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油耗仪排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7704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油耗仪排气结构,属于碳平衡油耗检测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智能油耗仪排气结构,包括智能油耗仪外壳,所述智能油耗仪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抽气泵;所述排气结构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抽气泵,所述第二抽气泵的前端设置有第五传输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油耗仪排气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外部气体的抽取以及输送的过程中,单单将抽取的尾气进行纤维过滤器进行过滤,过滤的效率较低并使得装置放置位置的工作环境较差,影响设备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由第二抽气泵抽取的第二传输管道和第三传输管道内的气体,气体会依次经过过滤液储存腔内液体以及活性炭过滤网过滤,提高装置的工作环境。作环境。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油耗仪排气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碳平衡油耗检测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油耗仪排气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油耗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对于燃料的利用率,油耗的高低决定了车辆的油量以及车辆使用的成本,同时碳平衡油耗的检测,也是规范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参数及配置核查工作的一部分,检测的目的是节能并减少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随着交通领域的发展,人们对于车辆的使用频率逐步提升,车辆的数量也随之提升,针对车辆的碳平衡油耗检测,人们设计并使用油耗仪,抽取外部空气的同时对汽车尾气进行抽取,并对尾气进行检测,最后得知该汽车的碳平衡油耗量;
[0003]公开号为CN20531727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碳平衡油耗检测仪,包括车架;风机,风机通过防震垫设置在车架上;集气管,集气管与风机的进风口相连接;流量测量管,流量测量管的一端与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接,且流量测量管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排气取样探头,流量测量管通过防震垫设置在车架上;排气管,排气管与流量测量管的另一端相连接,用于将流量测量管内的气体排出碳平衡油耗检测仪;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风机、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排气取样探头相连接,该技术公开的碳平衡油耗检测仪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和检测结果准确度高的优点。
[0004]上述专利的油耗仪排气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外部气体的抽取以及输送的过程中,单单将抽取的尾气进行纤维过滤器进行过滤,过滤的效率较低并使得装置放置位置的工作环境较差,影响设备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智能油耗仪排气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油耗仪排气结构,通过第二抽气泵抽取的第二传输管道和第三传输管道内的气体,气体会依次经过过滤液储存腔内液体以及活性炭过滤网过滤,过滤液储存腔内的液体介质可对气体中的颗粒进行限制并过滤,另一方面,由活性炭过滤网对过滤桶内过滤的气体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可提高过滤效果,以及过滤效果,避免装置放置位置的环境受到汽车尾气的影响,排气结构内主动进行气体的过滤,提高装置的工作环境,避免大量的尾气影响到装置使用者的身体健康,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油耗仪排气结构,包括智能油耗仪外壳,所述智能油耗仪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抽气泵,所述第一抽气泵外部的前端设置有抽气管道,且抽气管道与第一抽气泵密封连接,所述抽气管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口;
[0007]还包括排气结构,其设置于智能油耗仪外壳内部的中间,所述排气结构内部的一
侧设置有第二抽气泵,所述第二抽气泵的前端设置有第五传输管道,所述第五传输管道的一端设置有过滤桶,所述过滤桶的上端设置有第六传输管道,所述第六传输管道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环,且过滤环、第六传输管道、过滤桶、第五传输管道和第二抽气泵之间密封连接,所述过滤桶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液储存腔,所述过滤环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过滤网,且活性炭过滤网与过滤环的内部粘连固定,所述过滤环的一端设置有排气管道。
[0008]优选的,所述抽气管道外部的一侧环状设置有四个外部气体混合管道,四个所述外部气体混合管道的一端均与抽气管道的外部密封连接。
[0009]优选的,四个所述外部气体混合管道外部的一侧均设置有密封块,且密封块的内部与外部气体混合管道外部的一侧卡槽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密封块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密封块的一端均与外部气体混合管道之间设置有连接悬挂带,所述连接悬挂带的两端分别与密封块和外部气体混合管道粘连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抽气泵外部的后端设置有第一传输管道,所述第一传输管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三传输管道,所述第三传输管道外部上端的一侧设置有取样管道,且取样管道、第三传输管道和第一传输管道之间均密封连接,所述取样管道外部的上端设置有第四传输管道,所述第一传输管道的下端纵向设置有三个入风口,且入风口贯穿智能油耗仪外壳并延伸至排气结构的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第四传输管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含碳气体浓度测量模块,所述第四传输管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传输管道,所述第二传输管道和第三传输管道的一端通过汇聚框密封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汇聚框的下端与第二抽气泵的一侧密封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智能油耗仪外壳外部的一端设置有零气储存罐,所述零气储存罐与含碳气体浓度测量模块之间通过第七传输管道密封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1、本技术通过在过滤桶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五传输管道,第五传输管道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环,过滤环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过滤网,过滤桶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液储存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第二抽气泵抽取的第二传输管道和第三传输管道内的气体,气体会依次经过过滤液储存腔内液体以及活性炭过滤网过滤,过滤液储存腔内的液体介质可对气体中的颗粒进行限制并过滤,另一方面,由活性炭过滤网对过滤桶内过滤的气体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可提高过滤效果,以及过滤效果,避免装置放置位置的环境受到汽车尾气的影响,排气结构内主动进行气体的过滤,提高装置的工作环境,避免大量的尾气影响到装置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0017]2、本技术通过在抽气管道外部的一侧环状设置有四个外部气体混合管道,四个外部气体混合管道外部的一侧均设置有密封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抽气管道放置的位置以及装置的周围环境可根据使用需求开启对应位置的密封块,没开启的其余三个外部气体混合管道可对其中一个开启的外部气体混合管道进行支撑,支撑可避免密封块朝向以及贴合地面从而吸取地面上的碎末以及液体造成第一抽气泵以及装置损坏,另一方面,四个环状的外部气体混合管道的开启所需可根据放置位置,避免开启朝向贴合墙壁。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外部前端结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排气结构内部传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过滤桶与过滤环内部结构剖视图。
[0022]图中:1、智能油耗仪外壳;2、第一抽气泵;3、排气管道;4、抽气管道;5、排气口;6、外部气体混合管道;7、密封块;8、连接悬挂带;9、排气结构;10、入风口;11、第一传输管道;12、第二抽气泵;13、第二传输管道;14、第三传输管道;15、汇聚框;16、取样管道;17、第四传输管道;18、含碳气体浓度测量模块;19、第五传输管道;20、过滤桶;21、第六传输管道;22、过滤环;23、零气储存罐;24、第七传输管道;25、过滤液储存腔;26、活性炭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油耗仪排气结构,包括智能油耗仪外壳(1),所述智能油耗仪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抽气泵(2),所述第一抽气泵(2)外部的前端设置有抽气管道(4),且抽气管道(4)与第一抽气泵(2)密封连接,所述抽气管道(4)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口(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结构(9),其设置于智能油耗仪外壳(1)内部的中间,所述排气结构(9)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抽气泵(12),所述第二抽气泵(12)的前端设置有第五传输管道(19),所述第五传输管道(19)的一端设置有过滤桶(20),所述过滤桶(20)的上端设置有第六传输管道(21),所述第六传输管道(21)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环(22),且过滤环(22)、第六传输管道(21)、过滤桶(20)、第五传输管道(19)和第二抽气泵(12)之间密封连接,所述过滤桶(20)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液储存腔(25),所述过滤环(22)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过滤网(26),且活性炭过滤网(26)与过滤环(22)的内部粘连固定,所述过滤环(22)的一端设置有排气管道(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油耗仪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管道(4)外部的一侧环状设置有四个外部气体混合管道(6),四个所述外部气体混合管道(6)的一端均与抽气管道(4)的外部密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油耗仪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外部气体混合管道(6)外部的一侧均设置有密封块(7),且密封块(7)的内部与外部气体混合管道(6)外部的一侧卡槽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油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鹏王一帆谭建凯崔德贵王梦瑶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寰宇认证检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