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套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1888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套检测装置,所述磁套检测装置包括:磁套安装柱,所述磁套安装柱包括主安装柱、一体连接在所述主安装柱第一底部的副安装柱以及贯穿所述主安装柱和副安装柱的磁棒通孔;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固定在主安装柱的第一底部;检测管,所述检测管弹性插接在副安装柱上,所述检测管包括检测主管以及一体连接在所述检测主管外侧壁上的感应片,所述感应片与传感器相配合使用;磁套,所述磁套插接在副安装柱上,且抵设在检测管远离主安装柱的一端;磁棒,所述磁棒可升降地穿设在磁棒通孔和磁套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磁套检测装置在磁套安装柱上设置传感器,在检测管上设置与之相配合的感应片,来对磁套进行检测,进而防止因漏放磁套而造成提取实验失败带来的损失。磁套而造成提取实验失败带来的损失。磁套而造成提取实验失败带来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套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磁套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磁套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磁套,一般是应用在IVD(即体外诊断,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行业的设备,用于将磁珠(顺磁粒子)在不同的液体中转移。
[0003]通常情况下的实验应用流程如图11如下,具体应用模式如下所示:
[0004](1)磁套的应用一般会涉及这几个零件:带孔的磁套安装块a、磁芯b、磁套c;
[0005](2)工作时先将磁套c安装于磁套安装块a上;
[0006](3)磁芯b升出,使磁套c的封闭端有一定的磁吸能力;
[0007](4)整个机构探入液体A中,将液体A中的磁珠吸附于磁套c的封闭端;
[0008](5)整个机构升出液体A,同时也就将磁珠带出;
[0009](6)整个机构探入液体B中,磁芯b缩回使磁套c的封闭端失去磁吸能力,同时让磁套c的封闭端在液体B中做往返运动,就可将磁珠洗脱于液体B中;
[0010](7)重复上述步骤,就可将磁珠在不同液体中转移。
[0011]从上述的实验应用模式可以发现,如果磁套没有安装,或者安装后脱落,或者没有被安装到合适的位置,都会导致无法正常吸取液体中的磁珠,最终造成整个实验流程失败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缺乏对磁套的检测,而出现无法正常吸取磁珠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磁套检测装置。
[001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套检测装置,所述磁套检测装置包括:
[0014]磁套安装柱,所述磁套安装柱包括主安装柱、一体连接在所述主安装柱第一底部的副安装柱以及贯穿所述主安装柱和副安装柱的磁棒通孔,所述主安装柱、副安装柱和磁棒通孔同轴设置;
[0015]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固定在主安装柱的第一底部;
[0016]检测管,所述检测管弹性插接在副安装柱上,所述检测管包括检测主管以及一体连接在所述检测主管外侧壁上的感应片,所述感应片与传感器相配合使用;
[0017]磁套,所述磁套插接在副安装柱上,且抵设在检测管远离主安装柱的一端;
[0018]磁棒,所述磁棒可升降地穿设在磁棒通孔和磁套内。
[0019]优化地,所述磁套安装柱还包括开设在主安装柱第一底部的安装槽,所述主安装柱的直径大于副安装柱的直径。
[0020]优化地,所述传感器底部开设有与感应片配合的感应槽,所述传感器固定在安装
槽内。
[0021]优化地,所述检测管还包括一体连接在检测主管第二底部的检测副管、开设在所述检测主管内的第一限位槽以及开设在所述检测副管内且与第一限位槽相连通的第二限位槽,所述副安装柱插设在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
[0022]优化地,所述检测主管的直径大于检测副管的直径,所述第一限位槽的直径大于第二限位槽的直径,所述第二限位槽的直径等于副安装柱的直径。
[0023]优化地,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在第一限位槽的底部,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在主安装柱的第一底部。
[0024]优化地,所述磁套包括插接段、一体连接在所述插接段底部且直径渐缩的导向段、一体连接在所述导向段底部的磁吸段、一体连接在所述磁吸段底部的封闭段以及设置在所述封闭段两端的弧形部,所述插接段插接在副安装柱远离主安装柱的一端。
[0025]优化地,所述插接段的内径等于副安装柱的直径。
[0026]优化地,所述磁棒的直径等于磁棒通孔的直径和磁吸段的内径。
[0027]优化地,所述弹性件为套设在副安装柱上的弹簧。
[0028]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29]本技术磁套检测装置在磁套安装柱上设置传感器,在检测管上设置与之相配合的感应片,来对磁套进行检测,进而防止因漏放磁套而造成提取实验失败带来的损失;检测管与副安装柱弹性连接,检测管上升时,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刚性挤压损坏整体结构;磁套安装柱、检测管和磁棒同轴设置,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可实现实时的单孔磁套的检测;
[0030]进一步地,第二限位槽与副安装柱的配合,保证检测管上升的不发生左右偏移,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0031]进一步地,在封闭段外侧设置弧形部,相比于直角式的设计,弧形部可以吸取更多的磁珠;
[0032]进一步地,导向段渐缩式的设计,可以对后续磁棒的运动进行导向,确保磁棒更容易插进磁吸段。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35]图3为本技术安装磁套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4为本技术图3的剖视图;
[0037]图5为本技术磁套安装柱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6为本技术磁套安装柱的剖视图;
[0039]图7为本技术检测管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8为本技术检测管的剖视图;
[0041]图9为本技术磁套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0为本技术磁套的剖视图;
[0043]图11为现有技术中吸取磁珠的应用流程图;
[0044]附图标记说明:
[0045]1、磁套安装柱;11、主安装柱;12、副安装柱;13、磁棒通孔;14、安装槽;
[0046]2、传感器;21、感应槽;
[0047]3、弹簧;
[0048]4、检测管;41、检测主管;42、检测副管;43、感应片;44、第一限位槽;45、第二限位槽;
[0049]5、磁套;51、插接段;52、导向段;53、磁吸段;54、封闭段;55、弧形部;
[0050]6、磁棒。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0052]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操作步骤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组成和/或顺序。
[0053]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套检测装置包括:磁套安装柱(1),所述磁套安装柱(1)包括主安装柱(11)、一体连接在所述主安装柱(11)第一底部的副安装柱(12)以及贯穿所述主安装柱(11)和副安装柱(12)的磁棒通孔(13),所述主安装柱(11)、副安装柱(12)和磁棒通孔(13)同轴设置;传感器(2),所述传感器(2)固定在主安装柱(11)的第一底部;检测管(4),所述检测管(4)弹性插接在副安装柱(12)上,所述检测管(4)包括检测主管(41)以及一体连接在所述检测主管(41)外侧壁上的感应片(43),所述感应片(43)与传感器(2)相配合使用;磁套(5),所述磁套(5)插接在副安装柱(12)上,且抵设在检测管(4)远离主安装柱(11)的一端;磁棒(6),所述磁棒(6)可升降地穿设在磁棒通孔(13)和磁套(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套安装柱(1)还包括开设在主安装柱(11)第一底部的安装槽(14),所述主安装柱(11)的直径大于副安装柱(12)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2)底部开设有与感应片(43)配合的感应槽(21),所述传感器(2)固定在安装槽(14)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管(4)还包括一体连接在检测主管(41)第二底部的检测副管(42)、开设在所述检测主管(41)内的第一限位槽(44)以及开设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明胥萍徐俊驰陈慧马丽玲吴敏娟朱启泰陈苏芳杭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