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风窗流水槽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59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风窗流水槽总成,包括安装于前轮罩总成上的流水槽加强下板、布置于流水槽加强下板上的流水槽加强上板以及与前围板连接安装的流水槽本体;所述流水槽本体与流水槽加强下板固定连接,所述流水槽本体弯折形成有配合流水槽加强下板连接安装的流水槽搭接边;本技术方案的前风窗流水槽总成,流水槽本体与流水槽加强下板通过焊接进行连接,从而提升前风窗流水槽自身刚度及强度;前风窗流水槽总成边界X向延伸至前轮罩区域,通过螺接方式与加强板进行连接,流水槽本体和流水槽加强下板在X向和Y向互相形成有效支撑,使得前风窗前部、前机舱后部区域局部强度和刚度大幅度提升,对整车抗扭转及模态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升作用。升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风窗流水槽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风窗流水槽总成。

技术介绍

[0002]前风窗流水槽位于汽车车身前风窗的下部,通过焊接方式与车身连接。起到排水及车身Y向连接的作用。
[0003]位于前风窗流水槽前侧的前轮罩区域由于需承受悬架系统施加的弯扭载荷,需要很高的刚度和强度,而传统前风窗流水槽在车身结构中仅与前围板和侧围连接,不与前轮罩区域连接,无法对于前轮罩区域进行支持和加强,不利于整车扭转刚度和模态的提升。
[0004]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前风窗流水槽总成,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方案的前风窗流水槽总成,流水槽本体与流水槽加强下板通过焊接进行连接,从而提升前风窗流水槽自身刚度及强度;前风窗流水槽总成边界X向延伸至前轮罩区域,通过螺接方式与加强板进行连接,流水槽本体和流水槽加强下板在X向和Y向互相形成有效支撑,使得前风窗前部、前机舱后部区域局部强度和刚度大幅度提升,对整车抗扭转及模态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
[0006]一种前风窗流水槽总成,包括安装于前轮罩总成上的流水槽加强下板、布置于流水槽加强下板上的流水槽加强上板以及与前围板连接安装的流水槽本体;所述流水槽本体与流水槽加强下板固定连接,所述流水槽本体弯折形成有配合流水槽加强下板连接安装的流水槽搭接边。
[0007]进一步,所述前轮罩总成包括左前轮罩总成和右前轮罩总成,所述流水槽加强下板左右两端分别对应左前轮罩总成和右前轮罩总成固定安装,所述流水槽加强下板右端向内弯折形成有下板避让部。
[0008]进一步,所述流水槽加强下板内侧向上弯折形成有配合流水槽本体固定安装的下板贴合支耳,所述下板贴合支耳为多个,所述流水槽加强下板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减震器安装孔。
[0009]进一步,所述流水槽加强上板向上凸起形成凸起部,所述流水槽加强上板弯折形成配合流水槽加强下板进行贴合安装的弯折翻边。
[0010]进一步,所述流水槽加强上板上开设有配合减震器安装孔使用的减震器避让孔,所述流水槽加强上板端部形成有配合流水槽加强下板进行固定安装的上板安装孔。
[0011]进一步,所述流水槽本体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槽结构,所述流水槽本体上形成有配合前围板定位安装的流水槽支耳。
[0012]进一步,所述流水槽本体上形成有用于配合下板贴合支耳安装的流水槽定位凹槽。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的前风窗流水槽总成,流水槽本体与流水
槽加强下板通过焊接进行连接,从而提升前风窗流水槽自身刚度及强度;前风窗流水槽总成边界X向延伸至前轮罩区域,通过螺接方式与加强板进行连接,流水槽本体和流水槽加强下板在X向和Y向互相形成有效支撑,使得前风窗前部、前机舱后部区域局部强度和刚度大幅度提升,对整车抗扭转及模态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流水槽加强上、下板安装示意图;
[0017]图3为流水槽加强上板示意图;
[0018]图4为流水槽加强下板示意图;
[0019]图5为流水槽本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前舱加强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围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侧视图;如图所示,一种前风窗流水槽总成,包括安装于前轮罩总成上的流水槽加强下板5、布置于流水槽加强下板5上的流水槽加强上板4以及与前围板3连接安装的流水槽本体6;所述流水槽本体6与流水槽加强下板5固定连接,所述流水槽本体6弯折形成有配合流水槽加强下板连接安装的流水槽搭接边64;本技术方案的前风窗流水槽总成,流水槽本体6与流水槽加强下板5通过焊接进行连接,从而提升前风窗流水槽自身刚度及强度;前风窗流水槽总成边界X向延伸至前轮罩区域,通过螺接方式与加强板进行连接,流水槽本体和流水槽加强下板5在X向(车身长度方向)和Y向(车身宽度方向)互相形成有效支撑,使得前风窗前部、前机舱后部区域局部强度和刚度大幅度提升,对整车抗扭转及模态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轮罩总成包括左前轮罩总成1和右前轮罩总成2,所述流水槽加强下板5左右两端分别对应左前轮罩总成1和右前轮罩总成2固定安装,所述流水槽加强下板5右端向内弯折形成有下板避让部52。流水槽加强下板5的左端配合左前轮罩总成1进行固定安装,右端则对应配合右前轮罩总成2进行连接安装,流水槽加强下板5采用螺栓配合前轮罩进行固定连接,确保流水槽加强下板5的结构强度。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流水槽加强下板5内侧向上弯折形成有配合流水槽本体固定安装的下板贴合支耳51,所述下板贴合支耳51为多个,所述流水槽加强下板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减震器安装孔。下板贴合支耳51通过流水槽加强下板5内侧弯折加工形成,用于配合流水槽搭接边64进行定位安装,流水槽加强下板左右两端开设的减震器安装孔,用于减震器的避让安装,流水槽加强下板5与流水槽本体6进行固定安装后,在X向以及Y向均得到了连接加强作用,提升了前舱区域的强度刚度。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流水槽加强上板4向上凸起形成凸起部45,所述流水槽加强上板弯折形成配合流水槽加强下板5进行贴合安装的弯折翻边43。流水槽加强上板4与流水槽加强下板5固定安装,加强上板中部向上凸起形成凸起部,使得整体结构形成腔体式结构,提升产品的抗扭性能,弯折翻边43配合加强下板固定安装后,使得加强下板的安装承载性能
得到提升。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流水槽加强上板4上开设有配合减震器安装孔使用的减震器避让孔41,所述流水槽加强上板端部形成有配合流水槽加强下板进行固定安装的上板安装孔42。流水槽加强上板4的左右两端对应位置开设减震器避让孔41,用于配合其他部件安装使用,上板安装孔42处通过螺栓配合加强下板进行固定安装,确保部件的安装稳定性。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流水槽本体6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槽结构,所述流水槽本体上形成有配合前围板定位安装的流水槽支耳61。流水槽本体6右端形成有安装凸台62,用于配合其余部件进行定位安装,流水槽支耳61弯折后配合前围板进行固定安装。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流水槽本体6上形成有用于配合下板贴合支耳安装的流水槽定位凹槽63。流水槽搭接边64沿长度方向向下凹陷后形成流水槽定位凹槽63结构,用于配合流水槽加强下板5进行固定安装,二者采用焊接的方式,确保产品连接的稳定性。
[002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风窗流水槽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前轮罩总成上的流水槽加强下板、布置于流水槽加强下板上的流水槽加强上板以及与前围板连接安装的流水槽本体;所述流水槽本体与流水槽加强下板固定连接,所述流水槽本体弯折形成有配合流水槽加强下板连接安装的流水槽搭接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风窗流水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罩总成包括左前轮罩总成和右前轮罩总成,所述流水槽加强下板左右两端分别对应左前轮罩总成和右前轮罩总成固定安装,所述流水槽加强下板右端向内弯折形成有下板避让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风窗流水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加强下板内侧向上弯折形成有配合流水槽本体固定安装的下板贴合支耳,所述下板贴合支耳为多个,所述流水槽加强下板左右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启明张明星狄武飞敖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瑞驰汽车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