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节衬套及转向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8908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节衬套,所述转向节衬套至少内侧设有第一耐磨层,所述第一耐磨层壁厚为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节衬套及转向节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向节衬套,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向节衬套及转向节。

技术介绍

[0002]转向节衬套是汽车转向节的重要组件,主要用来降低主轴的摩擦,是转向动作平稳,顺利的进行。目前转向节轴套都是采用钢+铜的形式制造,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现有技术中,1)如果采用钢+铜的方法,先进行失心铸造外圈,然后通过将铜耐磨层热压入钢圈中,关键尺寸通过机械加工成成品,流程长,能耗高,2)采用钣金卷绕的方法成型外圈,同理压入内圈。产品手工生产成分较大,品质无法保证,质量不均一,生产效率低,成本高。3)转向节衬套产品长期接触润滑油,泥沙等,容易受到电池效应影响,容易腐蚀从而导致产品功能失效。大型号的转向节衬套产品重量较重,生产、装配,运输都比较麻烦,迫切需要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节衬套及转向节,以替代传统衬套需要增加。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节衬套,所述转向节衬套至少内侧设有第一耐磨层,所述第一耐磨层壁厚为2

10mm,所述第一耐磨层为耐磨工程塑料。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耐磨层内径为10

70mm。
[0006]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节衬套轴向长度为45

70mm。
[0007]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节衬套外径为13

75mm。
[0008]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节衬套还包括第二耐磨层,所述第二耐磨层与第一耐磨层贴合,所述第二耐磨层与第一耐磨层贴合的表面还设有第一油墨层。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节衬套还包括第三耐磨层,所述第三耐磨层与第二耐磨层贴合,所述第三耐磨层与第二耐磨层贴合的表面还设有第二油墨层,所述第一油墨层、第二油墨层为不同的颜色。
[0010]本技术还公开一种应用上述转向节衬套的转向节,所述转向节设有转向槽,所述转向节衬套粘接于转向槽内。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耐磨工程塑料作为第一耐磨层,使转向节衬套整体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同时由于塑料本身密度小,质量轻,在替代金属转向节衬套的同时,具有较轻的质量,可实现轻量化设计。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侧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剖面图。
[0014]1、第一耐磨层;2、第二耐磨层;3、第三耐磨层;4、第一油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1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转向节衬套,如图1所示,所述转向节衬套至少内侧设有第一耐磨层1,所述第一耐磨层1壁厚为2

10mm,所述第一耐磨层1为耐磨工程塑料。
[0018]可选的,所述第一耐磨层1内径为10

70mm。
[0019]可选的,所述转向节衬套轴向长度为45

70mm。
[0020]可选的,所述转向节衬套外径为13

75mm。
[0021]其中,耐磨工程塑料可为聚丙烯、聚甲醛、ABS、聚酰胺、聚苯硫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酮、聚苯醚、聚醚醚酮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耐磨工程塑料采用PBT为基体,以芳纶粉,四氟乙烯为耐磨剂,并添加抗紫外剂和抗氧剂,PBTXW32:芳纶粉:四氟乙烯:抗氧剂:90:5:5:0.2:;所述的材料通过双螺杆共混机组进行共混,混合温度为240

260℃,经过水冷切粒得到转向节衬套所需要的工程塑料原材料;通过注塑得到外径42mm,内径38mm,长度48mm的衬套。
[0022]性能测试参数如下表:
[0023][0024][002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采用耐磨工程塑料作为第一耐磨层1,使转向节衬套整体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同时由于塑料本身密度小,质量轻,在替代金属转向节衬套的同时,具有较轻的质量,可实现轻量化设计。同时,本技术实施例衬套经测试,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符合使用要求。
[0026]可选的,如图1、图2所示,所述转向节衬套还包括第二耐磨层2,所述第二耐磨层2与第一耐磨层1贴合,所述第二耐磨层2与第一耐磨层1贴合的表面还设有第一油墨层4。
[0027]其中,第二耐磨层2壁厚为4mm,第二耐磨层2与第一耐磨层1采用相同材质。第二耐磨层2朝向第一耐磨层1的表面设有槽体,槽体深度为1mm,槽体内设有第一油墨层4。
[0028]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油墨层4,在第一耐磨层1完全磨损后,会使第一油墨层4暴露,进而使转向节衬套处产生油墨颜色,具有醒目效果,方便工作人员确定第一耐磨层1的磨损程度。
[0029]特别的,如图1

图2所示,所述转向节衬套还包括第三耐磨层3,所述第三耐磨层3与第二耐磨层2贴合,所述第三耐磨层3与第二耐磨层2贴合的表面还设有第二油墨层,所述第一油墨层4、第二油墨层为不同的颜色。
[0030]其中,第三耐磨层3壁厚为4mm,第三耐磨层3与第二耐磨层2采用相同材质。第三耐磨层3朝向第二耐磨层2的表面设有槽体,槽体深度为1mm,槽体内设有第二油墨层。第一油墨层4为蓝色油墨层,第二油墨层为红色油墨层。
[0031]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油墨层4、第二油墨层颜色不同,使转向节衬套在磨损程度不同时,会释放不同颜色油墨,方便工作人员确定具体的磨损程度。
[0032]本技术另一方面还公开一种应用上述转向节衬套的转向节,所述转向节设有转向槽,所述转向节衬套粘接于转向槽内。
[0033]其中,转向槽为通孔结构,转向节衬套采用粘接方式安装于转向槽内。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技术人员阅读本申请说明书后依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变更均未脱离本专利技术申请待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节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衬套至少内侧设有第一耐磨层,所述第一耐磨层壁厚为2

10mm,所述第一耐磨层为耐磨工程塑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转向节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层内径为10

7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转向节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衬套轴向长度为45

7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转向节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衬套外径为13

75mm。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陆逢刘爱学
申请(专利权)人:宁海宏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