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焱斌专利>正文

一种胫骨平台外侧及后外侧组合式解剖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827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胫骨平台外侧及后外侧组合式解剖钢板,解剖钢板的内表面与胫骨平台外侧及后外侧解剖结构相匹配,解剖钢板包括前外侧主力钢板、前方附翼和后外侧组合桥接阻挡钢板,前外侧主力钢板是7形弧形钢板,前外侧主力钢板的横板上设有双排横向钉孔,前外侧主力钢板的竖板上设有单排纵向钉孔,前方附翼设置在第2~3个纵向钉孔旁侧,后外侧组合桥接阻挡钢板为长条状弧形钢板,前外侧主力钢板和后外侧组合桥接阻挡钢板可拆卸连接,前方附翼与前外侧主力钢板一体成型。该组合式解剖钢板可从前外侧入路放置后外侧钢板,无需过多剥离后侧软组织,降低神经、血管损伤风险,降低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胫骨平台外侧及后外侧组合式解剖钢板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一种胫骨平台外侧及后外侧组合式解剖钢板。

技术介绍

[0002]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难点之一。该类型损伤通常由高能量损伤导致,可表现为单纯后外侧骨折或合并内外侧平台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往往伴随较严重的关节面劈裂、塌陷以及后外侧骨块后移,治疗上要求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该部位骨折区域位于胫骨平台后外侧,毗邻腓骨近端,周围软组织覆盖较厚实,临近腘动脉、胫神经、腓总神经等重要神经血管,解剖复杂,神经血管损伤风险较高;另外胫骨平台后外侧解剖形态不规则,干骺端移行部位变异较大,后外侧平台钢板研制困难,目前尚未广泛推广使用,临床上常使用“T”形钢板、三叶草钢板、重建板等替代使用;因此,临床上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难度较大。
[0003]现有的手术技术包括前外侧入路、后侧入路、腓骨颈截骨的后外侧入路和改良的后外侧入路等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但均存在不足,包括显露不充分、神经血管损伤风险高、手术创伤大、钢板放置困难、固定强度不足等,目前尚无治疗方法可同时有效兼顾手术入路解剖简单及内固定物固定效果可靠。采用前外侧入路时由于存在腓骨头遮盖胫骨平台后外侧及邻近腓总神经和膝关节后外角韧带结构,导致有效复位和固定较困难,且放置常规前外侧钢板对后外侧骨折的固定不足;采用后侧入路虽然能够显露后外侧骨折区域,直接放置后外侧钢板固定强度高,但该入路手术创伤较大,容易损伤重要血管神经,并且该入路无法兼顾到前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处理;选用多切口、多接骨板固定,这种方法虽然固定效果好,也可以同时兼顾内外侧平台骨折,但手术创伤较大,软组织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严重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总之,对于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不管何种治疗方案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目前对于手术入路及内固定选择难以形成共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胫骨平台钢板结构复位和固定困难,入路创伤较大,还易损伤血管神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胫骨平台外侧及后外侧组合式解剖钢板,采用组合式钢板,在前外侧入路的基础上即可完成对后外侧或后外侧合并外侧平台骨折的坚强固定,手术方法简便易行。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胫骨平台外侧及后外侧组合式解剖钢板,解剖钢板的内表面与胫骨平台外侧及后外侧解剖结构相匹配,解剖钢板包括前外侧主力钢板、前方附翼和后外侧组合桥接阻挡钢板,前外侧主力钢板用于支撑胫骨后外侧及外侧平台关节面,前外侧主力钢板是由横板和竖板构成的7形弧形钢板,前外侧主力钢板的横板上设有双排横向钉孔,前外侧主力钢板的竖板上设有单排纵向钉孔,前方附翼设置在第2~3个纵向钉孔旁侧,且前方附翼上设有两个纵行排列的钉孔,后外侧组合桥
接阻挡钢板穿过腓骨头近端紧贴后外侧胫骨平台,后外侧组合桥接阻挡钢板为长条状弧形钢板,后外侧组合桥接阻挡钢板上设有单排纵行排列的锁定加压孔,前外侧主力钢板和后外侧组合桥接阻挡钢板可拆卸连接,前方附翼与前外侧主力钢板一体成型,可从前外侧入路放置后外侧钢板,无需过多剥离后侧软组织,降低神经、血管损伤风险,降低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双排横向钉孔分为上列直径为2.7mm的排钉孔和下列直径为3.5mm的螺钉孔,排钉孔和螺钉孔均设置有四个。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板宽度为12mm,长度为32mm,横向钉孔的孔间距为8mm,横板远离前方附翼的侧缘不超过腓骨头。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竖板的宽度为12mm,长度为24mm,纵向钉孔的孔间距为16mm。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前方附翼的宽度为14mm,长度为12mm,钉孔的孔间距为8mm,前方附翼远离竖板的一侧不超过胫骨结节。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外侧组合桥接阻挡钢板宽度为7mm,长度为30mm,锁定加压孔的孔间距为8mm,后外侧组合桥接阻挡钢板远离前方附翼的一侧不超过胫骨平台后侧柱的中心。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加压孔的方向分为朝向胫骨平台外后侧的方向一和朝向前方附翼并可于前方附翼的钉孔内锁定的方向二,可根据术中需求选择不同的固定机制,利于术中钢板位置的调整。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胫骨平台外侧及后外侧组合式解剖钢板,在前外侧入路的基础上即可完成对后外侧或后外侧合并外侧平台骨折的坚强固定,手术方法简便易行,在置入后,其结构并未干扰或破坏膝关节周围的神经、血管,大大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及神经损伤的风险,同时有效兼顾手术入路解剖简单及内固定物固定效果可靠。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组合式解剖钢板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组合式解剖钢板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前外侧主力钢板,11.横板,12竖板.,13.横向钉孔,131.排钉孔,132.螺钉孔,14.纵向钉孔,2.前方附翼,21.钉孔,3.后外侧组合桥接阻挡钢板,31.锁定加压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传统的用于胫骨平台的钢板普遍采用T形钢板,复位和固定困难,入路创伤较大,还易损伤血管神经,为了在不损伤血管神经的前提下,对后外侧或后外侧合并外侧平台骨
折进行坚强固定,设计一种胫骨平台外侧及后外侧组合式解剖钢板,如图1和2所示,包括前外侧主力钢板1、前方附翼2和后外侧组合桥接阻挡钢板3,前外侧主力钢板1用于支撑胫骨后外侧及外侧平台关节面,前外侧主力钢板1是由横板11和竖板12构成的7形弧形钢板,前外侧主力钢板1的横板11上设有双排横向钉孔13,前外侧主力钢板1的竖板12上设有单排纵向钉孔14,前方附翼2设置在第2~3个纵向钉孔14旁侧,且前方附翼2上设有两个纵行排列的钉孔21,后外侧组合桥接阻挡钢板3穿过腓骨头近端紧贴后外侧胫骨平台,后外侧组合桥接阻挡钢板3为长条状弧形钢板,后外侧组合桥接阻挡钢板3上设有单排纵行排列的锁定加压孔31,前外侧主力钢板1和后外侧组合桥接阻挡钢板3可拆卸连接,前方附翼2与前外侧主力钢板1一体成型,解剖钢板的内表面与胫骨平台外侧及后外侧解剖结构相匹配。
[0019]钢板采用钛合金材质生产加工而成,小巧轻薄,软组织激惹小;采用解剖型设计,更加贴合骨质表面,匹配胫骨平台外侧及后外侧解剖形态,力学稳定性更强;前外侧主力钢板1与后外侧组合桥接阻挡钢板3为可拆卸组合式设计,一套钢板可分别使用于外侧平台骨折、后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胫骨平台外侧及后外侧组合式解剖钢板,所述解剖钢板的内表面与胫骨平台外侧及后外侧解剖结构相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剖钢板包括前外侧主力钢板(1)、前方附翼(2)和后外侧组合桥接阻挡钢板(3),所述前外侧主力钢板(1)用于支撑胫骨后外侧及外侧平台关节面,所述前外侧主力钢板(1)是由横板(11)和竖板(12)构成的7形弧形钢板,所述前外侧主力钢板(1)的横板(11)上设有双排横向钉孔(13),所述前外侧主力钢板(1)的竖板(12)上设有单排纵向钉孔(14),所述前方附翼(2)设置在第2~3个纵向钉孔(14)旁侧,且所述前方附翼(2)上设有两个纵行排列的钉孔(21),所述后外侧组合桥接阻挡钢板(3)穿过腓骨头近端紧贴后外侧胫骨平台,所述后外侧组合桥接阻挡钢板(3)为长条状弧形钢板,所述后外侧组合桥接阻挡钢板(3)上设有单排纵行排列的锁定加压孔(31),所述前外侧主力钢板(1)和后外侧组合桥接阻挡钢板(3)可拆卸连接,所述前方附翼(2)与前外侧主力钢板(1)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胫骨平台外侧及后外侧组合式解剖钢板,其特征是,双排所述横向钉孔(13)分为上列直径为2.7mm的排钉孔(131)和下列直径为3.5mm的螺钉孔(132),所述排钉孔(131)和螺钉孔(1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焱斌沈兆庆庄研许阳凯叶友友
申请(专利权)人:林焱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