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河船舶船艏用舷侧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775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内河船舶船艏用舷侧板,包括两块相互连接的舷侧板,该舷侧板包括相互连接的内板和外板,内板和外板之间形成有腔体,该腔体内设有减震部件,减震部件包括若干个相互连接的加强型材,相邻两个加强型材之间形成有空腔,该空腔内填充有防撞块,加强型材内部设有若干组加强筋,通过加强船舷侧板的结构强度,增强减震效果,达到船艏抗变形的能力。达到船艏抗变形的能力。达到船艏抗变形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河船舶船艏用舷侧板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建造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内河船舶船艏用舷侧板。

技术介绍

[0002]船艏是船舶最前端的构件,也是船体最重要的构件之一,船舶首部的外板、甲板、平台和舷侧的纵桁都是在船艏处结束,船艏是一个受力构件,要承受各种外力作用,特别是船体与别的物体的激烈碰撞,它们能增强船体承受波浪冲击力和水压力,还能承受纵向碰撞的震动。
[0003]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船艏形状有五种:直立型艏、前倾型艏、飞剪型艏、破冰型艏和球鼻型艏。无论是那种形状,常规设计的船艏舷侧板都是采用铸钢件实心结构,该类构造的的舷侧板的强度不够,在航行中无法最大程度保护船员的安全,以破冰型艏为例,船舶在工作时需要经常与冰面进行接触,此过程需要舷侧板具有很大的强度,在此基础上对舷侧板提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变形能力更强的内河船舶船艏用舷侧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内河船舶船艏用舷侧板,其特征在于:舷侧板包括相互连接的内板和外板,内板和外板之间形成有腔体,该腔体内设有减震部件,减震部件包括若干个相互连接的加强型材,相邻两个加强型材之间形成有空腔,各个加强型材包括中心骨架和置于中心骨架周侧上的边侧骨架,所述中心骨架呈正六边形状,内部设有若干组加强筋,边侧部件呈五边形状,各个边侧骨架的一侧壁焊接于中心骨架的外壁上,两侧边侧骨架的外侧壁分别焊接于内板和外板周壁。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空腔内填充有防撞块,该防撞块包括壳体和填充在壳体内的支撑架,支撑架呈三角形状,该防撞块采用橡胶制成。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中心骨架的内壁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上沿着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若干通槽,相邻两个所述通槽之间设有隔板,隔板的两侧壁上设有凸条。
[0009]对比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0]通过给船艏舷侧板增加减震部件,减震部件的整体构造呈蜂巢状,能够减少面与面之间的冲击,以及减少在分布压力下所产生的变形,减震部件包括若干组加强型材,加强型材中心骨架内部填充有防撞块,进一步增加减震部件的强度,同时也增强了船艏舷侧板的减震能力,进一步延长了船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船艏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减震腔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防撞块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加强筋结构示意图。
[0015]1、外板;2、加强筋;3、内板;4、加强型材;5、防撞块;6、防撞块壳体;7、橡胶块;8、支撑架;9、隔板;10、通槽;11、边侧骨架;12、凸条;13、中心骨架;14、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实施例具体结构:包括两块相互连接的舷侧板,该舷侧板包括相互连接的内板3和外板1,内板3和外板1之间形成有腔体14,该腔体14内设有减震部件,减震部件包括若干个相互连接的加强型材4。
[0017]相邻两个加强型材4之间形成有空腔,该空腔内填充有防撞块5,
[0018]该防撞块5包括壳体6和填充在壳体6内的支撑架8,支撑架8呈三角形状,支撑架8的材质为钢材,支撑架8与壳体6之间形成的腔体内填充有橡胶块7,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加强防撞块5的强度,该防撞块5采用橡胶制成,保证防撞块5结构的稳定,力传过来时被防撞块5吸收,由于防撞块5内部开设有若干气孔,增大了减震能力,防止了在作用力过大时防撞块5的损坏,保证了防撞块5吸收作用力的能力。
[0019]各个加强型材4包括中心骨架13和置于中心骨架13周侧上的边侧骨架11,中心骨架13呈正六边形状,
[0020]中心骨架13的内壁上围绕其六边形的轮廓设有加强筋2,加强筋2焊接于中心骨架13内表面,加强筋2上沿着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若干通槽10,相邻两个所述通槽10之间设有隔板9,隔板9的两侧壁上设有凸条12,增加了加强筋2的强度,从而进一步增加中心骨架13的抗变形能力。
[0021]边侧骨架11呈五边形状,各个边侧骨架11的一侧壁焊接于中心骨架13的外壁上,两侧边侧骨架11的外侧壁分别焊接于内板3和外板1周壁,减震部件整体结构偏向于蜂巢结构。
[0022]在船舷侧受到作用力时,作用力通过船舷侧传送到减震腔,通过减震部件进行减震,由于减震部件组成的结构偏向于蜂巢结构,能够减少面与面之间的冲击,以及减少在分布压力下所产生的变形,从而增加船艏舷侧板的抗变形能力。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河船舶船艏用舷侧板,其特征在于:舷侧板包括相互连接的内板(3)和外板(1),内板(3)和外板(1)之间形成有腔体(14),该腔体(14)内设有减震部件,减震部件包括若干个相互连接的加强型材(4),相邻两个加强型材(4)之间形成有空腔,各个加强型材(4)包括中心骨架(13)和置于中心骨架(13)周侧上的边侧骨架(11),所述中心骨架(13)呈正六边形状,内部设有若干组加强筋(2),边侧骨架(11)呈五边形状,各个边侧骨架(11)的一侧壁焊接于中心骨架(13)的外壁上,两侧边侧骨架(11)的外侧壁分别焊接于内板(3)和外板(1)周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洪明韩雪明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锦盛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