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芦笋种植的沟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8714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芦笋种植的沟垄结构,涉及芦笋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基层,基层上端设有多个垄坡,两个垄坡之间性形成有沟道,垄坡上端开设有进水槽,垄坡的侧面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通过开设在垄坡内的过流槽道与进水槽连通,垄坡内埋设有多个滴管。存积在垄坡上端面的积水可通过进水槽进入过流槽道内,然后通过过流槽道从垄坡两侧的排水口排出至沟道中,能避免积水在垄坡上端面汇聚,保证种植物在垄坡内的正常发育,此外,在干燥天时,埋设在垄坡内的滴管也能在缺水状态下,采用滴灌的方式对种植物的根部进行灌溉。灌的方式对种植物的根部进行灌溉。灌的方式对种植物的根部进行灌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芦笋种植的沟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芦笋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芦笋种植的沟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芦笋的营养价值高,有利于提高免疫降低脂肪等功效,很受市面欢迎。在对芦笋种植进行种植前,需要线开沟起垄。起垄栽培能增加芦笋种植高度,使芦笋能接触到更多的光照,增强光合效率,同时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地温,促进根系下扎,提高吸水吸肥能力。
[0003]相邻的两个垄坡之间形成有渠道,渠道能为种植灌溉排水提供帮助,在起渠时,有的垄顶设置的宽度会比较宽,在遇到连绵的雨天时,垄顶上会形成水洼,积水存积在垄顶的中间位置,难以进行排出与向下渗透,进而影响使起垄栽培土壤的透气性,另外在干燥天气下,由于垄宽问题,水渠中的水也难以向垄内有效渗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芦笋种植的沟垄结构,用以解决传统沟垄结构在遇到连绵的雨天以及干燥天时,由于垄宽的问题,垄顶上积水难以排出以及水渠到内的水难以向水洼,积水难以向垄内有效渗透的缺点。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芦笋种植的沟垄结构,包括基层,基层上端设有多个垄坡,两个垄坡之间性形成有沟道;
[0006]垄坡上端开设有进水槽,垄坡的侧面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通过开设在垄坡内的过流槽道与进水槽连通;
[0007]垄坡内埋设有多个滴管,滴管管身外开设有多个排水孔,滴管的进水端连接有卡插件,卡插件固定在垄坡的外侧并与设在垄坡外的注水阀管可拆卸连接。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垄坡的两侧设有砂石层,砂石层内部形成有若干孔隙。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插件包括定位环设在垄坡外侧的定位环,定位环与滴管固定连接,定位环靠近垄坡一侧设有多个穿刺部,穿刺部刺入滴管内,定位环远离垄坡一侧设有螺纹套。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注水阀管包括连接器,连接器输入端连接有注水管,连接器输出端设有管插头,管插头穿入螺纹套内并与螺纹套活动配合,管插头外侧套设有由于密封螺母,密封螺母与开设在螺纹套外侧的螺纹面螺纹连接。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垄坡的垄面宽度为40

50cm。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垄坡的垄高为30

40cm。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存积在垄坡上端面的积水可通过进水槽进入过流槽道内,然后通过过流槽道从垄坡两侧的排水口排出至沟道中,能避免积水在垄坡上端面汇聚,保证种植物在垄坡内的正常发育,此外,在干燥天时,埋设在垄坡内的滴管也能在缺水状态下,采用滴灌的方式对种植物的根部进行灌溉。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中垄坡的截面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中砂石层的结构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中注水管的结构图。
[0017]其中:1、垄坡;2、基层;3、滴管;4、排水孔;5、砂石层;6、进水槽;7、过流槽道;8、排水口;9、定位环;10、螺纹套;11、穿刺部;12、管插头;13、密封螺母;14、连接器;15、注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9]根据图1、2、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用于芦笋种植的沟垄结构,包括基层2,基层2上端设有多个垄坡1,两个垄坡1之间性形成有沟道;在起垄的过程中,需要对土地进行翻动,可以使土壤进行轮换,达到改良土壤的效果。垄两侧的斜坡增大了土壤与空气接触面积,更有利于透气,另外土壤也更容易接受日照,涝后干燥更快,降低了病害滋生的概率。
[0020]垄坡1上端开设有进水槽6,垄坡1的侧面开设有排水口8,排水口8通过开设在垄坡1内的过流槽道7与进水槽6连通;存积在垄坡1上端的积水可通过进水槽6进入过流槽道7内,然后通过过流槽道7从垄坡1两侧的排水口8排出至沟道中。需要注意的是,进水槽6开设在垄坡1上端面水平高度较低的位置。
[0021]垄坡1内埋设有多个滴管3,滴管3管身外开设有多个排水孔4,滴管3的进水端连接有卡插件,卡插件固定在垄坡1的外侧并与设在垄坡1外的注水阀管可拆卸连接。在干燥天气下,为对垄坡1内芦笋的根系进行浇灌,可将注水管15通过卡插件与滴管3相连通,注水管15能通过滴管3对种植物的根系进行滴灌。
[0022]下雨天时,虽然能通过过流槽道7能将垄坡1顶部的积水排出,但由于过流槽道7开设在垄坡1的内部,排水的过程中,积水会沿着过流槽道7内壁进行冲刷,会影响垄坡1整体结构的稳定,为避免垄坡1的侧面出现滑坡,垄坡1的两侧设有砂石层5,砂石层5内部形成有若干孔隙。砂石层5设在垄坡1的两侧,能从垄坡1两侧对垄坡1进行加固,可避免垄坡1的侧面出现滑坡,同时砂石层5的内部形成的孔隙,也能保证沟道的存水能够向垄坡1的内部浸透且不会影响到垄坡1的透气。
[0023]关于卡插件和注水阀管:卡插件包括定位环9设在垄坡1外侧的定位环9,定位环9与滴管3固定连接,定位环9靠近垄坡1一侧设有多个穿刺部11,穿刺部11刺入滴管3内,定位环9远离垄坡1一侧设有螺纹套10。定位环9通过穿刺部11刺入土壤中,其能起到对滴管3的连接与位置固定的作用。
[0024]注水阀管包括连接器14,连接器14输入端连接有注水管15,连接器14输出端设有管插头12,管插头12穿入螺纹套10内并与螺纹套10活动配合,管插头12外侧套设有由于密封螺母13,密封螺母13与开设在螺纹套10外侧的螺纹面螺纹连接。在将注水阀管与卡插件进行连接时,将连接器14上的管插头12插入螺纹套10内,螺纹套10内壁与管插头12外壁接触,转动密封螺母13,可将密封螺母13旋到螺纹套10外侧,保证螺纹套10和管插头12连接部分的密封。
[0025]更具体的,垄坡1的垄面宽度为40

50cm。较宽的垄面保证芦笋根系能够更好的发
育。
[0026]垄坡1的垄高为30

40cm。垄坡1垄高不宜过高,垄高过高时,如浇水过少,沟道中的水灌不到垄上,不能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如浇水过多,则沟道内的积水停留的时间长,容易造成沤根和病菌传播。
[0027]该一种用于芦笋种植的沟垄结构,其与传统沟垄结构存在区别的是,垄坡1上端开设有进水槽6,垄坡1的侧面开设有排水口8,排水口8通过开设在垄坡1内的过流槽道7与进水槽6连通;存积在垄坡1上端面的积水可通过进水槽6进入过流槽道7内,然后通过过流槽道7从垄坡1两侧的排水口8排出至沟道中,能避免积水在垄坡1上端面汇聚,保证种植物在垄坡1内的正常发育,此外,在干燥天时,埋设在垄坡1内的滴管3也能采用滴灌的方式对种植物的根部进行灌溉。
[00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芦笋种植的沟垄结构,包括基层(2),所述基层(2)上端设有多个垄坡(1),两个所述垄坡(1)之间性形成有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垄坡(1)上端开设有进水槽(6),所述垄坡(1)的侧面开设有排水口(8),所述排水口(8)通过开设在垄坡(1)内的过流槽道(7)与进水槽(6)连通;所述垄坡(1)内埋设有多个滴管(3),所述滴管(3)管身外开设有多个排水孔(4),所述滴管(3)的进水端连接有卡插件,所述卡插件固定在垄坡(1)的外侧并与设在垄坡(1)外的注水阀管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芦笋种植的沟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垄坡(1)的两侧设有砂石层(5),所述砂石层(5)内部形成有若干孔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芦笋种植的沟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插件包括定位环(9)设在垄坡(1)外侧的定位环(9),所述定位环(9)与滴管(3)固定连接,所述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旗占建筑
申请(专利权)人:麻城市正旺芦笋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