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性双膦骨架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4721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性双膦骨架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式I所示化合物、其对映体或非对映异构体,其中,m、n、r和t独立地为1、2或3;各个R1、R2、R3和R4独立地为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性双膦骨架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手性双膦骨架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金属参与的不对称催化合成法中,手性配体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近四十年来人们一直都致力于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的手性配体。目前为止,得到广泛应用的具有所谓“优势结构”(privilegedstructures)的手性配体(具体参考文献S.

F.Zhu,Q.

L.Zhou,inPrivilegedChiralLigandsandCatalysts,Ed.:Q.

L.Zhou,Wiley

VCH,Weinheim,2011,pp.137

170.)。代表性的配体骨架有BINOL、BINAP、Bisoxazoline、Salen、DuPhos、TADDOL、和Cinchonaalkaloid等。以这些“优势结构”的配体骨架为基础,可以延伸出众多手性配体。实验结果表明,绝大部分配体在许多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催化反应中都能表现出优异的对映选择性。但是,随着整个不对称催化反应以及手性药物的开发进程,科学家们发现还有大量的不对称反应缺少有效的手性配体。因此,进一步发展具有新颖骨架的手性配体,特别是开发一些价廉易得高效的手性配体,仍然是非常重要而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基于上述特点,我们打算开发一类新型的手性双膦配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催化不对称硅氢化反应的化合物的结构较为单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性双膦骨架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如式I所示化合物、其对映体或非对映异构体,
[0005][0006]其中,m、n、r和t独立地为1、2或3;R1、R2、R3和R4独立地为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
C6烷基、甲基或卤素;当R1、R2、R3和R4同时为甲基时,m、n、r和t为1,且R1、R2、R3和R4位于P的对位;
[0007]R5为苯基、C1‑
C6烷基或C3‑
C6环烷基。
[0008]在某一优选方案中,如式I所示化合物、其对映体或非对映异构体;某些基团的定义可如下所述,其他基团的定义可如上任一方案所述(以下简称“在某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如式I所示化合物为如式I

a所示化合物
[0009][0010]其中,R1、R2、R3、R4和R5的定义如本专利技术任一项所述。
[0011]在某一优选方案中,R1、R2、R3和R4中,所述卤素可独立地为氟、氯、溴或碘;例如氟。
[0012]在某一优选方案中,R1、R2、R3和R4中,所述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
C6烷基中,所述C1‑
C6烷基可独立地为C1‑
C4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或叔丁基;还例如甲基。所述卤素独立地优选为氟、氯、溴或碘;例如氟。所述多个优选为2个或3个。
[0013]在某一优选方案中,R5中,所述C1‑
C6烷基可为C1‑
C4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或叔丁基;还例如甲基。
[0014]在某一优选方案中,R5中,所述C3‑
C6环烷基可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或环己基,例如环己基。
[0015]在某一优选方案中,m为1。
[0016]在某一优选方案中,n为1。
[0017]在某一优选方案中,r为1。
[0018]在某一优选方案中,t为1。
[0019]在某一优选方案中,R1、R2、R3和R4相同。
[0020]在某一优选方案中,R1、R2、R3和R4独立地为三氟甲基、甲基或氟。
[0021]在某一优选方案中,R1、R2、R3和R4同时为三氟甲基、甲基或氟。
[0022]在某一优选方案中,R5为苯基、环己基或甲基。
[0023]在某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如式I所示化合物为如下任一化合物:
[0024][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溶剂中,化合物S

4、化合物S

3和化合物S

2在碱存在下发生如下式所示的取代反应,即可;
[0026][0027]其中,n、m、r、t、R1、R2、R3、R4和R5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
[0028]所述取代反应中,所述溶剂可为本领域常规的溶剂;所述溶剂可为醚类溶剂和/或酰胺类溶剂,所述醚类溶剂优选为四氢呋喃;所述酰胺类溶剂优选为DMF。
[0029]所述取代反应中,所述溶剂的用量为本领域常规用量,所述溶剂与化合物S

3的体积摩尔比可为1

20mL/mmol;例如5mL/mmol。
[0030]所述取代反应中,所述碱可为本领域常规的碱,优选为金属烷基化合物,更优选为烷基锂,例如正丁基锂。
[0031]所述取代反应中,所述碱的用量可为本领域常规用量;所述S

3化合物与碱的摩尔比可为1:(1

10);例如1:2.2。
[0032]所述取代反应中,所述取代反应的反应温度为本领域常规的反应温度;所述取代反应的反应温度可为小于20℃;例如

78℃。
[0033]所述取代反应中,所述化合物S

3与化合物S

2的摩尔比为本领域常规摩尔比,优选为1:(1

3);例如1:2.2。
[003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包括前述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钴盐的混
合物,或前述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钴盐形成的络合物。
[0035]所述催化剂组合物中,所述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所述钴盐的摩尔比优选为1:1。
[0036]所述催化剂组合物中,所述钴盐可为本领域常规钴盐,优选为二价钴盐,例如Co(acac)2。
[0037]所述催化剂组合物还包括铟。
[0038]所述催化剂组合物中,所述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所述铟的摩尔比可为(1

5):(1

2),优选为3:1。
[003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前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在烯炔的不对称反应中作为催化剂配体的应用;
[0040]所述的不对称反应为不对称硅氢化反应。
[0041]所述不对称反应中包括如下步骤:在溶剂中,在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钴盐存在下,含结构片段的1,3烯炔化合物Y与含结构片段的化合物X进行不对称硅氢化反应,得到含结构片段的化合物II即可。
[0042]所述不对称反应中,所述1,3烯炔化合物Y可为如式Y'所示的化合物R6为未取代的或被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如式I所示化合物、其对映体或非对映异构体,其特征在于,其中,m、n、r和t独立地为1、2或3;R1、R2、R3和R4独立地为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
C6烷基、甲基或卤素;当R1、R2、R3和R4同时为甲基时,m、n、r和t为1,且R1、R2、R3和R4位于P的对位;R5为苯基、C1‑
C6烷基或C3‑
C6环烷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如式I所示化合物、其对映体或非对映异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如式I所示化合物满足如下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1)R1、R2、R3和R4中,所述卤素独立地为氟、氯、溴或碘;例如氟;(2)R1、R2、R3和R4中,所述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
C6烷基中,所述C1‑
C6烷基为C1‑
C4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或叔丁基;还例如甲基;(3)R1、R2、R3和R4中,所述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
C6烷基中,所述卤素为氟、氯、溴或碘;例如氟;(4)R1、R2、R3和R4中,所述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
C6烷基中,所述多个为2个或3个;(5)R5中,所述C1‑
C6烷基为C1‑
C4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或叔丁基;还例如甲基;和(6)R5中,所述C3‑
C6环烷基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或环己基,例如环己基。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如式I所示化合物、其对映体或非对映异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如式I所示化合物满足如下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1)m为1;(2)n为1;(3)r为1;(4)t为1;(5)R1、R2、R3和R4相同;(6)R1、R2、R3和R4独立地为三氟甲基、甲基或氟;和(7)R5为苯基、环己基或甲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如式I所示化合物、其对映体或非对映异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如式I所示化合物为如式I

a所示化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如式I所示化合物、其对映体或非对映异构体,其特征在于,R1、R2、R3和R4同时为三氟甲基、甲基或氟;较佳地,所述如式I所示化合物为如下任一化合物:较佳地,所述如式I所示化合物为如下任一化合物:6.一种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溶剂中,化合物S

4、化合物S

3和化合物S

2在碱存在下发生如下式所示的取代反应,即可;其中,n、m、r、t、R1、R2、R3、R4和R5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较佳地,所述取代反应满足如下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1)所述溶剂为醚类溶剂和/或酰胺类溶剂,所述醚类溶剂优选为四氢呋喃;所述酰胺类溶剂优选为DMF;(2)所述溶剂与化合物S

3的体积摩尔比为1

20mL/mmol;例如5mL/mmol;(3)所述碱为金属烷基化合物,优选为烷基锂,例如正丁基锂;(4)所述S

3化合物与碱的摩尔比为1:(1

10);例如1:2.2;(5)所述取代反应的反应温度为小于20℃;例如

78℃;和(6)所述化合物S

3与化合物S

2的摩尔比为1:(1

3);例如1:2.2。7.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钴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繁柯王立凡陆文心崇庆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