体2扣合组成蜂巢壳,在蜂巢壳上壳体1上有圆柱形凹坑4,在该凹坑坑底开通气孔3,与蜂巢腔5连通。
[0011]使用方法是,首先将寄生卵放入蜂巢腔里,将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同时用呈松散状的棉花团塞入凹坑里将通气孔堵上,棉花团的松散程度以能通气为准,即保持塞有棉花团的通气孔处于通气状态又防止羽化后的活虫从通气孔逃出。待蜂巢腔里的寄生卵羽化后,将装有活虫的本技术拿到无人机上、在投放前打飞离孔。最后是投放,活虫从飞离
孔离开。
[0012]若是在林场需要投放肿腿蜂,可将肿腿蜂蛹放入本技术蜂巢腔里,过程与上述相同,等肿腿蜂蛹羽化成活虫,便从飞离孔离开。
[0013]本技术适合投放在旱田和林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蜂巢,包括蜂巢壳和蜂巢腔,其特征是:在蜂巢壳上有凹坑,在该凹坑坑底开通气孔,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威屈丽莉张昆张丹张万民宋丽媛汪楠楠程光远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金丰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