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给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0036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给药器,涉及给药器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尾管和头管,所述头管上活动穿插有推杆,所述推杆一端安装有活塞,所述尾管乳头部热熔连接有输液管,输液管为半硬质PV塑料管,所述输液管为端部安装有给药球头,所述给药球头上构造有出液通道。本申请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申请在进行补药时,转动头管使其与尾管分离,微尾管保持不动,依靠输液管的塑性特点,将尾管开口部位置朝上,然后往尾管内部补充药液,补充完成后,再将头管与尾管进行连接即可,因此可实现持续性的给药操作,避免给药器多次反复进入至阴道内,更具有实用性。更具有实用性。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给药器


[0001]本申请涉及给药器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的给药器。

技术介绍

[0002]妇科疾病是女性非常常见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时通常需要向阴道内进行直接给药,以达到快速治疗的效果。
[0003]目前往阴道给药多采用一次性的注射器注射给药,与常规注射器不同的是,妇科给药注射器的乳头部连接一个光滑套壳,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方便进入到阴道中,但目前注射器在使用时,主要的问题就是不方便持续性的给药,当一次给药结束后,需要将注射器取出后再次添加药液后,再塞入至患者阴道内,无法在患者阴道内完成补药操作,注射器反复的进出带来的摩擦会造成患者不适,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可调节的给药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给药器。
[0005]本申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调节的给药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尾管和头管,所述头管上活动穿插有推杆,所述推杆一端安装有活塞,所述尾管乳头部热熔连接有输液管,输液管为半硬质PV塑料管,所述输液管为端部安装有给药球头,所述给药球头上构造有出液通道。
[0007]进一步地,所述尾管和头管为螺纹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给药球头内构造有进液通道和溶液腔室,溶液腔室通过进液通道与输液管连通,所述出液通道与溶液腔室连通,所述出液通道为小口径流道。
[0009]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包括转动配合的活塞头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头管紧密接触,所述连接块与头管之间具有间隙。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靠近活塞头的一侧构造有卡槽,所述活塞头靠近连接块一侧构造有卡块,卡块卡设在卡槽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活塞头之间未接触。
[001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申请在进行补药时,转动头管使其与尾管分离,微尾管保持不动,依靠输液管的塑性特点,将尾管开口部位置朝上,然后往尾管内部补充药液,补充完成后,再将头管与尾管进行连接即可,因此可实现持续性的给药操作,避免给药器多次反复进入至阴道内,更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申请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申请图1的右视图;
[0015]图3是本申请图2中A

A方向的等轴测剖视图;
[0016]图4是本申请图3中B处结构放大图;
[0017]图5是本申请图3中C处结构放大图;
[0018]附图标记:1、尾管;2、头管;3、推杆;4、活塞;401、活塞头;402、连接块;403、卡块;404、卡槽;5、输液管;6、给药球头;7、出液通道;8、进液通道;9、溶液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如图1

图4所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的给药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尾管1和头管2,本申请给药器分段式的结构设计,其中尾管1上构造有乳头部,头管2为现有注射器的开口端,而尾管1和头管2可拆卸的设计可以直接往尾管1内部添加药液,当药液添加完成后,再将头管2与尾管1进行连接即可;
[0021]所述头管2上活动穿插有推杆3,所述推杆3一端安装有活塞4,所述尾管1乳头部热熔连接有输液管5,输液管5为半硬质PV塑料管,其中输液管5可进行弯折并保持一定的定型,也就是说,输液管5具有塑性,所述输液管5为端部安装有给药球头6,所述给药球头6上构造有出液通道7;
[0022]本申请在使用时,活塞4处于头管2内,将头管2与尾管1分离后,将药液添加至尾管1内,然后将头管2与尾管1进行连接,将给药球头6塞入至阴道内,采用输液管5用于连接和输液,其中输液管5具有塑性,因此可通过对输液管5施力,将给药球头6塞入至阴道深处,然后通过推动推杆3带动活塞4运动,活塞4进入至尾管1内,将处于尾管1内的药液压入至输液管5内,然后药液进入到给药头内,最终由出液通道7流出完成给药操作,但是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申请在进行补药时,转动头管2使其与尾管1分离,微尾管1保持不动,依靠输液管5的塑性特点,将尾管1开口部位置朝上,然后往尾管1内部补充药液,补充完成后,再将头管2与尾管1进行连接即可,因此可实现持续性的给药操作,避免给药器多次反复进入至阴道内,更具有实用性。
[0023]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尾管1和头管2为螺纹连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具有拆装方便,连接后密封性强的优势。
[0024]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给药球头6内构造有进液通道8和溶液腔室9,溶液腔室9通过进液通道8与输液管5连通,所述出液通道7与溶液腔室9连通,所述出液通道7为小口径流道,当药液进入到给药球头6内,由于出液通道7的口径非常细小,因此药液经过活塞4加压后,药液以一种喷射的方式流出,这样药液可顺利的与阴道内壁接触,从而提高给药效果。
[0025]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4包括转动配合的活塞头401和连接块402,连接块402与推杆3连接,所述连接块402与头管2紧密接触,所述连接块402与头管2之间具有间隙,由于活塞4处于尾管1内时,当活塞4移动过程中,会造成尾管1内产生负压,且头管2与尾管1分离过程中,由于活塞4与尾管1紧密接触,为降低头管2与尾管1分离时的阻力,因此活塞4分为活塞头401和连接块402,当头管2转动过程中,活塞头401并不转动,而连接块402转动,从而可降低摩擦阻力,且当头管2与尾管1分离后,则可克服负压的影响,因此结构设计合理。
[0026]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块402靠近活塞头401的一侧构造有卡槽404,所述活塞头401靠近连接块402一侧构造有卡块403,卡块403卡设在卡槽404内,卡块403与活塞头401同材质,而连接块402与推杆3同材质,通过将卡块403形变塞入至卡槽404内,完成了连接块402和活塞头401连接。
[0027]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块402与所述活塞头401之间未接触,由于二者未接触,因此有利于连接块402进行转动。
[002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给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尾管(1)和头管(2),所述头管(2)上活动穿插有推杆(3),所述推杆(3)一端安装有活塞(4),所述尾管(1)乳头部热熔连接有输液管(5),输液管(5)为半硬质PV塑料管,所述输液管(5)为端部安装有给药球头(6),所述给药球头(6)上构造有出液通道(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1)和头管(2)为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球头(6)内构造有进液通道(8)和溶液腔室(9),溶液腔室(9)通过进液通道(8)与输液管(5)连通,所述出液通道(7)与溶液腔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莉
申请(专利权)人:夏津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