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适用于导电连接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该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座包括多个由第一间隙划分的第一导电片,插座包括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第二导体包括多个由第二间隙划分的第二导电片,第二导电片位于第三导体内,第一筒体的外径和内径被配置为,各第一导电片分别弹性压紧第二导电片的外壁和第三导体的内壁。本申请通过对插座和插头轴向剖槽设计分别形成具有弹性的导电片,使得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体借由自身弹性相互压合在一起,无需在第一筒体内部设置簧片、冠簧等结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可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过流面积,插头和插座之间的拔插力更容易控制,效能高、使用寿命长,能量损耗低。能量损耗低。能量损耗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导电连接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电连接器是在不同设备、部件之间实现电流信号传输功能的必不可少的器件。上至航空、航天、国防等军用系统领域,下至电动汽车、医疗设备、通用电源等民用领域,诸如电源连接器、防水连接器、储能连接器、特殊专用连接器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0003]除了要满足常规的电接触良好可靠、便于装配拆卸操作等要求之外,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对电连接器在如成本低、体积小、高效能、损耗低、使用寿命长等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0004]电连接器中,公端与母端(或者说插头与插座)相互插接,插接后形成的导电接触面积即为二者之间的过流面积。过流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该电连接器的效能、发热和损耗。
[0005]一方面,过流面积的大小与电连接器的体积大小有着较为强烈的联系。电连接器的体积越大,公端和母端之间可以接触的面积则更大,但基于目前技术发展趋势,电连接器所在设备、电连接器自身等体积是趋于小型化、紧凑化设计,因此,依靠电连接器自身体积来增大过流面积的技术优势不明显。
[0006]另一方面,公端与母端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也即二者之间的拔插力,也间接反映或影响着二者之间的过流面积。
[0007]现有技术中,公端插入母端,若二者之间接近于过盈配合、产生径向的压紧力,则公端的外周面和母端的内周面可以紧密贴合在一起,此时,公端和母端之间的接触可靠性提升,相当于保证二者之间始终具有恒定的过流面积,但这明显提高了轴向摩擦力,也即拔插力,用户使用起来体验欠佳;如若减小二者之间的过盈程度,使得用户使用时方便拔插操作,又会导致公端的外周面和母端的内周面之间可能因晃动等产生间隙,过流面积受影响。因此,在电连接器的小型化的研发道路上,插拔力和过流面积两个因素是相互制约的,二者不可兼得,通常,电连接器厂家采用折衷处理,插拔力和过流面积都处于中等水平,使得电连接器在小型化的研发道路上只能处于“差不多”的水平,无法突破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旨在解决现有的电连接器在小型化的研发道路上无法同时兼顾提高过流面积和保持可靠连接的技术问题。
[0009]本申请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包括第一导体,所述第一导体包括第一基部和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基部,所述第一筒体上形成多个自所述第一基部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将所述第一筒体划分为多个第一导电片;插座,包括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所述第二导体包括第二基部和第二筒体,所述第
二筒体的轴向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基部,所述第二筒体上形成多个自所述第二基部沿轴向延伸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将所述第二筒体划分为多个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三导体呈筒状,其轴向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基部,且所述第二筒体位于所述第三导体内;其中,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径和内径被配置为,各所述第一导电片分别弹性压紧所述第二导电片的外壁和所述第三导体的内壁。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还包括第一弹性支撑件,各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内壁形成沿周向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径向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径向深度;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二弹性支撑件,各所述第二导电片的内壁形成沿周向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为具有轴向缺口的不锈钢环,所述第一筒体为铜制件;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为具有轴向缺口的不锈钢环,所述第二筒体为铜制件。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片的背离所述第一基部的端面上,和/或,所述第三导体的朝向所述第一基部的端面上,形成背离所述第一基部渐缩的第一导向面。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片的背离所述第二基部的端面上,和/或,所述第一导电片的背离所述第一基部的端面上,形成朝向所述第一基部渐缩的第二导向面。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还包括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基部的背离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上设有接线槽。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体的第二基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三导体。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部的背离所述第二导电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导体螺纹啮合。
[0017]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前述各实施例所说的电连接器,以及拆卸工具,所述第二基部的背离所述第二导电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导体螺纹啮合;所述拆卸工具包括手柄以及连接于所述手柄的至少一个挡片,所述挡片能够沿轴向插入所述第二间隙内。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挡片沿径向设置,各所述挡片沿周向分布;各所述挡片的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连接,和/或,各所述挡片的相互远离的一端连接呈环状。
[001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其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其插头的第一导体中,第一筒体借由第一间隙被划分为多个第一导电片,插座的第二导体中,第二筒体借由第二间隙被划分为多个第二导电片,且,第一筒体的外径和内径被配置为,各第一导电片分别弹性压紧第二导电片的外壁和第三导体的内壁,也即,借由对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轴向开槽设计,使得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分别形成自具备弹性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如此,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可借由自身的弹性在第三筒体内相互压合在一起,无需在第一筒体内部设置簧片、冠簧等结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可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该电连接器具有更大的过流面积,且插头和插座之间的尺寸设计弹性更大,拔插力更容易控制,进而,能够提高电连接器的效能、使用寿命,降低能量损耗,同时,具有更佳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现有一种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另一种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一个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轴向剖面示意图,其中,插头和插座处于插接状态;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中插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中插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插头省略;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组件中拆装工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标记的含义为:100、100
’
、100
’’‑
电连接器;001、001
’‑
公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包括第一导体,所述第一导体包括第一基部和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基部,所述第一筒体上形成多个自所述第一基部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将所述第一筒体划分为多个第一导电片;插座,包括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所述第二导体包括第二基部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轴向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基部,所述第二筒体上形成多个自所述第二基部沿轴向延伸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将所述第二筒体划分为多个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三导体呈筒状,其轴向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基部,且所述第二筒体位于所述第三导体内;其中,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径和内径被配置为,各所述第一导电片分别弹性压紧所述第二导电片的外壁和所述第三导体的内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还包括第一弹性支撑件,各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内壁形成沿周向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径向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径向深度;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二弹性支撑件,各所述第二导电片的内壁形成沿周向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为具有轴向缺口的不锈钢环,所述第一筒体为铜制件;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为具有轴向缺口的不锈钢环,所述第二筒体为铜制件。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桂兵,梁敏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格瑞达电力连接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