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下建筑的扩建结构及建筑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876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建筑的扩建结构及建筑物,包括地下建筑、分隔机构以及支撑组件,分隔机构包括第一隔断墙和第二隔断墙,第一隔断墙和第二隔断墙均位于地下建筑的同一侧,且第二隔断墙和第一隔断墙间隔设置并形成扩建空间;支撑组件位于扩建空间并抵压第一隔断墙和第二隔断墙。上述用于地下建筑的扩建结构,为了防止如土质松软等地质因素对第二隔断墙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设置支撑组件并抵压于第一隔断墙和第二隔断墙,以将地质等不良因素对第二隔断墙施加的作用力传递至第一隔断墙,进而对第一隔断墙和第二隔断墙之间形成的扩建空间进行支撑,以确保扩建空间的稳定性,进而确保扩建施工时的安全性。进而确保扩建施工时的安全性。进而确保扩建施工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地下建筑的扩建结构及建筑物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地下建筑的扩建结构及建筑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针对既有地下空间的改扩建项目日益增多,与此同时,由于商场、住宅、以及办公楼等建筑需要与地铁车站进行对接,因此,需要在地铁车站中扩建附属结构来与建筑进行对接。
[0003]传统技术中,在对地铁车站进行新增附属结构的扩建时,由于地下施工的受力情况较为复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坍塌等危险情况,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地下建筑的扩建结构及建筑物,该扩建结构及建筑物能够保证施工人员在扩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0005]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下建筑的扩建结构,包括:
[0007]地下建筑;
[0008]分隔机构,所述分隔机构包括第一隔断墙和第二隔断墙,所述第一隔断墙和所述第二隔断墙均位于所述地下建筑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隔断墙和所述第一隔断墙间隔设置并形成扩建空间
[0009]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扩建空间并抵压所述第一隔断墙和所述第二隔断墙。
[0010]上述用于地下建筑的扩建结构,第一隔断墙和第二隔断墙间隔设于地下建筑的同一侧以形成扩建空间,以在扩建空间内进行开挖并进行后续地下建筑的扩建施工,为了防止如土质松软等地质因素对第二隔断墙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设置支撑组件并抵压于第一隔断墙和第二隔断墙,以将地质等不良因素对第二隔断墙施加的作用力传递至第一隔断墙,进而对第一隔断墙和第二隔断墙之间形成的扩建空间进行支撑,以确保扩建空间的稳定性,进而确保扩建施工时的安全性。与传统技术相比,应用上述用于地下建筑的扩建结构能够避免对地下建筑进行改扩建施工时发生坍塌等危险情况。
[0011]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机构还包括底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隔断墙,所述底板组件的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隔断墙。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组件包括主板,所述主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主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断墙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隔断墙靠近所述第一隔断墙的一侧,所述主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隔断墙间隔设置并形成预留缝。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组件还包括辅板,所述辅板设于所述主板的一侧,
所述主板的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辅板与所述第一隔断墙连接。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扩建空间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开口并抵压所述第一隔断墙和所述第二隔断墙。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下建筑在重力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楼层,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抵压于所述第一隔断墙和所述第二隔断墙,且所述第二支撑件设有至少两个并与所述楼层一一对应。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基座以及伸缩杆,所述基座设于所述第一隔断墙,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设于所述基座,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隔断墙。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还包括延长杆,所述延长杆的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延长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杆连接。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长杆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所述基座远离所述第一隔断墙的一端具有第三装配部,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二隔断墙的一端具有第四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能够与所述第三装配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装配部能够与所述第四装配部可拆卸连接。
[0020]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地下建筑的扩建结构。
[0021]上述建筑物,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用于地下建筑的扩建结构,第一隔断墙和第二隔断墙间隔设于地下建筑的同一侧以形成扩建空间,以在扩建空间内进行开挖并进行后续地下建筑的扩建施工,为了防止如土质松软等地质因素对第二隔断墙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设置支撑组件并抵压于第一隔断墙和第二隔断墙,以将地质等不良因素对第二隔断墙施加的作用力传递至第一隔断墙,进而对第一隔断墙和第二隔断墙之间形成的扩建空间进行支撑,以确保扩建空间的稳定性,进而确保扩建施工时的安全性。与传统技术相比,应用上述用于地下建筑的扩建结构能够避免对地下建筑进行改扩建施工时发生坍塌等危险情况。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此外,附图并不是以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002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用于地下建筑的扩建结构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底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用于地下建筑的扩建结构的施工流程图;
[0029]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用于地下建筑的扩建结构的施工流程图。
[0030]附图标注说明:
[0031]100、地下建筑;110、第一层板;120、第二层板;130、第三层板;111、第一楼层;112、第二楼层;210、第一隔断墙;220、第二隔断墙;230、底板组件;231、主板;232、辅板;240、扩建空间;241、开口;250、中板;260、顶板;261、顶靠件;310、第一支撑件;320、第二支撑件;321、基座;3211、第三装配部;322、伸缩杆;3221、第四装配部;323、延长杆;3231、第一装配部;3232、第二装配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3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4]请参阅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下建筑的扩建结构,包括地下建筑100、分隔机构以及支撑组件,分隔机构包括第一隔断墙210和第二隔断墙220,第一隔断墙210和第二隔断墙220均位于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下建筑的扩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建筑;分隔机构,所述分隔机构包括第一隔断墙和第二隔断墙,所述第一隔断墙和所述第二隔断墙均位于所述地下建筑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隔断墙和所述第一隔断墙间隔设置并形成扩建空间;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扩建空间并抵压所述第一隔断墙和所述第二隔断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建筑的扩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机构还包括底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隔断墙,所述底板组件的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隔断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地下建筑的扩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组件包括主板,所述主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主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断墙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隔断墙靠近所述第一隔断墙的一侧,所述主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隔断墙间隔设置并形成预留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地下建筑的扩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组件还包括辅板,所述辅板设于所述主板的一侧,所述主板的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辅板与所述第一隔断墙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建筑的扩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扩建空间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开口并抵压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安杨思谋高玉坤陈勇曾林海陈章凌王若宣兰胜林胡高曹帅军黎钜宏柳雄徐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