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患者造口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0197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患者造口护理装置,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前连接片和后连接片,前连接片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放置造口的容纳口,后连接片上设置有用于随诊的观察口以及与该观察口相适配的半球气囊,还包括:设置在袋体内的收集袋;排气组件,排气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袋体上下两端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排气组件用于将袋体内的胀气排出,当袋体内的收集袋装有排泄物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使两端的挂钩挤压弹簧并相互靠近,两端的第二拉绳相互靠近并且水溶线被排泄物内的水分浸润后断开使收集袋的开口端逐渐收紧,一方面能够对内部的排泄物进行封存避免异味散出,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排泄物的反流降低了患者的不适感以及对造口处皮肤的污染。口处皮肤的污染。口处皮肤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患者造口护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患者造口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造口通常是由于病情或治疗的需要,在腹壁上建立与消化道或排泄道的直接通路,由此通路进行营养供给或解决排便问题,常见的造口有胃造口,空肠造口。由于上消化道疾病导致患者不能进食,可经胃造口或空肠造口管注入食物及营养物质。回肠造口,横结肠造口,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造口是由于结肠或直肠疾病导致患者不能经正常通道排便,为了解决排便问题而进行肠造口。另外还有输尿管皮肤造口和膀胱造口,同样是为了解决因尿道或前列腺疾病而出现的排尿困难。
[0003]肠癌患者中分直肠癌和结肠癌,其中结肠患者中,排便多数就是不成形的,就是稀便,稀便在护理的时候就比较难护理并且由于是不自主排便,所以在一些时间患者并不知道造口袋内已经充满分泌物或者排泄物,而这些排泄物会黏附在造口周围对造口形成污染,在将造口袋拆卸清理时,对病床或者医护人员身上造成的二次污染,并且开放式的清理,粪便的气味会造成病房内其他人员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稀便在护理的时候就比较难护理并且由于是不自主排便,所以在一些时间患者并不知道造口袋内已经充满分泌物或者排泄物,而这些排泄物会黏附在造口周围对造口形成污染,在将造口袋拆卸清理时,对病床或者医护人员身上造成的二次污染,并且开放式的清理,粪便的气味会造成病房内其他人员的不适感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患者造口护理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患者造口护理装置,包括前连接片和后连接片,所述前连接片和后连接片沿边缘处热压合形成袋体,所述前连接片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放置造口的容纳口,所述后连接片上设置有用于随诊的观察口以及与该观察口相适配的半球气囊,还包括:设置在袋体内的收集袋,收集袋用于容纳病人的排泄物;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袋体上下两端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排气组件用于将袋体内的胀气排出。
[0007]为了有效避免造口处排出的分泌物或者排泄物反流污染造口处皮肤,优选地,所述收集袋的开口端外卷并与收集袋外缘面热压合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拉绳,所述收集袋上的空腔处开设有能够露出拉绳的豁口;所述前连接片和后连接片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挂钩,所述收集袋上缝合有与挂钩相适配的水溶线。
[0008]为了能够在手术后观察肠气排放情况以及在观察后将袋体内部的肠气及时排出,有效避免袋体在压力的作用下出现漏气问题,优选地,所述排气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前连接片和后连接片上端压合处之间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圆周端面上等距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管的内壁通过卡扣固定有过滤棉;固定安装在后连接片上的第一出气管,所述第
一出气管的开口端螺旋安装有过滤环,所述过滤环的另一侧螺旋安装有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出气管内转动安装有排气扇,所述第二出气管上固定安装有与排气扇电性连接的电池箱。
[0009]为了能够在收集袋使用结束后及时通知患者进行清理,进一步地,所述后连接片上开设有第二出气口以及与该第二出气口相适配的第三出气管,所述第三出气管与第二出气管之间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第三出气管内安装有口哨;所述后连接片的内壁上滑动安装有能够遮挡第二出气口的遮挡片。
[0010]为了避免后连接片与造口直接接触,通过增加部分距离在受到碰撞时能够有效地进行缓冲,避免对造口形成伤害,优选地,所述前连接片和后连接片之间固定安装有气囊柱,所述气囊柱内填充有空气。
[0011]为了在日常使用换气时,半球气囊内部始终处于充气状态,进一步对造口形成保护,降低碰撞伤害,优选地,所述半球气囊上设置有进气口以及与该进气口相适配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进气管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半球气囊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口径小于进气口。
[0012]为了方便在手术后不需要摘除袋体就可以对造口表面进行清洁,提高使用的方便性能,进一步地,所述半球气囊上开设有擦拭口,所述擦拭口内设置有相适配的堵头。
[0013]为了方便袋体在使用时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始终垂直向下,进一步有效避免造口处排出的分泌物或者排泄物反流污染造口处皮肤,优选地,还包括:造口底盘;所述造口底盘靠近前连接片的一侧转动安装有环形扣,所述环形扣上开设有至少一圈扣槽,所述前连接片上固定安装有与扣槽相适配的扣环。
[0014]为了提高造口底盘的透气性,进一步地,所述造口底盘上开设有环形阵列的圆孔,所述圆孔依次向外等距排列。
[0015]为了提高袋体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前连接片靠近皮肤的一侧设置有亲肤层,所述亲肤层靠近前连接片一面转动安装有转环,所述转环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子扣,所述子扣上安装有相适配的母扣,两侧所述母扣之间固定连接有腰带。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患者造口护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患者造口护理装置,蓄电池向排气扇供电使排气扇旋转产生负压,将袋体内的肠气排出,并且上方进气管内的过滤棉可以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对造口处污染;当袋体内的收集袋装有排泄物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使两端的挂钩挤压弹簧并相互靠近,两端的拉绳相互靠近并且水溶线被排泄物内的水分浸润后断开使收集袋的开口端逐渐收紧,一方面能够对内部的排泄物进行封存避免异味散出,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排泄物的反流降低了患者的不适感以及对造口处皮肤的污染;下滑的收集袋逐渐堵住了第一出气管并且下压接触板使遮挡片下滑露出第二出气口,袋体内的气体仍旧在排气扇产生的负压状态下从连通管吸入,使袋体内的空气经过第三出气管排出,内部的口哨被气流吹响,提醒患者可以更换新的收集袋了;
[0018]2、该患者造口护理装置,气囊柱为左右对称设置,且每侧等距设置有4

5个,气囊柱增加了前连接片和后连接片之间的空间距离,一方面避免后连接片直接与造口接触降低不适感,另一方面为稀烂大便提供了的流动通道,即使稀烂大便填充了袋体内,前连接片和后连接片也不会黏合挤压使排泄物回流,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不适感以及对造口处皮肤的
污染;
[0019]3、该患者造口护理装置,袋体内部的空气在流通时,进气管内的空气部分进入到半球气囊中对半球气囊充气,使半球气囊处于凸出的膨胀状态,对造口进行有效的防护,同时可以通过擦拭口对造口处的分泌物进行清洁,保持造口处的干净与干爽;
[0020]4、该患者造口护理装置,造口底盘上的圆孔一方面辅助弯剪为弯剪提供路线,另一方面圆孔增加了造口底盘的透气性,将造口护肤粉洒在造口周围的皮肤上,并用干棉签或者纱布均匀涂抹并继续涂抹皮肤保护膜,将造口底盘具有粘性的一面粘贴在皮肤上,将前连接片上的扣环扣合在造口底盘上的环形扣内进行固定,由于转动安装的环形扣能够使袋体始终垂直于地面方向,有效避免排泄物的反流降低了患者的不适感以及对造口处皮肤的污染。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患者造口护理装置的爆炸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患者造口护理装置,包括前连接片(1)和后连接片(2),所述前连接片(1)和后连接片(2)沿边缘处热压合形成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片(1)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放置造口的容纳口(101),所述后连接片(2)上设置有用于随诊的观察口(201)以及与该观察口(201)相适配的半球气囊(12),还包括:设置在袋体内的收集袋(3),收集袋(3)用于容纳病人的排泄物;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袋体上下两端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排气组件用于将袋体内的胀气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造口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袋(3)的开口端外卷并与收集袋(3)外缘面热压合形成空腔(301),所述空腔(301)内设置有拉绳(302),所述收集袋(3)上的空腔(301)处开设有能够露出拉绳(302)的豁口(303);所述前连接片(1)和后连接片(2)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挂钩(4),所述收集袋(3)上缝合有与挂钩(4)相适配的水溶线(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造口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前连接片(1)和后连接片(2)上端压合处之间的进气管(7),所述进气管(7)的圆周端面上等距开设有进气孔(701),所述进气管(7)的内壁通过卡扣固定有过滤棉(702);固定安装在后连接片(2)上的第一出气管(8),所述第一出气管(8)的开口端螺旋安装有过滤环(801),所述过滤环(801)的另一侧螺旋安装有第二出气管(9),所述第二出气管(9)内转动安装有排气扇(10),所述第二出气管(9)上固定安装有与排气扇(10)电性连接的电池箱(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患者造口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连接片(2)上开设有第二出气口(202)以及与该第二出气口(202)相适配的第三出气管(13),所述第三出气管(13)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莉杨百艳黎智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