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7723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圈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线圈电感器包括电感器主体以及包覆于电感器主体外的磁体,电感器主体包括线圈体、下引件、底部电极,线圈体包含若干导通的导电线圈,线圈体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及第二端为电流流经线圈体的流进端及流出端;下引件设置有两个、与第一端及第二端一一对应,下引件与线圈体的轴线平行且朝同一方向延伸;底部电极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每一下引件的另一端,底面电极的端面与磁体的端面持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线圈电感器的线圈体的两端通过下引体导通至底面电极,从而使得线圈电感器便于贴片安装方式,从而大大优化了线圈电感器的安装效率。从而大大优化了线圈电感器的安装效率。从而大大优化了线圈电感器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圈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
,特别涉及一种线圈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感器是能够吧电能转化为磁能存储起来的元件,常见的功率电感由截面为圆形或直接形的导线绕成螺旋状所形成,导线的两端从两端或两端的侧面露出。随着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和微小化发展,电子组件的空间利用率提升为从业者努力的目标,因此,底部电极的功率电感为成为现今设备需求的主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4]一种线圈电感器,包括电感器主体以及包覆于所述电感器主体外的磁体,电感器主体包括:
[0005]线圈体,所述线圈体包含若干导通的导电线圈,所述线圈体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及第二端为电流流经所述线圈体的流进端及流出端;
[0006]下引件,所述下引件设置有两个、与第一端及第二端一一对应,所述下引件与所述线圈体的轴线平行且朝同一方向延伸;
[0007]底部电极,所述底部电极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每一所述下引件的另一端,所述底面电极的端面与所述磁体的端面持平。
[0008]进一步地,所述线圈体包括:
[0009]若干导电线圈;
[0010]若干绝缘膜,所述绝缘膜与所述导电线圈沿第一方向间隔层叠设置;每一所述绝缘膜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孔、且相邻所述绝缘膜上的第一通孔错位分布;以及
[0011]触点,所述触点设置于每一所述第一通孔内,以使得位于该通孔两侧的导电线圈之间电接触。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下引件包括:
[0013]若干下引圈;
[0014]若干绝缘膜,所述绝缘膜与所述导电线圈沿第一方向间隔层叠设置;每一所述绝缘膜包括第二通孔、且相邻绝缘膜上的第二通孔对齐;以及
[0015]触点,所述触点设置于每一所述第二通孔内,以使得位于该通孔两侧的下引圈之间电接触。
[0016]一种线圈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0017]导电层与绝缘层沿第一方向交替铺设,且每铺设一层均通过光刻和/或蚀刻形成所需形状;从而形成阵列排布的若干电感器本体,电感器本体包括两底面电极、分别与底面电极导通的下引件、与下引件另一端导通的线圈体;
[0018]将阵列排布的若干电感器主体的底面电极朝下且水平放置模具内,并将磁性材料
引入模具内以覆盖电感器主体,形成电感器组;
[0019]切割电感器组以形成多个线圈电感器,每一线圈电感器包括线圈本体中的一个以及包覆该电感器本体的磁体。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如下:
[0021](1)本专利技术的线圈电感器的线圈体的两端通过下引件导通至底面电极,对电极下引在焊接到电路板时,锡膏只存在于电极正下方,所占面积更小,电路板上芯片和元器件的排布可以更密集,同时电极位于同一侧使得线圈电感器便于贴片安装方式,进而大大优化了线圈电感器的安装效率。
[0022](2)本专利技术的由导电层与绝缘层叠,将每层光刻/蚀刻成所需图形,层叠后形成两电极位于底面的电感器组,再对电感器组进行磁材成型、切割,从而实现电感器的批量生产,大大提高了电感器尤其是底面电极的电感器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圈电感器的立体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感器主体的正视图;
[0025]图3至图1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感器主体形成的步骤,其中(a)为俯视图,(b)为正视图。
[0026]图示说明:
[0027]磁体

100;
[0028]电感器主体

200;
[0029]线圈体

210;第一线圈

211;第二线圈

212;第三线圈

213;第四线圈

214;第五线圈

215;第六线圈

216;第七线圈

217;
[0030]第一通孔

218(第一导电线圈与第二导电线圈之间的触点218a、第二导电线圈与第三导电线圈之间的触点218b、第三导电线圈与第四导电线圈之间的触点218c、第四导电线圈与第五导电线圈之间的触点218d、第五导电线圈与第六导电线圈之间的触点218e、第六导电线圈与第七导电线圈之间的触点218f);
[0031]绝缘层

219;
[0032]第一下引体

220;
[0033]第二通孔

221(第一导电线圈之下的触点221x、触点218a齐平的触点221a、触点218b齐平的触点221b、触点218c齐平的触点221c、触点218d齐平的触点221d、触点218e齐平的触点221e、触点218f齐平的触点221f);
[0034]下引圈

222(第一导电线圈之下的下引圈222x、第一导电线圈齐平的下引圈222a、第二导电线圈齐平的下引圈222b、第三导电线圈齐平的下引圈222c、第四导电线圈齐平的下引圈222d、第五导电线圈齐平的下引圈222e、第六导电线圈齐平的下引圈222f);
[0035]第二下引体

230;
[0036]第一电极端

240;第二电极端

250。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
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了一些方面的示例性线圈电感器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了一些方面的示例性电感器主体100的正视图。
[0039]参阅图1,一种线圈电感器,包括电感器主体200以及包覆于所述电感器主体外的磁体100。磁体100可以由磁性合金粉末和粘合剂的混合物形成,磁性合金粉末包含但不限于铁硅、铁硅铬、铁镍、铁硅铝等各类软磁金属合金。
[0040]参阅图2,电感器主体200包括线圈体210、下引体及底部电极。
[0041]线圈体210包含若干导通的导电线圈,线圈体具有第一端201及第二端202,电流流经线圈体210时,从第一端201流入经过导电线圈的导通后从第二端202流出的流进,即第一端201与第二端202为线圈体210的电极端。
[0042]下引体设置有两个,分别与第一端201及第二端202一一对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下引体220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电感器,包括电感器主体以及包覆于所述电感器主体外的磁体,其特征在于,电感器主体包括:线圈体,所述线圈体包含若干导通的导电线圈,所述线圈体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及第二端为电流流经所述线圈体的流进端及流出端;下引件,所述下引件设置有两个、与第一端及第二端一一对应,所述下引件与所述线圈体的轴线平行且朝同一方向延伸;底部电极,所述底部电极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每一所述下引件的另一端,所述底面电极的端面与所述磁体的端面持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圈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体包括:若干导电线圈;若干绝缘膜,所述绝缘膜与所述导电线圈沿第一方向间隔层叠设置;每一所述绝缘膜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孔、且相邻所述绝缘膜上的第一通孔错位分布;以及触点,所述触点设置于每一所述第一通孔内,以使得位于该通孔两侧的导电线圈之间电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圈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引件包括:若干下引圈;若干绝缘膜,所述绝缘膜与所述导电线圈沿第一方向间隔层叠设置;每一所述绝缘膜包括第二通孔、且相邻绝缘膜上的第二通孔对齐;以及触点,所述触点设置于每一所述第二通孔内,以使得位于该通孔两侧的下引圈之间电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线圈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膜的厚度在5μm~5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圈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圈包括一层或若干层沿第一方向堆叠的导电膜。6.一种线圈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导电层与绝缘层沿第一方向交替铺设,且每铺设一层均通过光刻和/或蚀刻形成所需形状;从而形成阵列排布的若干电感器本体,电感器本体包括两底面电极、分别与底面电极导通的下引件、与下引件另一端导通的线圈体;将阵列排布的若干电感器主体的底面电极朝下且水平放置模具内,并将磁性材料引入模具内以覆盖电感器主体,形成电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松吴家辉
申请(专利权)人:英麦科厦门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