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8603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泵装置,属于水泵技术领域,包括泵体以及与泵体可拆卸连接的泵盖,泵盖内设置有叶轮,泵体内设置有螺旋腔,叶轮上固定连接有容积泵螺杆,容积泵螺杆可在螺旋腔内转动,泵体内还设置有螺杆驱动件与容积泵螺杆驱动连接,泵盖上设置有相连通的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泵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出水口与泵盖上的进水口相连通;优点是泵盖内设置有叶轮驱动液体进行流转以实现离心式泵的功能,容积泵螺杆与螺旋腔相配合驱动液体进行流转以实现容积式泵的功能,即本申请中的电子水泵可将离心式泵与容积式泵的特性进行集合,在相同的扬程条件下能运输更多的液体流量的同时还可提升水泵的自吸能力。水泵的自吸能力。水泵的自吸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泵
,尤其涉及一种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热管理系统主要是从系统集成和整体的角度出发,统筹热量与发动机及整车之间的关系,其主要是对系统的加热或冷却以及对整个系统温度的控制,从而优化整车的环保和节能目的;泵装置作为该系统中重要零部件,其主要是通过控制器驱动转子的旋转带动叶轮使冷却液在整个系统中循环流动,达到冷却及加热的目的。但是现有的泵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完全的实现自吸功能,需要保证进水管充满介质后才能开始工作;且流量与扬程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随着扬程的增大,流量逐渐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吸能力强,且在相同扬程下可以运输更多液体流量的泵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泵装置,包括泵体以及与所述泵体可拆卸连接的泵盖,所述泵盖内设置有叶轮,所述泵体内设置有螺旋腔,所述叶轮上固定连接有容积泵螺杆,所述容积泵螺杆可在所述螺旋腔内转动,所述泵体内还设置有螺杆驱动件与所述容积泵螺杆驱动连接,所述泵盖上设置有相连通的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所述泵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出水口与所述泵盖上的进水口相连通,液体经过所述进水口分别流向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且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在所述泵体外相连通。
[0005]在上述的一种泵装置中,所述螺杆驱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泵体内可驱动所述容积泵螺杆运转的定子组件,所述泵体内还设置有隔水套,所述隔水套与泵体之间形成有定子密封腔,所述隔水套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结构形成螺旋腔,且所述隔水套远离所述泵体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形成所述第二出水口。
[0006]在上述的一种泵装置中,所述泵体内沿着所述容积泵螺杆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连接轴,所述叶轮与所述容积泵螺杆均套在所述连接轴上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
[0007]在上述的一种泵装置中,所述泵盖内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连接轴的上端与所述限位块相固定,当所述叶轮向着所述泵盖的方向窜动时,所述叶轮的上端面与所述限位块相抵。
[0008]在上述的一种泵装置中,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叶轮之间还设置有垫片套在所述连接轴上。
[0009]在上述的一种泵装置中,所述垫片上还设置有连接部,使得所述垫片与所述限位块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0010]在上述的一种泵装置中,所述连接部包括围绕所述垫片的外圆周面间隔分布的多块连接板,所述限位块的横截面面积向着远离所述泵体的方向逐渐缩小,每块所述连接板
远离所述泵体的端部均向内弯折,当所述垫片从所述限位块上脱离时,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限位块相抵。
[0011]在上述的一种泵装置中,每块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泵体的一端均弯折形成有过渡板,所述过渡板向外弯折。
[0012]在上述的一种泵装置中,围绕所述限位块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连接板的数量相对应,每块所述连接板分别卡在相对应的所述定位槽内。
[0013]在上述的一种泵装置中,所述泵体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搭台,所述搭台的台阶面上设置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隔水套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搭边,当将所述隔水套放置在所述泵体内时,所述搭边与所述搭台相抵对所述第一密封圈进行夹持固定。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泵盖内设置有叶轮驱动液体进行流转以实现离心式泵的功能,在泵体设置有容积泵螺杆与叶轮相固定,使得容积泵螺杆可随着叶轮进行同步转动,容积泵螺杆与螺旋腔相配合驱动液体进行流转以实现容积式泵的功能,即本申请中的电子水泵可将离心式泵与容积式泵的特性进行集合,在相同的扬程条件下能运输更多的液体流量;(2)、泵体与泵盖上均设置有出水口,液体经过进水口后分别流向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出水口,且液体经过进水口流向第二出水口时会经过螺旋腔,可有效提升水泵的自吸能力;(3)、连接板可卡在定位槽内对连接板的位置进行限制,防止在叶轮的转动过程中,垫片与限位块发生相对位移而对限位块造成磨损,影响水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垫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泵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泵体100;泵盖101;叶轮102;容积泵螺杆103;进水口104;第一出水口105;第二出水口106;定位组件107;隔水套108;连接轴109;限位块110;垫片111;连接板112;过渡板113;定位槽114;搭台115;第一密封槽116;第一密封圈117;搭边118;第二密封圈119;第二密封槽120。
实施方式
[0017]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8]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19]如图1

图6所示,一种泵装置,包括泵体100以及与泵体100可拆卸连接的泵盖101,泵盖101内设置有叶轮102,泵体100内设置有螺旋腔,叶轮102上固定连接有容积泵螺杆103,容积泵螺杆103可在螺旋腔内转动,泵体100内还设置有螺杆驱动件与容积泵螺杆103驱动连接,泵盖101上设置有相连通的进水口104与第一出水口105,泵体100上还设置有第二出水口106与泵盖101上的进水口104相连通,液体经过进水口104分别流向第一出水口105与第二出水口106,且第一出水口105与第二出水口106在泵体100外相连通。
[0020]在本实施例中,泵盖101内设置有叶轮102驱动液体进行流转以实现离心式泵的功能,在泵体100设置有容积泵螺杆103与叶轮102相固定,使得容积泵螺杆103可随着叶轮102进行同步转动,容积泵螺杆103与螺旋腔相配合驱动液体进行流转以实现容积式泵的功能,即本申请中的电子水泵可将离心式泵与容积式泵的特性进行集合,在相同的扬程条件下能运输更多的液体流量;且在本申请中,泵体100与泵盖101上均设置有出水口,液体经过进水口104后分别流向第一出水口105与第二出水口106,且液体经过进水口104流向第二出水口106时会经过螺旋腔,可有效提升水泵的自吸能力。
[0021]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中的泵装置可与膨胀壶配合使用,第一出水口105与第二出水口106均与膨胀壶相连通。
[0022]作为优选,螺杆驱动件包括设置在泵体100内可驱动容积泵螺杆103运转的定子组件107,泵体100内还设置有隔水套108,隔水套108与泵体100之间形成有定子密封腔,定子组件107安装在定子密封腔内,隔水套108的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装置,包括泵体以及与所述泵体可拆卸连接的泵盖,所述泵盖内设置有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内设置有螺旋腔,所述叶轮上固定连接有容积泵螺杆,所述容积泵螺杆可在所述螺旋腔内转动,所述泵体内还设置有螺杆驱动件与所述容积泵螺杆驱动连接,所述泵盖上设置有相连通的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所述泵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出水口与所述泵盖上的进水口相连通,液体经过所述进水口分别流向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且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在所述泵体外相连通,所述螺杆驱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泵体内可驱动所述容积泵螺杆运转的定子组件,所述泵体内还设置有隔水套,所述隔水套与泵体之间形成有定子密封腔,所述定子组件安装在所述定子密封腔内,所述隔水套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结构形成螺旋腔,且所述隔水套远离所述泵体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形成所述第二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内沿着所述容积泵螺杆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连接轴,所述叶轮与所述容积泵螺杆均套在所述连接轴上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内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连接轴的上端与所述限位块相固定,当所述叶轮向着所述泵盖的方向窜动时,所述叶轮的上端面与所述限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宏鸣张炜杨冬德
申请(专利权)人:威晟汽车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