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损伤的智能监测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1629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桥梁损伤的智能监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检测桥梁路面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磨损形成的凹陷的面积分布;基于所述面积分布预测针对所述桥梁路面的维修时间;根据所述面积分布和所述维修时间确定在维修时所选择的混凝土的最大粒径。通过对桥梁路面上的凹陷的面积进行确定,进而确定维修时间,并在对应的维修时间内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粒径,保证桥梁路面的平整度,保证桥梁维修的结实度,实现对凹陷的有效填补,提高填补的效率。提高填补的效率。提高填补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路桥梁损伤的智能监测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桥梁损伤的智能监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加,道路桥梁路面承受反复车载作用,导致道路桥梁路面疲劳问题愈显突出,道路桥梁路面损伤老化问题导致的驾驶事故频发,对道路桥梁路面损伤进行监测管理,是保证道路桥梁损伤维修及时性的重要基础。常见的,通过影像采集装置对道路桥梁的表面进行实时监测,道路桥梁的主体大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损伤与外部影像信息存在一定关联。
[0003]现有技术中,存在对道路桥梁损伤检测信息进行监测后,实时利用效率低、维修不及时及维修效率、维修效果难以保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道路桥梁损伤的智能监测方法及系统,以解决对于检测信息实时利用效率低、维修不及时及维修效率、维修效果难以保证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道路桥梁损伤的智能监测方法,包括:检测桥梁路面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磨损形成的凹陷的面积分布;基于所述面积分布预测针对所述桥梁路面的维修时间;根据所述面积分布和所述维修时间确定在维修时所选择的混凝土的最大粒径。
[0006]进一步地,基于所述面积分布预测针对所述桥梁路面的维修时间包括:预先设置有第一标准面积S1和第二标准面积S2,且S1>S2;在预设时间段,若桥梁路面内的凹陷的分布情况呈现增加趋势,则确定凹陷的增量最大值与第一标准面积的关系,若凹陷的增量最大值大于等于第一标准面积,则选择第一时间间隔后进行路面修复;若凹陷的增量最大值小于第一标准面积,则选择第二时间间隔后进行路面修复;若桥梁路面内的凹陷的分布情况呈现减少趋势,则确定凹陷的减量最大值与第二标准面积的关系,若凹陷的减量最大值小于等于第二标准面积,则选择第二时间间隔后进行路面修复;若凹陷的减量最大值大于第二标准面积,则选择第三时间间隔后进行路面修复。
[0007]进一步地,根据所述面积分布和所述维修时间确定在维修时所选择的混凝土的最大粒径包括:获取凹陷的实际面积中各层级的凹陷的占比,并以占比最多的凹陷的面积确定混凝土的最大粒径;根据所述维修时间与各时间间隔之和的商所在的区间对混凝土的最大粒径进行调整,以使用调整后的粒径的混凝土对路面进行维修。
[0008]进一步地,设定所述维修时间为Rt,若0.2≥Rt/(T1+T2+T3)>0,则选择第一系数k1
对混凝土的最大粒径进行筛选;若0.8≥Rt/(T1+T2+T3)>0.2,则选择第二系数k2对混凝土的最大粒径进行筛选;若Rt/(T1+T2+T3)>0.8,则选择第三系数k3对混凝土的最大粒径进行筛选,其中T1表示第一时间间隔,T2表示第二时间间隔,T3表示第三时间间隔。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系数k1的计算方法为:k1=T1/(T1+T2+T3);所述第二系数k2的计算方法为:k2=T2/(T1+T2+T3);所述第三系数k3的计算方法为:k3=T3/(T1+T2+T3)。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对填补后的路面的平整度进行检测,获取实际平整度;预先设置有标准平整度;若实际平整度大于等于所述标准平整度,则表示对路面的维修符合要求;若实际平整度小于所述标准平整度,则表示对路面的维修不符合要求。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长度小于第二时间间隔的长度,且所述第二时间间隔的长度小于第三时间间隔的长度。
[0012]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如上所述的道路桥梁损伤的智能监测方法的道路桥梁损伤的智能监测系统,包括:检测模块,用以检测桥梁路面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磨损形成的凹陷的面积分布;预测模块,用以基于所述面积分布预测针对所述桥梁路面的维修时间;选择模块,用以根据所述面积分布和所述维修时间确定在维修时所选择的混凝土的最大粒径。
[0013]进一步地,所述预测模块包括设置单元、比较单元和选择单元;所述设置单元用以预先设置有第一标准面积S1和第二标准面积S2,且S1>S2;在预设时间段,若桥梁路面内的凹陷的分布情况呈现增加趋势,则所述比较单元用以确定凹陷的增量最大值与第一标准面积的关系,若凹陷的增量最大值大于等于第一标准面积,则选择单元用以选择第一时间间隔后进行路面修复;若凹陷的增量最大值小于第一标准面积,则选择第二时间间隔后进行路面修复;若桥梁路面内的凹陷的分布情况呈现减少趋势,则确定凹陷的减量最大值与第二标准面积的关系,若凹陷的减量最大值小于等于第二标准面积,则选择第二时间间隔后进行路面修复;若凹陷的减量最大值大于第二标准面积,则选择第三时间间隔后进行路面修复。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获取模块和表示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以对填补后的路面的平整度进行检测,获取实际平整度;预先设置有标准平整度;所述表示模块用以若实际平整度大于等于所述标准平整度,则表示对路面的维修符合要求;若实际平整度小于所述标准平整度,则表示对路面的维修不符合要求。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桥梁路面上的凹陷的面积进行确定,进而确定维修时间,并在对应的维修时间内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粒径,保证桥梁路面的平整度,保证桥梁维修的结实度,实现对凹陷的有效填补,提高填补的效率。
[0016]尤其,通过对路面内的凹陷的面积进行分级,确定大多数凹陷的面积所在的区间,根据多数法则来选择混凝土的最大粒径,以实现进行填补的混凝土的粒径能够嵌入大多数的凹陷内,使得混凝土的最大粒径能够符合大部分的路面内的凹陷,便于进行填补,实现对平整度与混凝土选择效率上的平衡,提高对桥梁路面修补的效率。
[0017]尤其,通过针对不同的路面情况确定不同长度的时间间隔,使得针对路面的维修进行有效合理的时间管控,提高对路面维修的效率,以实现对原料和路面安全的合理控制。
[0018]尤其,通过对维修时的混凝土粒径的选择进行调整,实现对各种粒径的混凝土进行有效利用,使得路面的修复更为高效,提高路面和原料的匹配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路桥梁损伤的智能监测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路桥梁损伤的智能监测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路桥梁损伤的智能监测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路桥梁损伤的智能监测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1]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桥梁损伤的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桥梁路面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磨损形成的凹陷的面积分布;基于所述面积分布预测针对所述桥梁路面的维修时间;根据所述面积分布和所述维修时间确定在维修时所选择的混凝土的最大粒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桥梁损伤的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面积分布预测针对所述桥梁路面的维修时间包括:预先设置有第一标准面积S1和第二标准面积S2,且S1>S2;在预设时间段,若桥梁路面内的凹陷的分布情况呈现增加趋势,则确定凹陷的增量最大值与第一标准面积的关系,若凹陷的增量最大值大于等于第一标准面积,则选择第一时间间隔后进行路面修复;若凹陷的增量最大值小于第一标准面积,则选择第二时间间隔后进行路面修复;若桥梁路面内的凹陷的分布情况呈现减少趋势,则确定凹陷的减量最大值与第二标准面积的关系,若凹陷的减量最大值小于等于第二标准面积,则选择第二时间间隔后进行路面修复;若凹陷的减量最大值大于第二标准面积,则选择第三时间间隔后进行路面修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桥梁损伤的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面积分布和所述维修时间确定在维修时所选择的混凝土的最大粒径包括:获取凹陷的实际面积中各层级的凹陷的占比,并以占比最多的凹陷的面积确定混凝土的最大粒径;根据所述维修时间与各时间间隔之和的商所在的区间对混凝土的最大粒径进行调整,以使用调整后的粒径的混凝土对路面进行维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桥梁损伤的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维修时间为Rt,若0.2≥Rt/(T1+T2+T3)>0,则选择第一系数k1对混凝土的最大粒径进行筛选;若0.8≥Rt/(T1+T2+T3)>0.2,则选择第二系数k2对混凝土的最大粒径进行筛选;若Rt/(T1+T2+T3)>0.8,则选择第三系数k3对混凝土的最大粒径进行筛选,其中T1表示第一时间间隔,T2表示第二时间间隔,T3表示第三时间间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桥梁损伤的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数k1的计算方法为:k1=T1/(T1+T2+T3);所述第二系数k2的计算方法为:k2=T2/(T1+T2+T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晓娜董辉赵立业杨亭亭刘小丽吴海丽王星光唐海全范国为任燕石云飞纪帅辰郑洋李海萌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鹏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