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8693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壳装置,包括:主壳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以第一长度纵向延伸的充电开口;可充电电池,布置在主壳体内,充电端口,与可充电电池电连接,以允许对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并且其中充电端口可由外壳装置的用户经由充电开口接近,第一电路板,布置在主壳体内,其中,充电端口附接到第一电路板,并且其中充电端口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外壳装置包括夹持装置,夹持装置附接到第一电路板并且被构造成将充电端口夹持到第一电路板。且被构造成将充电端口夹持到第一电路板。且被构造成将充电端口夹持到第一电路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壳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越来越多的人们在移动时随身携带电子设备,因此由电池运行的产品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电池运行产品持续获得青睐,因而更好、更快的电池充电需求至关重要。
[0003]为了获得更短的充电时间,合理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充电电缆和充电端口来增加功率输出。然而,随着功率输出的增加,热失控事件发生的风险也会相应地增加。特别是在充电端口中,产生短路的液体或污垢导致热失控的风险是主要问题,甚至在最坏的情况下,热失控事件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火灾发生。
[0004]在充电端口的热失控事件中,产生的温度会传递到外壳装置的其它部件,例如,与充电端口相关联的电池。从充电端口传递的热量会导致电池本身开始经历热失控事件。在电池的热失控事件中,电池的温度会迅速上升,从而导致电池起火,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电池甚至会发生爆炸。当电池着火时,它可成为起火源。电池中的温度升高也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即充放电特性劣化并且电池寿命缩短。
[0005]在充电端口的热失控事件中,充电端口本身会被加热到更高温度,申请人在对USB

C充电端口的测试过程中测得充电端口的温度高达550℃。因此,充电端口本身会构成火灾危险。
[0006]此外,充电端口产生的热量还会对充电端口附近的其它部件产生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外壳装置,其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一些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外壳装置,包括:主壳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以第一长度纵向延伸的充电开口;可充电电池,布置在主壳体内;充电端口,与可充电电池电连接,以允许对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并且其中充电端口可由外壳装置的用户经由充电开口接近;以及第一电路板,布置在第一主壳体内,其中,充电端口附接到第一电路板,并且其中充电端口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外壳装置包括夹持装置,夹持装置附接到第一电路板并且被构造成将充电端口夹持到第一电路板上。
[0008]通过将充电端口夹持到第一电路板,可以防止充电端口在热失控事件中与第一电路板分离。在充电端口处的热失控事件过程中,充电端口从第一电路板分离的风险尤其明显。在热失控事件中,由于温度升高,充电端口和第一电路板之间的附接可能会劣化,例如由于充电端口与第一电路板脱焊而可能发生分离。通过防止充电端口从第一电路板上脱落,由于降低了充电端口从外壳装置上掉下来并作为起火器的风险,因而降低了充电端口构成火灾危险的风险。
[0009]热失控事件应被理解为产生热量的过程,其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速该过程,因此达
到越来越高的温度。该过程中的热量释放可以减缓或完全停止热失控事件。热失控事件可发生在充电端口处,由污垢或液体使充电端口短路而引起。热失控事件可发生在由升高的温度(例如,由于在充电端口产生的热量)引起的充电电池处。
[0010]外壳装置可以是被构造成容纳和/或保护某物的任何装置。外壳装置本身可以构成更大壳体的一部分。外壳装置可以是模块化部件。外壳装置可以是用于一个或多个无线装置的充电座,例如,耳塞或助听器的充电座。外壳装置可以是构成耳机一部分的耳杯(earcup)。
[0011]主壳体可以采用任何预期的形状。主壳体优选地包括被构造成容纳一个或多个物品的中空内部。可以通过隔板将主壳体分隔成子壳体。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主壳体包括第一子壳体和第二子壳体。第一子壳体可限定用于接收一个或多个物品(例如一对耳塞)的第一中空内部。第二子壳体可限定用于容纳一个或多个部件的第二中空内部。优选地,第二子壳体被构造成容纳一个或多个电气部件,例如可充电电池、充电端口和/或第一电路板。
[0012]主壳体可以是耳机的耳杯或充电座,其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气和/或机械部件,例如扬声器、麦克风、输入传感器、LED(发光二极管)、处理器、用于无线通信等的收发器等。
[0013]充电开口可以采用长方形、圆形、或任何其它形状。优选地以与充电端口互补的形状形成充电开口。充电开口优选地形成在主壳体的外表面中。充电开口可以形成为主壳体的一个主要部分。充电开口可以通过成型工艺而与主壳体形成在一起。
[0014]可充电电池可以是蓄电池。可以利用电力负载对可充电电池进行多次放电和充电。
[0015]第一电路板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印刷电路板。优选地,利用刚性的电介质基材形成第一电路板。
[0016]充电端口可通过焊接、胶水或机械固定而附接到第一电路板。充电端口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突起,用于插入在第一电路板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互补形状的孔中。充电端口的一个或多个突起可被焊接或胶粘到第一电路板,从而将充电端口附接到第一电路板。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端口的一个或多个突起将充电端口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充电端口可以是USB

C端口、USB

A端口、USB

B迷你端口、USB

B微型端口、USB

C端口或闪电端口或者允许执行电力传输的任何其它类型的充电端口。充电端口可以是能够有利于可充电电池与外壳装置外的电源之间的电气连接的任何充电连接器。
[0017]夹持装置可由耐热材料制成,例如耐热钢合金或其它耐热金属合金,可选地,夹持装置可由陶瓷制成。夹持装置可被构造成向充电端口施加可调节的夹持力。可以通过杠杆、螺丝或凸轮来调节夹持力。夹持装置可被构造成向充电端口施加固定的夹持力。在一些实施例中,使夹持力固定较为有利,以使可移动部件的数量最小,从而使夹持装置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夹持装置可由单个元件或多个互连元件组成。优选地,夹持装置由弹性材料制成,其中夹持装置被构造成变形,从而施加夹持力。
[0018]夹持装置可以通过机械连接、胶水或焊接等方式与第一电路板附接。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持装置通过卡扣连接而附接到第一电路板。
[0020]因此,夹持装置的安装过程简单,不需要附加部件来实现附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卡扣连接可被认为是通过将夹持装置与第一电路板的互锁部件推压到一起而获得的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卡扣连接是通过将夹持装置卡接到第一电路板的边缘上来实现的。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包括附接通孔,其中夹持装置包括被构造成插入通孔以提供卡扣连接的卡扣连接器。
[0022]因此,通过在第一电路板上提供附接通孔以提供卡扣连接,夹持装置相对于第一电路板的移动,通过与第一电路板的卡扣连接而被限制在三维范围内,从而实现坚固、稳定的连接。优选地,该通孔以与卡扣连接器互补的形状形成,以确保通孔与卡扣连接器之间的滑动配合。
[0023]优选地,附接通孔形成为大致圆形的通孔,然而,该附接通孔也可形成为狭缝或矩形孔。
[0024]卡扣连接器优选地形成为弹性元件。卡扣连接器可被构造成在插入到附接通孔时发生压缩变形,并且在穿过附接通孔时,卡扣连接器膨胀,从而实现卡扣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卡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壳装置,包括:主壳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以第一长度纵向延伸的充电开口;可充电电池,布置在所述主壳体内;充电端口,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电连接,以允许对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并且其中所述充电端口可由所述外壳装置的用户经由所述充电开口接近;以及第一电路板,布置在所述主壳体内,其中,所述充电端口附接到所述第一电路板,并且其中所述充电端口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装置包括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附接到所述第一电路板并且被构造成将所述充电端口夹持到所述第一电路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装置,其中,所述夹持装置通过卡扣连接而附接到所述第一电路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附接通孔,并且其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卡扣连接器,所述卡扣连接器被构造成插入所述附接通孔中以提供所述卡扣连接。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装置,其中,所述充电端口包括面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端口侧,并且其中所述充电端口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口侧相反的第二端口侧,并且其中所述夹持装置在所述第二端口侧上延伸并且朝向所述第一端口侧将夹持力施加到所述第二端口侧上。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到所述主壳体的附接接口,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布置在所述充电端口与所述附接接口之间的通孔。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装置,包括布置在所述主壳体内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分开的第二电路板,其中所述可充电电池附接到所述第二电路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大北欧听力二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