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白屈菜红碱为主的防治小麦锈病配方及使用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85049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白屈菜红碱为主的防治小麦锈病配方,包括白屈菜红碱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白屈菜红碱为主的防治小麦锈病配方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农药
,具体是指一种基于白屈菜红碱为主的防治小麦锈病配方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中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主要发生在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青海、新疆等地。小麦条锈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转主寄主为小檗。其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四个环节。小麦条锈菌在中国甘肃的陇东、陇南、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等地夏季最热月份旬均温在20℃以下的地区越夏。秋季越夏的菌源随气流传播到中国冬麦区后,遇有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即可侵染冬麦秋苗,秋苗的发病开始多在冬小麦播后1个月左右。秋苗发病迟早及多少,与菌源距离和播期早晚有关,距越夏菌源近、播种早则发病重。
[0003]2012年,贵州道元生物植物源农药研究所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和益佰制药苗药研发团队成功研制丙硫唑创新型绿色杀菌剂。丙硫唑(阿苯达唑)是一种人用杀虫杀菌成分,对植物多种混发病害和病原体感染都有抑制作用。属于内吸性丙硫唑类新一代农用杀菌剂,具有预防保护、内吸治疗、渗透传导作用。杀菌谱广,具有较强的作用方式和生物活性的互补性。为高效、低毒、真正的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也具有活性高、持效期长、内吸性强、施药时间灵活的特点,它对的褐斑病有较好防效。
[0004]小麦在我国栽植历史悠久,时常受到病害的侵袭,小麦锈病危害性较强,影响小麦产量与品质。常见的小麦锈病有叶锈病、条锈病和秆锈病。
[0005]粉唑醇是一种广谱性内吸杀菌剂,对担子菌和子囊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可有效地防治麦类作物白粉病、锈病、黑穗病、玉米黑穗病等。粉唑醇能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能引起真菌细胞壁破裂和菌丝的生长。粉唑醇也是具有铲除、保护、触杀和内吸活性的杀菌剂。对担子菌和子囊菌引起的许多病害具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并兼有一定的熏蒸作用,但对卵菌和细菌无活性。该药有较好的内吸作用,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再由维管束向上转移。根部的内吸能力大于茎、叶,但不能在韧皮部作横向或向基输导。
[0006]但无论是丙硫唑还是粉唑醇单剂使用时,对于小麦锈病的防治效果均不显著,起不到明显的防治作用。而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危害具有长期性、暴发性、流行性和变异性等特点,病菌可随高空气流远距离传播。其有效防控是长期的技术难题,引起世界有关国家及其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白屈菜红碱为主的防治小麦锈病配方
和使用方法。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基于白屈菜红碱为主的防治小麦锈病配方,包括白屈菜红碱60

80%、白屈菜碱8

15%、血根碱5

15%、苦参1

2%、助剂2

5%和载体2

5%。
[0010]优选地,包括白屈菜红碱68%、白屈菜碱10%、血根碱10%、苦参2%、助剂5%和载体5%。
[0011]优选地,所述的载体为水、黏土、高岭土、膨润土、硅藻土、凹凸棒土、轻质碳酸钙、白炭黑、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优选地,所述的助剂为二甲苯、甲苯、苯、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皂角、十二烷基硫酸钠、木质素磺酸钠、渗透剂T、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矿物油、抗氧化剂、抗光解剂增效磷、增效醚、消泡剂、防冻剂、防腐剂以及警戒色的一种或几种。
[0013]一种基于白屈菜红碱为主的防治小麦锈病使用方法,所述的防治小麦锈病配方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微乳剂或水分散粒剂;
[0014]所述的防治小麦锈病配方的剂型的使用方法为:
[0015]播种前对小麦种子使用防治小麦锈病配方进行拌种处理;
[0016]为对小麦进行两次施药;
[0017]小麦扬花初期或灌浆初期进行施用,每亩使用防治小麦锈病配方的剂型均匀喷雾,喷1次;
[0018]于感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每亩使用防治小麦锈病配方的剂型均匀喷雾,隔10

15天喷一次,连喷2

3次。
[0019]优选地,所述的小麦扬花初期或灌浆初期进行施用的剂型的剂量为3kg/hm2‑
4kg/hm2。
[0020]优选地,所述的于感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施用的剂型的剂量为4kg/hm2‑
7kg/hm2。
[0021]优选地,所述的使用防治小麦锈病配方进行拌种处理的剂量为每100kg种子主要成分的使用量为22

25g。
[0022]采用以上配方和步骤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3]本专利技术通过白屈菜红碱为主,白屈菜碱和血根碱为辅,添加少量的苦参、助剂和载体,对于小麦锈病的防治效果显著,起到明显的防治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危害,可防止病菌可随高空气流远距离传播。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抑菌作用,具有安全、对环境友好和无残留等优点。
[0024]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全文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0025]无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现在将详细提及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尽管结合这些具体的实施方案描述本发
明,但应认识到不打算限制本专利技术到这些具体实施方案。相反,这些实施方案意欲覆盖可包括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内的替代、改变或等价实施方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大量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全面理解。本专利技术可在没有部分或全部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了不使本专利技术不必要地模糊,没有详细描述熟知的工艺操作。
[0027]当与本说明书和附加权利要求中的“包括”、“方法包括”、或类似语言联合使用时,单数形式“某”、“某个”、“该”包括复数引用,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明。除非另外定义,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8]下面结合全文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9]结合全文,一种基于白屈菜红碱为主的防治小麦锈病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白屈菜红碱60

80%、白屈菜碱8

15%、血根碱5

15%、苦参1

2%、助剂2

5%和载体2

5%。
[0030]包括白屈菜红碱68%、白屈菜碱10%、血根碱10%、苦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白屈菜红碱为主的防治小麦锈病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白屈菜红碱60

80%、白屈菜碱8

15%、血根碱5

15%、苦参1

2%、助剂2

5%和载体2

5%。2.一种基于白屈菜红碱为主的防治小麦锈病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白屈菜红碱68%、白屈菜碱10%、血根碱10%、苦参2%、助剂5%和载体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白屈菜红碱为主的防治小麦锈病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为水、黏土、高岭土、膨润土、硅藻土、凹凸棒土、轻质碳酸钙、白炭黑、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白屈菜红碱为主的防治小麦锈病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为二甲苯、甲苯、苯、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皂角、十二烷基硫酸钠、木质素磺酸钠、渗透剂T、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矿物油、抗氧化剂、抗光解剂增效磷、增效醚、消泡剂、防冻剂、防腐剂以及警戒色的一种或几种。5.一种基于白屈菜红碱为主的防治小麦锈病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敏崔岱宗韦庆慧杨悦王珏玉杨阔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