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旋耕机PID控制模块的散热装置,包括机座、散热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机座的上部,所述固定组件设于机座的下部,所述PID模块设于机座与固定组件之间,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壳体、电机、主动轮、副动轮、进气扇、动力杆、出气扇、对接口、散热片、冷热交换器、水泵、水箱、输水管、出水口和回流口,所述壳体设于机座的上端,所述电机设于壳体内部靠近机座的一侧,所述主动轮设于电机的动力部,所述动力杆贯穿壳体的中部,所述副动轮设于动力杆中部,所述进气扇设于壳体靠近机座的一侧,所述出气扇设于壳体远离进气扇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旋耕机PID控制模块的散热装置。一种旋耕机PID控制模块的散热装置。一种旋耕机PID控制模块的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耕机PID控制模块的散热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散热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旋耕机PID控制模块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旋耕机是旋耕机是与拖拉机配套完成耕、耙作业的耕耘机械,因其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坦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能够切碎埋在地表以下的根茬,便于播种机作业,为后期播种提供良好种床,旋耕机的旋耕刀具是通过PID控制模块对地表进行运作。但是在PID控制模块的日常运行中,由于电磁的转化与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通过冷却措施,及时的将产生的热量散去,但是在现在常用的冷却措施中,如油浸循环冷却器,依靠循环降温模式对模块进行散热,这种降温模式主要依靠的是利用模块自身散热片与环境中温度较低的空气进行对流循环来散发热量,但是此类降温模式大多散热效率低下,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中,环境温度本身较高,热对流效果很差,散热效率则更为低下,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灰尘较多会使得模块损坏,散热组件与模块之间无法保持紧密,影响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耕机PID控制模块的散热装置,通过增加气体流动,来增加热对流的效果,并且通过固液热传导提高热传导的速率,减少能耗,通过固定组件防止散热装置在作业过程中,模块与散热组件无法靠紧,从而影响散热效果。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耕机PID控制模块的散热装置,包括机座、散热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机座的上部,所述固定组件设于机座的下部,所述PID控制模块设于机座与固定组件之间,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壳体、电机、主动轮、副动轮、进气扇、动力杆、出气扇、对接口、散热片、冷热交换器、水泵、水箱和输水管,所述壳体设于机座的上端,所述电机设于壳体内部靠近机座的一侧,所述主动轮设于电机的动力部,所述动力杆贯穿壳体的中部,所述副动轮设于动力杆中部,所述进气扇设于壳体靠近机座的一侧,所述出气扇设于壳体远离进气扇的一侧,所述对接口设于壳体靠近机座的一侧,所述冷热交换器设于对接口的上方,所述散热片设于冷热交换器的上方,所述水箱设于壳体远离机座的外侧,所述水泵设于靠近出气扇的水箱一侧,所述输水管设于散热片与水箱之间,所述出气扇外侧设有防尘罩,所述进气扇外侧设有防尘罩,所述动力杆靠近出气扇一端设有拨片一,所述动力杆靠近进气扇一端设有拨片二,所述拨片一与拨片二上设有毛刷,所述水泵与水箱通过管道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槽、凹槽、固定带一和固定带二,所述凹槽排列设于机座底部,所述固定带一设于机座的下端,所述固定带二设于机座的下端,所述卡槽设于固定带一靠近机座的一端,所述固定带一远离机座的一端设有固定块,固定带一远离机座
的一端为中空设置,所述固定带二靠近固定带一的一端与固定带一的孔洞相互契合,所述固定带二远离机座的一端排列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块与固定孔直径相互啮合,固定带根据具体情况对模块进行绑紧,防止散热装置在装置运行时掉落。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与副动轮相互啮合,所述动力杆与进气扇动力连接,所述动力杆与出气扇动力连接,增加了气流的流动,提高散热的效率。
[0007]进一步地,所述水泵与散热片通过输水管相互连接,所述散热片与冷热交换器之间设有孔洞,气流流动防止冷凝水凝聚。
[0008]进一步地,所述毛刷为金属材质,金属材质耐磨损,有助于防尘罩上的尘土的清理。
[0009]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旋耕机PID控制模块的散热装置,一、通过进气扇与出气扇增加气体的流动,提高散热效率;二、通过设置于冷热交换器的上方的散热片,,增加冷热交换的面积,提高散热的效率;三、通过冷热交换器上端设有孔洞防止冷热交换时冷凝水的凝积;四、通过进气扇与出气扇上设置的防尘罩与拨片防止作业是尘埃堵塞,减少能耗;五、通过设置于散热组件底部的固定组件,防止在作业过程中散热装置与模块无法靠紧影响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1]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旋耕机PID控制模块的散热装置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旋耕机PID控制模块的散热装置侧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1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14]在附图中:1、机座,2、散热组件,3、固定组件,4、PID控制模块,201、壳体,202、电机,203、主动轮,204、副动轮,205、进气扇,206、拨片二,207、动力杆,208、出气扇,209、防尘罩,210、拨片一,211、对接口,212、冷热交换器,213、散热片,214、散热网,215、水泵,216、水箱,217、回流口,218、入水口,219、出水口,220、输水管,301、凹槽,302、卡槽,303、固定带一,304、固定带二,305、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17]如图1
‑
3示,一种旋耕机PID控制模块的散热装置,它包括机座1、散热组件2和固定组件3,散热组件2设于机座1的上部,固定组件3设于机座1的下部,PID控制模块设于机座1与固定组件3之间,散热组件2包括壳体201、电机202、主动轮203、副动轮204、进气扇205、动力杆207、出气扇208、对接口211、散热片213、冷热交换器212、水泵215、水箱216和输水管220,壳体201设于机座1的上端,电机202设于壳体201内部靠近机座1的一侧,主动轮203设于电机202的动力部,动力杆207贯穿壳体201的中部,副动轮204设于动力杆207中部,进气扇205设于壳体201靠近机座1的一侧,出气扇208设于壳体201远离进气扇205的一侧,对接口211设于壳体201靠近机座1的一侧,冷热交换器212设于对接口211的上方,散热片213设于冷热交换器212的上方,水箱216设于壳体201远离机座1的外侧,水泵215设于靠近出气扇208的水箱216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耕机PID控制模块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1)、散热组件(2)和固定组件(3),所述散热组件(2)设于机座(1)的上部,所述固定组件(3)设于机座(1)的下部,所述PID控制模块设于机座(1)与固定组件(3)之间,所述散热组件(2)包括壳体(201)、电机(202)、主动轮(203)、副动轮(204)、进气扇(205)、动力杆(207)、出气扇(208)、散热片(213)、对接口(211)、冷热交换器(212)、水泵(215)、水箱(216)和输水管(220),所述壳体(201)设于机座(1)的上端,所述电机(202)设于壳体(201)内部靠近机座(1)的一侧,所述主动轮(203)设于电机(202)的动力部,所述动力杆(207)贯穿壳体(201)的中部,所述副动轮(204)设于动力杆(207)中部,所述进气扇(205)设于壳体(201)靠近机座(1)的一侧,所述出气扇(208)设于壳体(201)远离进气扇(205)的一侧,所述对接口设于壳体(201)靠近机座(1)的一侧,所述冷热交换器(212)设于对接口的上方,所述散热片(213)设于冷热交换器(212)的上方,所述水箱(216)设于壳体(201)远离机座(1)的外侧,所述水泵(215)设于靠近出气扇(208)的水箱(216)一侧,所述输水管(220)设于散热片(213)与水箱(216)之间,所述出气扇(208)外侧设有防尘罩(209),所述进气扇(205)外侧设有防尘罩(209),所述动力杆(207)靠近出气扇(208)一端设有拨片一(2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卫平,陈静,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和益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