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防撞系统和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122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防撞系统和汽车,该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包括管体,设置在车门上,两个伸缩柱,分别轴向插接在管体的两端,驱动机构,设置在管体内,能够驱动两个伸缩柱分别插入汽车的A柱和B柱,该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提出主动安全防护理念,通过碰撞预测主动触发防撞梁,使两个伸缩柱分别插入车身框架A柱和B柱,使车门防撞梁与车身框架的直接连接,有效传递车门碰撞载荷,降低车门向乘员舱的侵入。降低车门向乘员舱的侵入。降低车门向乘员舱的侵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防撞系统和汽车


[0001]本技术属于防撞梁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防撞系统和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传统设计策略中,汽车车门通过两个旋转铰链及一个门锁共三个连接点固定于车身框架上,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事故时,车门为主要承力区域,车门仅靠三个连接点向车身框架传递载荷,往往造成连接点严重变形甚至失效。车门防撞梁作为侧面关键防护件,布置于车门内外钣金之间,因车门正常开闭要求,使得防撞梁无法与车身框架形成直接连接,在侧碰过程中发生折弯变形后也会随同车门整体滑入乘员舱,无法最大限度发挥其防护作用。因此,如何使防撞梁与车身框架形成有效连接,将车门承受的载荷通过车门防撞梁传递至车身框架显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解决现有的因车门正常开闭要求,使得防撞梁无法与车身框架形成直接连接,在侧碰过程中发生折弯变形后也会随同车门整体滑入乘员舱,无法最大限度发挥其防护作用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包括:
[0005]管体,设置在车门上;
[0006]两个伸缩柱,分别轴向插接在所述管体的两端;
[0007]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管体内,能够驱动两个所述伸缩柱分别插入汽车的A柱和B柱。
[0008]可选地,A柱和B柱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伸缩柱相配合的插孔。
[0009]可选地,所述伸缩柱为筒状。
[0010]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0011]双轴电机,设置在所述管体内,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外螺纹;
[0012]所述伸缩柱和所述管体的截面为非圆形,所述伸缩柱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孔。
[0013]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与BCM控制系统和/或ADAS控制系统电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伸缩柱插入A柱和B柱的中部且不外露。
[0015]可选地,所述管体设置在门锁和车门底部之间。
[0016]可选地,所述管体设置在车门内板的外侧,车门上设置有避让孔。
[0017]一种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系统,包括:
[0018]侧向传感器,设置在车门或车身外侧;
[0019]ADAS控制系统,与BCM控制系统和侧向传感器连接;
[0020]上述的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驱动机构与BCM控制系统连接。
[0021]一种汽车,包括:
[0022]上述的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其有益效果在于:
[0024]该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提出主动安全防护理念,通过碰撞预测主动触发防撞梁,使两个伸缩柱分别插入车身框架A柱和B柱,使车门防撞梁与车身框架的直接连接,有效传递车门碰撞载荷,降低车门向乘员舱的侵入。
[0025]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6]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0027]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的伸缩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的收缩状态的示意图。
[0030]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的伸展状态的示意图。
[0031]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管体;2、伸缩柱;3、驱动机构;4、车门;5、A柱;6、B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5]如图1

5所示,一种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包括:
[0036]管体1,设置在车门4上;
[0037]两个伸缩柱2,分别轴向插接在管体1的两端;
[0038]驱动机构3,设置在管体1内,能够驱动两个伸缩柱2分别插入汽车的A柱5和B柱6。
[0039]具体的,管体1通过伸缩柱2与A柱5和B柱6交叉耦合,提高车门4与车身框架连接强度和自身坚固性。在碰撞发生时将车门4受到的碰撞载荷传递至车身框架,避免车门4相对车身框架出现明显的内凹,对车内乘员造成较大侵入伤害。
[0040]进一步,管体1可设置在前门后门上,也可适用铰接式车门4或推拉式车门4。
[0041]在本实施例中,A柱5和B柱6上分别设置有与伸缩柱2相配合的插孔。
[0042]具体的,通过插孔配合伸缩柱2,插孔内壁加厚加强处理,避免撕裂。
[0043]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柱2为筒状。
[0044]具体的,相同重量,中空筒状相对于实心柱状的外径大,与插孔的接触面也大,减少撕裂风险。
[0045]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包括:
[0046]双轴电机,设置在管体1内,双轴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外螺纹;
[0047]伸缩柱2和管体1的截面为非圆形,伸缩柱2的一端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孔。
[0048]具体的,通过双轴电机驱动配合外螺纹和内螺纹孔使两个伸缩柱2分别插入汽车的A柱5和B柱6。
[0049]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与BCM控制系统和/或ADAS控制系统电连接。
[0050]具体的,BCM控制系统根据ADAS系统判断是否发生碰撞进而启动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
[0051]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柱2插入A柱5和B柱6的中部且不外露。
[0052]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设置在门锁和车门4底部之间。
[0053]具体的,管体1位置与乘坐人员腰部位置平齐,重点保护人身碰撞时容易受害部位。
[0054]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设置在车门4内板的外侧,车门4上设置有避让孔。
[0055]具体的,管体1设置在车门4内部,不破坏车身美观。
[0056]进一步,管体1水平设置。
[0057]一种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系统,包括:
[0058]侧向传感器,设置在车门或车身外侧;
[0059]ADAS控制系统,与BCM控制系统和侧向传感器连接;
[0060]上述的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驱动机构3与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设置在车门上;两个伸缩柱,分别轴向插接在所述管体的两端;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管体内,能够驱动两个所述伸缩柱分别插入汽车的A柱和B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A柱和B柱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伸缩柱相配合的插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柱为筒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双轴电机,设置在所述管体内,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伸缩柱和所述管体的截面为非圆形,所述伸缩柱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弹出式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与BCM控制系统和/或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立军彭昌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