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五邑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9624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式(I)所示的化合物、式(II)所示的化合物、铑催化剂、铑催化剂的配体和溶剂混合进行反应,即得到式(III)所示的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其中,式(I)所示的化合物、式(II)所示的化合物和式(III)所示的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其中,n≥1,R1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合成
,尤其是涉及一种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是一种特殊的含氮苯并杂环化合物,是天然产物的重要骨架,拥有众多生理活性,例如抗菌、抗炎和抗癌等;尤其是近几年来。目前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主要是通过苯甲酰胺类与烯烃炔烃类化合物通过碳氢活化反应构建,但这类构建方法合成的大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从廉价易得的原料、通过简单快捷操作的方法构建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是目前该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0003]综上,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的操作简单且收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的操作简单且收率高。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将式(I)所示的化合物、式(II)所示的化合物、铑催化剂、铑催化剂的配体和溶剂混合进行反应,即得到式(III)所示的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
[0007]其中,式(I)所示的化合物、式(II)所示的化合物和式(III)所示的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0008][0009]其中,n≥1,R1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
1~6
的烷基、C
1~10
的烷氧基、卤素、C
1~5
的酯基、芳基、硝基。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备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原料中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在铑催化剂的催化以及配体的作用下发生C

H活化,与式(II)所示的化合物环化直接构建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原料简单易得,环境友好且价格低廉;该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且收率较高;该反应后处理简便且适用工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化合物可进一步用于抗炎、抗菌和抗癌中的应用。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铑催化剂选自[Cp*RhCl2]2、[Cp*Rh(CH3CN)3(SbF6)2]、Cp*Rh(OAc)2中的至少一种。由此,催化式(I)所示的化合物发生碳氢活化后,与式
(II)所示的化合物发生环化加成得到目标产物。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铑催化剂的配体选自无机碱或有机碱。由此,无机碱或有机碱的作用是活化铑催化剂,提高产率。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无机碱选自醋酸钠、醋酸铯、特戊酸铯或碳酸铯中的至少一种。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式(I)所示的化合物、式(II)所示的化合物、铑催化剂和铑催化剂的配体的摩尔比为1:(1

3):(0.025

0.05):(1

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式(I)所示的化合物、式(II)所示的化合物、铑催化剂和铑催化剂的配体的摩尔比约为1:2:0.05:2。由此,该反应中各原料反应充分,收率高。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溶剂选自水、三氟乙醇、四氢呋喃、甲苯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溶剂选自水时,反应更加绿色且产率更高。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应的温度为60℃~150℃。由此,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产率逐渐升高后不变。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应的时间为8h~12h。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溶剂与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体积摩尔比为(6~20)mL/mmol。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在所述反应结束后,还包括淬灭、萃取、洗涤、浓缩和柱层析。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在所述反应结束后,加入乙酸乙酯淬灭反应,加入乙酸乙酯洗涤,分层获得有机相,水相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再经柱层析。
[0022]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
[0023]定义和一般术语
[0024]“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的烷基”表示碳原子总数为1

6的烷基,包括C1‑6的直链烷基、C1‑6的支链烷基和C3‑6的环烷基,并且任选烷基中有至少一个H被本文定义的相应基团所取代。所述取代的基团可以为卤素、苯基、硝基。
[0025]“C1‑
10
的烷氧基”表示碳原子总数为1

10的烷氧基,包括C1‑
10
的直链烷氧基、C1‑
10
的支链烷氧基和C2‑
10
的环烷氧基,例如可以为碳原子总数为1、2、3、4、5、6、7、8、9或10的直链烷氧基、碳原子总数为1、2、3、4、5、6、7、8、9或10的支链烷氧基或者碳原子总数为2、3、4、5、6、7、8、9或10的环烷氧基,例如可以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等。
[0026]“卤素”包括氟、氯、溴、碘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以上。
[0027]“酯基”表示结构式为的酯基,其中,C
1~5
的酯基表示为碳原子总数为1~5的酯基,代表性的实例包括甲酸甲酯基、甲酸乙酯基、乙酸乙酯基、乙酸甲酯基等。
[0028]“芳基”表示全碳单环或稠合多环基团,具有完全共轭的π电子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
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0]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
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0031]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收率计算方法为:收率=产物质量/(分子量*投料的物质的量)。
[0032]实施例1
[0033]实施例1提供一种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化学名称为4,4

二氟
‑3‑
羟基

3,4

二氢异喹啉

1(2H)

酮,制备方法如下:
[0034][0035]取15mL耐压管,加入N

甲氧基苯甲酰胺(CAS号:2446

51

7)30.2mg(0.20mmol)、2,2

二氟乙烯基4

甲基苯磺酸(CAS号:185739

14

4)93.6mg(0.40mmol)、NaOAc(CAS号:6131

90

4)32.0mg(0.40mmol)、[Cp*R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式(I)所示的化合物、式(II)所示的化合物、铑催化剂、铑催化剂的配体和溶剂混合进行反应,即得到式(III)所示的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其中,式(I)所示的化合物、式(II)所示的化合物和式(III)所示的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其中,n≥1,R1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
1~6
的烷基、C
1~10
的烷氧基、卤素、C
1~5
的酯基、芳基、硝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铑催化剂选自[Cp*RhCl2]2、[Cp*Rh(CH3CN)3(SbF6)2]、Cp*Rh(OAc)2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铑催化剂的配体选自无机碱或有机碱。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氟代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家强曲静谭嘉敏孙伟强崔学丽蔡晓佳林玮蔡张萍赵涛涛黄江斌秦逸飞
申请(专利权)人:五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