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变形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7663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铝合金制备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形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控主要合金元素Mg、Si总量为1.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形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铝合金制备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形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具有优异的导热导电性能,铝合金在电力传输、电子3C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随着电力传输及电子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合金材料的力学及导电导热性能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受限于自身强化及导电导热机理,金属力学性能与导电导热性能往往难以实现同步提升。6101和6063作为目前导电和导热用主要变形铝合金材料,虽然具有较高的导电(53

57%IACS)和导热性能(200

218W/m/K),但其强度仅为220MPa左右。中国专利CN109207817B提供了一种更高导电率的铝合金材料,导电率可达59%IACS,但其抗拉强度仅为176MPa。中国专利CN113528902A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导电率变形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相比于6101,制备的合金导电率提高3%,强度提高4%,强度提升效果较为有限。中国专利CN111961890A公布了一种高导电率高强度铝合金电气设备用型材生产工艺方法,虽然该方法生产所得合金抗拉强度可达350MPa,但其电导率仅为46%IACS。中国专利CN114507797A通过在Al

Mg

Si系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获得了导电率≥56.7%IACS,抗拉强度≥330MPa的合金材料;中国专利CN114000017A通过添加Sc、Er,可获得导电率≥60%IACS,抗拉强度≥150MPa的合金材料。虽然这种方法可在保证高导电率的前提下,获得一定强度,但稀土价格昂贵,将显著增加生产成本。此外,中国专利CN111270112A和CN111069311A均通过多道次冷拉拔的方式,在保证高导电率的前提下,提高了材料力学性能,分别获得了抗拉强度315MPa,导电率56.3%IACS和抗拉强度341MPa,导电率54.73%IACS的铝合金导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是上述方法流程复杂,虽然有效提高了合金抗拉强度,但断后伸长率较低(仅为3%左右),同时,该方法仅适用于铝合金导线生产,不适用于电子3C用导热产品生产制备。由此可见,开发一种低成本的高强高导变形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对于铝合金在电力传输与电子3C领域应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004]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变形铝合金材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Mg和Si的总量为1.6

2.2%,Fe小于0.15%,Ti小于0.03%,余量为Al;其中,Mg和Si的比为0.8

1.2:1。
[000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变形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称取铝锭、铝硅中间合金和镁锭,熔化,除气,除渣处理后,浇注得到铸锭;
[0008]S2:将所述铸锭进行均匀化热处理,得到热处理铸锭;
[0009]S3:将所述热处理铸锭于420

500℃下进行热挤压,得到挤压型材;
[0010]S4:将所述挤压型材于520

560℃下进行固溶处理,淬火(快速冷却),得到合金型材;
[0011]S5:将所述合金型材进行人工时效热处理,得到所述铝合金材料;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铝合金材料由以下组分组成:Mg和Si的总量为1.6

2.2%,Fe小于0.15%,Ti小于0.03%,余量为Al;其中,Mg和Si的比为0.8

1.2:1。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均匀化热处理的方法为:将铸锭置于加热炉内升温至550

570℃后保温6

10h,出炉强风冷。
[0013]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固溶处理的时间为0.5

3h。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固溶处理和淬火的时间间隔不超过50

70s。
[0015]优选的,所述淬火和人工时效热处理的时间间隔不超过6h。
[0016]进一步地,所述淬火的冷却方式为强风冷、水雾冷和水冷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7]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人工时效热处理采用高温短时时效。
[0018]进一步地,所述高温短时时效的温度为190

210℃。
[0019]进一步地,所述高温短时时效的时间为1

8h。
[0020]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高强高导变形铝合金对铸造、变形加工制备工艺并无特殊要求,适用于常规半连续铸造、变形(挤压、锻造或轧制)生产工艺。
[0021]本专利技术研发了一种高强高导铝合金材料,主要合金化元素为常规的Mg和Si,不添加特殊合金元素,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采用常规铸造、变形(挤压、锻造或轧制)工艺生产得到型材产品,固溶、淬火处理后,进行双级时效热处理,获得高强高导铝合金产品,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
[002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3]所述高强高导变形铝合金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和导电导热性能测试,屈服强度310MPa以上的同时,导电率高于50%IACS,导热系数为190W/m/K以上。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强高导变形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调控合金元素Mg与Si元素总量及配比,结合低温预时效与高温短时时效的双级时效热处理生产工艺,最大限度促进合金元素Mg、Si以纳米强化相析出,减少残余固溶元素含量,从而实现材料力学性能与导电导热性能协同提升。本专利技术材料及制备工艺简单,适用性广,生产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6]实施例1
[0027](1)按高强高导铝合金材料元素质量配比,材料按照如下质量百分比进行制备:Mg:1.02%;Si:0.99%;Mg+Si=2.01%;Mg/Si:1.02;Fe:0.05%;Ti:0.02%,余量为铝。
[0028]称取相应质量的铝锭、中间合金及镁锭,并将合金原料熔化,除气、除渣处理后,浇注得到铸锭。
[0029](2)将(1)所得铸锭进行均匀化热处理:将铸锭放置于加热炉内随炉升温至560℃,保温8h,出炉强风冷。
[0030](3)将(2)所得铸锭在450℃进行热挤压,得到挤压型材。
[0031](4)将(3)所得挤压型材在550℃进行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时间为1.5h,固溶处理后
立即进行水淬快速冷却,间隔约10s。
[0032](5)将(4)所得合金型材进行人工时效热处理:190℃高温时效6h,得到高强高导铝合金材料,固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形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Mg和Si的总量为1.6

2.2%,Fe小于0.15%,Ti小于0.03%,余量为Al;其中,Mg和Si的比为0.8

1.2:1。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变形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称取铝锭、铝硅中间合金和镁锭,熔化,除气,除渣处理后,浇注得到铸锭;S2:将所述铸锭进行均匀化热处理,得到热处理铸锭;S3:将所述热处理铸锭于420

500℃下进行热挤压,得到挤压型材;S4:将所述挤压型材于520

560℃下进行固溶处理,淬火,得到合金型材;S5:将所述合金型材进行人工时效热处理,得到所述铝合金材料;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铝合金材料由以下组分组成:Mg和Si的总量为1.6

2.2%,Fe小于0.15%,Ti小于0.03%,余量为Al;其中,Mg和Si的比为0.8

1.2: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其鹏张艺刘方镇长海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