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蜈蚣的炮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7697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炮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蜈蚣的炮制方法:(1)取干薄荷段加水拌匀,闷至水被吸尽呈潮湿状,获得湿薄荷;(2)将湿薄荷置已预热的炒制容器内,加入净蜈蚣,包埋于薄荷中,文火加热,间或翻动,煨至薄荷干燥,取出,筛去薄荷,晾凉得薄荷制蜈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蜈蚣炮制方法,以薄荷煨制,极大减少了蜈蚣的腥臭气味,有利于患者的接收度;炮制过程中将薄荷用清水打湿后进行煨制,炒至薄荷变干,此时蜈蚣的炮制程度最佳,其水分低于10%,腥臭气明显降低,炮制程度易掌握。炮制程度易掌握。炮制程度易掌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蜈蚣的炮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炮制
,涉及一种蜈蚣的炮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蜈蚣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其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中国药典收载蜈蚣来源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subspinipesmutilansL. Koch)的干燥体,常用于治疗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等病症,是传统的中药材。
[0003]《中国药典》收载了蜈蚣的药材和饮片,蜈蚣的加工炮制可分为加辅料和不加辅料两类,药典收载的炮制方法为焙制法(不加辅料法),即“去竹片,洗净,微火焙黄,剪段。”加辅料的炮制方法有酒炙、姜炙、醋炙、葱汁炙、荷叶炙等,其不但可以改善药性,使之更好的发挥药性,而且辅料的挥发性可带走蜈蚣的腥臭味,矫嗅矫味。蜈蚣含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炮制后均可减弱其毒性。蜈蚣不加辅料的饮片因其腥臭味重在临床应用重很难被患者接受,需要开发一种能够降低蜈蚣不良气味的炮制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目前蜈蚣腥臭气重、患者顺服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蜈蚣的炮制方法,以薄荷叶煨制,原料易得、矫味作用明显。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蜈蚣的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干薄荷段加水拌匀,闷至水被吸尽呈潮湿状,获得湿薄荷;(2)将湿薄荷置于已预热的炒制容器内,同时加入净蜈蚣,包埋于薄荷中,进行煨制,文火加热,间或翻动,煨至薄荷干燥,取出,筛去薄荷,晾凉得薄荷制蜈蚣。
[0007]所述干薄荷段、净蜈蚣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
[0008]优选的,净蜈蚣和薄荷段的质量比为1:(1.5

2)。
[0009]优选的,步骤(1)中,干薄荷段和水的质量比为1:(0.3

0.6)。
[001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蜈蚣炮制方法,以薄荷煨制,极大减少了蜈蚣的腥臭气味,有利于患者的接收度;炮制过程中将薄荷用清水打湿后进行煨制,炒至薄荷变干,此时蜈蚣的炮制程度最佳,其水分低于10%,腥臭气明显降低,炮制程度易掌握。
[0011]本专利技术创造性地采用干薄荷为原料对蜈蚣进行煨制减轻腥臭味,原料易得且便于储存、不受季节时间限制;能够有效减少薄荷的用量,还能够防止薄荷与蜈蚣的密度差异造成蜈蚣炮制过度;此外,用薄荷的干湿程度指示蜈蚣炮制程度,便于识别和操作,有利于饮片质量控制。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蜈蚣的不良气味、炮制的蜈蚣成色一致,操作过程简便、易于控制,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蜈蚣、薄荷蜈蚣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分图;图2是蜈蚣、薄荷蜈蚣电子鼻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各传感器VIP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
[0014]实施例1 蜈蚣的炮制1. 鲜薄荷叶炮制(1)取干重量100g的鲜薄荷叶,将100g蜈蚣逐条包裹后120℃

130℃烘制,直至薄荷叶干燥后,得到薄荷叶裹烘的蜈蚣样品。
[0015](2)取干重量100g的鲜薄荷段,加入已预热的炒制容器内,同时投入净蜈蚣100g(鲜重),文火加热,翻炒至薄荷叶干燥后,取出,晾凉,除去薄荷叶,得到鲜薄荷叶煨制的蜈蚣样品。
[0016]由两种鲜薄荷煨制的蜈蚣样品,对蜈蚣矫味作用不明显,且鲜薄荷不易取得和大规模使用。
[0017]2. 薄荷段煨制(1)薄荷用量确定:取中药薄荷段,置于预热的炒制容器内,同时加入净蜈蚣,包埋于薄荷中,120℃

130℃文火加热,煨至薄荷变色,取出,筛去薄荷,晾凉。每100g蜈蚣,分别使用薄荷段100g、150g和200g;结果发现,1倍重量的薄荷段,无法包埋蜈蚣,1.5倍重量的薄荷段可基本包埋蜈蚣,2倍重量的薄荷段可较好将蜈蚣包埋,因此,辅料薄荷段的用量应为蜈蚣鲜重的1.5

2倍。
[0018](2)用水量确定:取几份150g中药薄荷段,分别加0%、30%、45%和60%(w/w)的水,拌匀闷至水被吸尽薄荷呈潮湿状,置预热的炒制容器内,同时加入100g(鲜重)净蜈蚣,包埋于薄荷中,120℃

130℃文火加热,间或翻动,煨至薄荷干燥,取出,筛去薄荷,晾凉,得薄荷煨蜈蚣样品。
[0019]结果发现,干薄荷煨制时,时间较短,矫味作用弱于湿薄荷;45%及60%加水量的薄荷,炒制时间超过30分钟;因为30%加水量煨制时间较短,且矫味作用明显,因此建议以吸水30%的薄荷为辅料。
[0020](3)火候确定:传统文献以及《中国药典》0213炮制通则均要求煨制以文火加热,因此本法炮制也采用以文火加热为宜,温度约为120

130℃。煨制时,薄荷炒干时,蜈蚣颜色略加深,质地较松脆,水分含量均低于10%,因此建议以薄荷的干燥程度为依据进行蜈蚣炮制程度的判断,即薄荷炒干时出锅。薄荷加水后作为辅料进行炮制不仅具有辅料作用,也可作为炮制程度的指示剂。
[0021]实施例2 蜈蚣炮制前后的气味比较取干薄荷段150g,加30%水拌匀,闷至水被吸尽呈潮湿状,置已预热的炒制容器内,同时加入100g净蜈蚣(鲜重),包埋于薄荷中,文火加热,间或翻动,煨至薄荷干燥,取出,筛去薄荷,晾凉。取6批不同生品蜈蚣,按照以上方法,制备6批薄荷蜈蚣,编号BH蜈蚣1

6。将上
述6批生品蜈蚣120

130℃煨至薄荷干燥,获得薄荷蜈蚣样品1

6。
[0022]电子鼻时一种能客观全面对复杂气味进行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电子系统,可模拟人的嗅觉,通过信号处理系统对样品的气味进行分析。将上述生品蜈蚣和薄荷蜈蚣样品,粉碎,过5号筛,称取1.0g样品粉末装入顶空进样样品瓶中,置PEN3型电子鼻系统中(德国Airsense公司,电子鼻传感器信息见表1),进行测定,每个样品平行3次。
[0023]实验中对样品称取后待检测时间和检测温度进行考察(结果见表2),最终确定为样品称量结束后常温条件下直接进行检测。每批样品取3次平行实验平均值(结果见表3),采用Simca_13.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

DA)对数据进行分析,12批样品明显可以分为两类(见图1),生品蜈蚣和薄荷蜈蚣归于不同分类中。说明经过薄荷炮制后的蜈蚣与生品蜈蚣在气味上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同时可得到各传感器对分组的贡献值(VIP值),VIP值可以判断每一个自变量在整个分析系统中作用的大小,当自变量VIP值>1.0时,认为该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贡献度较大,即传感器6、7、9对区分蜈蚣和薄荷蜈蚣的贡献最大,结果见图2。
[0024]表1 电子鼻传感器阵列性能表2 检测条件考察
表3 蜈蚣和薄荷蜈蚣电子鼻测定数据经过对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蜈蚣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干薄荷段加水拌匀,闷至水被吸尽呈潮湿状,获得湿薄荷;(2)将湿薄荷置已预热的炒制容器内,加入净蜈蚣,包埋于薄荷中,文火加热,间或翻动,煨至薄荷干燥,取出,筛去薄荷,晾凉得薄荷制蜈蚣。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衍朋朱娟娟吕畅曲珍妮卢琪周巧石典花周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