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脚手架连墙件装置与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019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脚手架连墙件装置与施工方法,装置固定于下层结构楼板(1)上,并连接墙体外侧的外脚手架;预埋件(8)预埋于结构楼板(1)内,上方拉环(81)露出伸出楼板面,所述的调节装置(9)上端连接竖向连接杆(3)下端,下端连接拉环(81),调节竖向连接杆(3)的高度;所述的竖向连接杆(3)的中上部分别与四根斜向杆(5)上端连接,四根斜向杆(5)周向分布设置,下端分别通过橡胶基座(6)支撑于竖向连接杆(3)下方四周的楼板面;斜向杆(5)与竖向连接杆(3)的夹角为30~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脚手架连墙件装置与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与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外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及施工方法。适用于现浇楼板砌体外墙结构施工所采用钢管脚手架的安装和拆除作业,也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或四周有钢筋混凝土墙或柱、梁的其他结构施工。

技术介绍

[0002]外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必须具备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采用连墙件连墙是其确保自身结构稳固安全的必须的重要构件。脚手架倒塌通常都是由于连墙件设置不足或连墙件被拆除后未及时补设引起,其中整体失稳是脚手架失稳的主要破坏形式,破坏始于无连墙件、横向刚度差或初始弯曲较大的横向框架。《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

2011中要求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且不应大于4m,对于层高大于4m的结构,仅在每层设置一道连墙件是不够的;对于柱间距较大的框架结构,采用抱柱方式设置连墙件,每根连墙件覆盖面积超过规范要求且连墙件斜向“八字形”抱柱不能水平设置,受力不合理且其作法没有具体的规范要求;因而设置受力合理、承载力高、构造符合要求的“连墙件”,对计算单元内计算跨度的改善和横向刚度的提高均起直接作用,对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0003]目前,国内常见的用于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连墙件做法包括:拉撑结合法、预埋钢管法、型钢柱法、箍柱法、预埋钢板法等。拉撑结合法具有成本低、无砌体后补洞工序等优点,但在外墙粉刷时易被全部拆除从而产生安全隐患;预埋钢管法具有刚性好、埋设位置准确等优点,但成本高,拆卸麻烦,并且须对砌体的后留洞口进行后期封堵,有渗水隐患;型钢柱法具有无补洞工序,无渗水隐患的优点,但其重量大、施工不便,尤其是非标层施工不利于构件标准化;箍柱法具有刚性好,施工灵活方便的优点,但施工所需要材料较多,也不适合框架柱间距大的结构;预埋钢板法具有刚性好,无砌体补洞工序,无渗水隐患的优点,但存在成本高、施工不便,存在火灾隐患等不足。
[0004]可见,目前常用的连墙件做法均存在着不少缺陷且无具体的标准化产品,这也是脚手架行业难题之一,当连墙件的垂直间距大于建筑物的层高或大于4m、顶层或待施工层无法安装连墙件时、柱间距较大的框架结构每根连墙件覆盖面积超过规范要求时,均需设置“连墙件”。
[0005]鉴于此,目前亟需专利技术一种刚性好、承载力大、成本低廉、拆卸方便、施工操作简单的连墙件结构及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连墙件,通过现浇楼板内预留预埋件,斜向杆和竖向连接件的安装均在楼板上安装,操作方便,安装灵活;横向连接杆与竖向连接杆和外架立杆均采用扣件连接,施工难度小,周转使用,可回收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脚手架连墙件装置与施工方法,结构刚性好,承载力大、成本低廉、安拆方便、施工操作简单。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外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固定于下层结构楼板1上,并连接墙体外侧的外脚手架;包括竖向连接杆3、横向连接杆4、四根斜向杆5、调节装置9与预埋件8;
[0009]所述的预埋件8预埋于结构楼板1内,上方拉环81露出伸出楼板面,所述的调节装置9上端连接竖向连接杆3下端,下端连接拉环81,调节竖向连接杆3的高度;
[0010]所述的竖向连接杆3的中上部分别与四根斜向杆5上端连接,四根斜向杆5周向分布设置,下端分别通过橡胶基座6支撑于竖向连接杆3下方四周的楼板面;斜向杆5与竖向连接杆3的夹角为30~45
°

[0011]所述的竖向连接杆3的上部与横向连接杆4内端固定连接;横向连接杆4外端固定连接外脚手架。
[0012]所述的四根斜向杆5靠近外脚手架一侧对称设置两根,另一侧面设置另两根。
[0013]所述的竖向连接杆3与四根斜向杆5上端铰接。
[0014]所述的竖向连接杆3包括盘扣式立杆301与竖杆连接件302;盘扣式立杆301下端再连接竖杆连接件302;
[0015]所述的调节装置9包括钩头901与连接杆902;钩头901设于连接杆902下端连结拉环81,连接杆902上端与竖杆连接件302下端通过螺纹同轴连接并调节轴向相对位置,进而调节竖向连接杆3的高度。
[0016]所述的盘扣式立杆301采用标准建筑构件,所述的斜向杆5采用标准建筑构件;
[0017]所述的斜向杆5分别铰接一个盘扣斜杆头7;盘扣斜杆头7与盘扣式立杆301的连接法兰盘303通过插销10连接;所述的盘扣斜杆头7采用标准建筑构件。
[0018]所述的斜向杆5通过螺纹轴销11与铰接扣斜杆头7铰接;所述的螺纹轴销11包括依次同轴的方形头111、定位销段112与螺杆段113;螺纹轴销11穿过盘扣斜杆头7与斜向杆5通过固定螺母20连接。
[0019]所述的调节装置9还包括用于转动调节装置9的横杆903;横杆903与连接杆902轴向垂直固定连接。
[0020]所述的横向连接杆4的上设有应力传感器16;所述的外脚手架的外架立杆13上设有应力传感器16。
[0021]一种外脚手架连墙件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
[0022]步骤1、下层结构楼板1的钢筋绑扎并设置预埋件8;然后进行结构楼板1混凝土浇筑;浇筑后养护到位;
[0023]步骤2、连接调节装置9与竖向连接杆3,并调节长度;连接调节装置9与预埋件8;在竖向连接杆3上安装四根装斜向杆5;再通过橡胶基座6将四根装斜向杆5安装于楼板面;
[0024]步骤3、搭设外脚手架,搭设时将横向连接杆4与竖向连接杆3及外脚手架的外架立杆13采用扣件12连接,同时在所述的横向连接杆4与外脚手架的外架立杆13上安装应力传感器16;
[0025]步骤4、下一楼重复步骤1至3,直至顶层。
[0026]根据所述的应力传感器16数据结合有限元软件建模受力分析结果确定在是否进行脚手架节点补强。
[0027]由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脚手架连墙
件装置与施工方法,结构刚性好,承载力大、成本低廉、安拆方便、施工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外脚手架连墙件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一;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外脚手架连墙件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一;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外脚手架连墙件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二;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外脚手架连墙件装置的竖向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外脚手架连墙件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二;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固定于下层结构楼板(1)上,并连接墙体外侧的外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连接杆(3)、横向连接杆(4)、四根斜向杆(5)、调节装置(9)与预埋件(8);所述的预埋件(8)预埋于结构楼板(1)内,上方拉环(81)露出伸出楼板面,所述的调节装置(9)上端连接竖向连接杆(3)下端,下端连接拉环(81),调节竖向连接杆(3)的高度;所述的竖向连接杆(3)的中上部分别与四根斜向杆(5)上端连接,四根斜向杆(5)周向分布设置,下端分别通过橡胶基座(6)支撑于竖向连接杆(3)下方四周的楼板面;斜向杆(5)与竖向连接杆(3)的夹角为30~45
°
;所述的竖向连接杆(3)的上部与横向连接杆(4)内端固定连接;横向连接杆(4)外端固定连接外脚手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根斜向杆(5)靠近外脚手架一侧对称设置两根,另一侧面设置另两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连接杆(3)与四根斜向杆(5)上端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外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连接杆(3)包括盘扣式立杆(301)与竖杆连接件(302);盘扣式立杆(301)下端再连接竖杆连接件(302);所述的调节装置(9)包括钩头(901)与连接杆(902);钩头(901)设于连接杆(902)下端连结拉环(81),连接杆(902)上端与竖杆连接件(302)下端通过螺纹同轴连接并调节轴向相对位置,进而调节竖向连接杆(3)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盘扣式立杆(301)采用标准建筑构件,所述的斜向杆(5)采用标准建筑构件;所述的斜向杆(5)分别铰接一个盘扣斜杆头(7);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必雄李浩左强云洪亮陈蕾杨晓毅阎斌蔡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