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石引流输尿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74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阻石引流输尿管导管,包括:输尿管导管体、导管头、叶片和内芯,导管头通过多条按环形分布、且中部朝外弯曲的叶片与输尿管导管体的工作端相连,叶片中内置记忆合金丝;内芯内置在输尿管导管体内,并用以推动导管头朝远离输尿管导管体的方向运动,以使叶片变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既能如同常规输尿管导管引导输尿管镜上镜外,还能阻止结石上移,尿液能自输尿管导管体流出,减轻肾盂压力;叶片的引入,相比单独使用记忆合金丝而言,可以使得相邻两根记忆合金丝之间的间隙变小,从而尽可能的避免碎石通过并向上方移动。从而尽可能的避免碎石通过并向上方移动。从而尽可能的避免碎石通过并向上方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石引流输尿管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阻石引流输尿管导管。

技术介绍

[0002]输尿管结石为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最常见手术方式。手术时,输尿管镜通常在输尿管导管的引导下在输尿管管腔内移动,由于结石下方的压力,使得碎石时,结石向上方移动,移动的结石,除使碎石效率降低外,部分结石一旦落入肾盂或肾盏,则无法继续碎石,此外过高的注水压力,传至肾盂,意味肾功能的损害及感染风险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阻石引流输尿管导管,用以解决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时,常规输尿管导管无法阻止结石的上移的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阻石引流输尿管导管,包括:输尿管导管体、导管头、叶片和内芯,导管头通过多条按环形分布、且中部朝外弯曲的叶片与输尿管导管体的工作端相连,叶片中内置记忆合金丝;内芯内置在输尿管导管体内,并用以推动导管头朝远离输尿管导管体的方向运动,以使叶片变直。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6]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时,将硬质的内芯插入输尿管导管体内,并穿过多条叶片所围合的区域后抵住导管头,继续施加推力,内芯的置入使得叶片变直,形成常规输尿管导管,引导输尿管镜上移,遇到结石后,先将输尿管导管从结石与输尿管之间的间隙通过,当导管头、叶片越过结石后,抽出内芯,记忆合金丝使得叶片恢复原状,即恢复弯曲状,多条叶片形成球形状,从而实现阻止结石上移的作用,背离结石的半球叶片间无填充物,肾盂内的尿液可通过叶片间的间隙,流向输尿管导管体末端的开口,从而实现引流作用;
[0007]本技术所述阻石引流输尿管导管既能如同常规输尿管导管引导输尿管镜上镜外,还能阻止结石上移,尿液能自输尿管导管体流出,减轻肾盂压力;
[0008]叶片的引入,相比单独使用记忆合金丝而言,可以使得相邻两根记忆合金丝之间的间隙变小,从而尽可能的避免碎石通过并向上方移动。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0]进一步,导管头远离输尿管导管体的一端封闭。
[0011]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便于后期通过内芯推动导管头运动。
[0012]进一步,导管头远离输尿管导管体的一端为球面状。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在输尿管内穿插本技术所述阻石引流输尿管导管时,导管头的球面可以避免损伤患者的输尿管。
[0014]进一步,内芯为硬质结构。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可以确保内芯具备一定的力量,以对抗记忆合金
丝的弯曲力量。
[0016]进一步,导管头与输尿管导管体之间的多条叶片形成球形状。
[0017]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可以更稳定的贴合在输尿管内,并起到阻石结石上移的作用。
[0018]进一步,叶片的数量为3~20条。
[0019]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可以满足常规的阻石需求。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所述阻石引流输尿管导管的结构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所述阻石引流输尿管导管插入内芯以使叶片变直的状态图。
[00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3]1、输尿管导管体,2、导管头,3、叶片,310、记忆合金丝,4、内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图2所示,一种阻石引流输尿管导管,包括:输尿管导管体1、导管头2、叶片3和内芯4;
[0027]导管头2通过多条叶片3与输尿管导管体1的工作端相连,或,导管头2与输尿管导管体1的工作端之间布置多条叶片3,而每条叶片3的两端分别与导管头2和输尿管导管体1相连,叶片3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更进一步的,采用医用级别的柔性材料制成;
[0028]位于导管头2与输尿管导管体1之间的所有叶片3按环形分布,每条叶片3中部朝外弯曲,即外凸内凹,叶片3中内置记忆合金丝310,记忆合金丝310使得叶片3原本的形状为弯曲的形状,记忆合金丝310的两端分别与导管头2和输尿管导管体1相连;
[0029]内芯4内置在输尿管导管体1内,操作者可以通过操控内芯4以推动导管头2朝远离输尿管导管体1的方向运动,以使叶片3变直,而抽回内芯,则叶片3恢复原来的弯曲状。
[0030]实施例2
[003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0032]导管头2远离输尿管导管体1的一端封闭,便于后期通过内芯4推动导管头2运动。
[0033]实施例3
[0034]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0035]导管头2远离输尿管导管体1的一端为球面状,在输尿管内穿插本技术所述阻石引流输尿管导管时,导管头2的球面可以避免损伤患者的输尿管。
[0036]实施例4
[0037]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或2或3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0038]内芯4应该具备一定的力量,以对抗记忆合金丝310的弯曲力量,故优选为硬质结构,比如硬质导线。
[0039]实施例5
[004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或2或3或4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0041]导管头2与输尿管导管体1之间的多条叶片3形成球形状,叶片3处于弯曲状态时,多条叶片3所形成的球形结构可以更稳定的贴合在输尿管内,并起到阻石结石上移的作用。
[0042]实施例6
[004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或2或3或4或5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0044]叶片3的数量为3~20条,具体数量根据叶片3的厚度决定,厚度越大,数量越少,而厚度越小数量则越大。
[0045]实际应用中,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时,将硬质的内芯4插入输尿管导管体1内,并穿过多条叶片3所围合的区域后抵住导管头2,继续施加推力,内芯4的置入,使得叶片3变直,形成常规输尿管导管,引导输尿管镜上移,遇到结石后,先将输尿管导管从结石与输尿管之间的间隙通过,当导管头2、叶片3越过结石后,抽出内芯4,记忆合金丝310使得叶片3恢复原状,即恢复弯曲状,多条叶片3形成球形状,从而实现阻止结石上移的作用,背离结石的半球叶片3间无填充物,肾盂内的尿液可通过叶片3间的间隙,流向输尿管导管体1末端的开口,从而实现引流作用。
[0046]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石引流输尿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尿管导管体(1)、导管头(2)、叶片(3)和内芯(4),所述导管头(2)通过多条按环形分布、且中部朝外弯曲的叶片(3)与输尿管导管体(1)的工作端相连,所述叶片(3)中内置记忆合金丝(310);所述内芯(4)内置在输尿管导管体(1)内,并用以推动导管头(2)朝远离输尿管导管体(1)的方向运动,以使叶片(3)变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石引流输尿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头(2)远离输尿管导管体(1)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行环李胜刘同族易小春丁协刚王永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