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腺癌来源的间充质前体细胞及其分离方法和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957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乳腺癌来源的间充质前体细胞及其分离方法和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方法,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从乳腺癌组织中分离得到一种间充质前体细胞,能分泌多种炎性因子,同时成骨细胞分化能力较强。同时STOM基因过表达能够抑制间充质前体细胞增殖的作用。实验表明,过表达STOM基因的间充质前体细胞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体细胞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体细胞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腺癌来源的间充质前体细胞及其分离方法和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学
,具体涉及一种乳腺癌来源的间充质前体细胞及其分离方法和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来自纽约斯隆

凯特林纪念癌症中心报道首次用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s)衍生出大量的纯化的间充质前体细胞。2019年4月16日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发表从脂肪组织中分离间充质前体细胞。然而迄今为止还未有可以从广泛的组织中分离间充质前体细胞的方法。
[0003]间充质前体细胞能够分化产生脂肪、软骨、骨骼和骨骼肌细胞,并且可能用作骨骼、软骨或肌肉移植中再生干细胞。可见,间充质前体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间充质干细胞的替代物发挥组织修复及再生的功能。因此,丰富间充质前体细胞的分离组织,以及研究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前体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腺癌来源的间充质前体细胞,明确该细胞的分化和增殖特性以及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方法,通过乳腺癌细胞与过表达STOM基因的间充质前体细胞共培养,大大能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乳腺癌来源的间充质前体细胞,从乳腺癌组织中分离得到,分泌以下多种炎性因子:白介素、趋化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0007]优选的,所述间充质前体细胞具有成骨分化能力。
[0008]优选的,所述间充质前体细胞的表型为CD105
+
CD73
+
CD90
+
CD45

CD14

CD31

CD11b

CD34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乳腺癌来源的间充质前体细胞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将乳腺癌组织破碎后进行生物复合酶消化,去除残渣,收集消化细胞,得到间充质前体细胞;
[0011]所述生物复合酶为Ⅰ型胶原酶和胰酶;
[0012]所述Ⅰ型胶原酶和胰酶的质量比为2:1。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STOM基因在抑制所述乳腺癌来源的间充质前体细胞的增殖中的应用。
[0014]优选的,所述STO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下调STOM基因表达的试剂在促进所述乳腺癌来源的间充质前体细胞的增殖中的应用。
[0016]优选的,所述试剂为STOM基因的干扰RNA或包含所述干扰RNA的基因敲除载体。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过表达STOM基因的乳腺癌来源的间充质前体细胞在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应用。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将过表达STOM基因的乳腺癌来源的间充质前体细胞和乳腺癌细胞共培养或乳腺癌细胞用过表达STOM基因的乳腺癌来源的间充质前体细胞的培养上清液进行培养。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乳腺癌来源的间充质前体细胞(MPCs),从乳腺癌组织中分离得到,分泌以下多种炎性因子:白介素、趋化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本专利技术利用qPCR检测MPCs分泌炎症因子情况,结果表明,白介素(IL

6)、趋化因子(CXCL1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转化生长因子(TGF

B)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间充质干细胞(MSC)。这表明,乳腺癌来源的间充质前体细胞与乳腺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显的差异,其过度分泌的各类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乳腺癌微环境的重构。
[0021]同时所述间充质前体细胞具有分化成骨的能力。本专利技术经过成骨、成脂分化培养基诱导数十天后,MPCs均能分化成功,但MPC成骨分化能力较MSC强。此外,在细胞形态、迁移能力和细胞表面标志物种类方面与MSC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性。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下调STOM基因表达的试剂在促进所述乳腺癌来源的间充质前体细胞的增殖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基于转录组分析筛选出多个MSPs和MSCs的表达差异基因,经差异基因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TOM基因抑制MPC细胞增殖,而其他差异基因(LAMA5基因和CCBE1)并不能达到相同的作用。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过表达STOM基因的乳腺癌来源的间充质前体细胞在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过表达STOM基因的间充质前体细胞与乳腺癌细胞共培养,结果表明STOM过表达的MPC能促进乳腺癌增殖,而过表达其他差异基因(LAMA5基因和CCBE1)的MPC并不能达到相同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转录组测序实验流程图;
[0025]图2为转录组数据信息分析流程图;
[0026]图3为MSC及MPC形态特点对比(10
×
);
[0027]图4为乳腺癌来源的MSCs和MPCs的分化鉴定结果(4
×
),其中图A和图B为MSC和MPC经成骨分化培养基诱导15天茜素红染色钙盐结果,图C和图D为MSC和MPC经成成脂分化培养基诱导20天油红O染色脂滴结果;
[0028]图5为乳腺来源的MSC和MPC的表面标志物流式分析结果;
[0029]图6为MSCs与MPCs增殖比较结果,图A为细胞增殖染料DyeFluorTM670分别在0、24、48和72小时检测MSC和MPC,细胞代数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图B为MSC和MPC增殖指数(*p<0.05);图C为不同时间点MSC和MPC在0、12、24、48和72小时的增殖情况(***p<0.001);
[0030]图7为MSCs与MPCs迁移比较:图A为划痕实验(4
×
);图B为Transwell实验(10
×
);
[0031]图8为MSCs与MPCs分泌因子比较结果(***p<0.001);
[0032]图9为差异基因的筛选结果,其中图A为三组样本差异基因的柱状图;图B为差异基
因统计表;图C为三组共同差异基因韦恩图;图D为差异基因热图分析;图E为GO条目中的注释结果;图F为差异基因KEGG中的富集结果;
[0033]图10为差异基因的验证结果;图A利用qPCR验证差异基因(*p<0.05,**p<0.01,***p<0.001);图B为免疫荧光染色(20x):蓝色荧光为细胞核,红色为α

SMA,绿色为目的基因STOM;
[0034]图11为过表达质粒转染MPCs细胞结果:图A为所构建的过表达质粒;图B为qPCR检测转染效率(*p<0.05,**p<0.01,***p<0.0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腺癌来源的间充质前体细胞,其特征在于,从乳腺癌组织中分离得到,分泌以下多种炎性因子:白介素、趋化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乳腺癌来源的间充质前体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充质前体细胞具有成骨分化能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乳腺癌来源的间充质前体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充质前体细胞的表型为CD105
+
CD73
+
CD90
+
CD45

CD14

CD31

CD11b

CD34

。4.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乳腺癌来源的间充质前体细胞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乳腺癌组织破碎后进行生物复合酶消化,去除残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慧燕朱荔王金菊陈薏竹王立生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