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琢如专利>正文

一种内置叶轮自动油管旋转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720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叶轮自动油管旋转器,包括内部形成通腔的基座,所述通腔内通过悬挂器芯轴连接抽油管,所述抽油管内设有上下运动的抽油光杆,在所述悬挂器芯轴上方设有大蜗轮,与大蜗轮相配传动连接的大蜗杆,还包括与所述大蜗杆之间彼此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与所述传动连组件彼此传动连接的叶轮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机械结构,整体结构精巧,安装方便灵活,成本更低,在整个油管旋转过程中,无需外部动力输入,通过内置叶轮实现自动油管旋转。通过内置叶轮实现自动油管旋转。通过内置叶轮实现自动油管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叶轮自动油管旋转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置叶轮自动油管旋转器。

技术介绍

[0002]油井的抽油管偏磨导致油管磨穿失效是石油生产中的一大严重问题,每年由于油管磨损导致定产检修,更换油管的损失巨大。上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R&M Energy 提出的抗偏磨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该抗偏磨装置在国外也成为油井的标配,但在我国基本上没有配置,只能从国外购买,为此需要更多的花费,无法长期发展,处处受到限制。另外R&M Energy的抗偏磨装置采用的是外部动力来驱动油管以极低速转动,整体结构复杂,制造繁琐,成本高,故此本专利技术人就提已经提出了专利申请,申请号为CN2018100776472,通过抽油光杆上下运动过程中,借助抽油光杆上的阻尼器带动连杆上下活动,并通过蜗轮蜗杆带动抽油管的转动,进而解决了抽油管偏磨的问题。
[0003]为了满足客户,降低整体的成本,并且在结构上更为简化精巧,同时装配上也需要进一步简化,本专利技术人提出进一步的改良,设计一款内置叶轮自动油管旋转器,以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内置叶轮自动油管旋转器,结构简单精巧,成本低,装配简单方便,解决抽油管偏磨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内置叶轮自动油管旋转器,包括内部形成通腔的基座,所述通腔内通过悬挂器芯轴连接抽油管,所述抽油管内设有上下运动的抽油光杆,在所述悬挂器芯轴上方设有大蜗轮,与大蜗轮相配传动连接的大蜗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大蜗杆之间彼此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与所述传动连组件彼此传动连接的叶轮组件。
[0006]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叶轮组件穿过通腔且与位于通腔内上下活动的抽油光杆之间彼此不接触,所述叶轮组件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安装孔内。
[0007]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叶轮组件包括导流罩,在所述导流罩的内部形成空腔,在所述导流罩上形成与所述空腔相通的导流口;还包括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空腔内的叶轮轴,所述叶轮轴可自由转动;在所述叶轮轴上设有叶轮,所述叶轮轴的一端设有第一锥形齿轮。
[0008]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安装孔设有密封件。
[0009]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基座上形成与安装孔彼此垂直相通的延伸孔。
[0010]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彼此传动连接的第一蜗轮组件和第二蜗轮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蜗轮组件包括位于大蜗杆端部的第一蜗轮,与第一蜗轮彼此相配传动连接的第一蜗杆;
所述第二蜗轮组件包括位于第一蜗杆上的第二蜗轮,与第二蜗轮彼此相配传动连接的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的顶部形成与第一锥形齿轮彼此传动连接的第二锥形齿轮。
[0011]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位于延伸孔内。
[0012]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蜗杆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基座上,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基座上。
[0013]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蜗杆的底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基座上。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内部形成通腔的基座,所述通腔内通过悬挂器芯轴连接抽油管,所述抽油管内设有上下运动的抽油光杆,在所述悬挂器芯轴上方设有大蜗轮,与大蜗轮相配传动连接的大蜗杆,还包括与所述大蜗杆之间彼此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与所述传动连组件彼此传动连接的叶轮组件;本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抽油光杆的上下活动会带动抽油管内部的石油向上运输,在石油向上运动过程中,石油对叶轮产生作用力,使得叶轮转动,而叶轮的转动通过传动组件使得大蜗杆、大蜗轮依次转动,进而实现悬挂器芯轴连同抽油管的一起转动,进而解决了抽油管的偏磨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为机械结构,整体结构精巧,安装方便灵活,成本更低,在整个油管旋转过程中,无需另外的外部动力输入,通过内置叶轮实现自动油管旋转。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6]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基座内部组件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基座内部组件的侧视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基座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叶轮组件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导流罩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叶轮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4]如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叶轮自动油管旋转器,包括内部形成通腔1的基座2,所述通腔1内通过悬挂器芯轴3连接抽油管4,所述抽油管4内设有上下运动的抽油光杆5,在所述悬挂器芯轴3上方设有大蜗轮6,与大蜗轮6相配传动连接的大蜗杆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大蜗杆7之间彼此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与所述传动连组件彼此传动连接的叶轮组件,本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抽油光杆5的上下活动会带动抽油管4内部的石油向上运输,在石油向上抽动过程中,流动的石油对叶轮12产生作用力,使得叶轮12转
动,而叶轮12的转动通过传动组件使得大蜗杆7、大蜗轮6依次转动,进而实现悬挂器芯轴连同抽油管的一起转动,进而解决了抽油管的偏磨问题。
[0025]另外,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叶轮组件穿过通腔1且与位于通腔1内上下活动的抽油光杆5之间彼此不接触,所述叶轮组件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基座2上的安装孔14内;由于抽油光杆5上下抽动过程中,始终与叶轮组件彼此不接触,这样抽油光杆上下活动时,不会彼此摩擦受损,所带动的石油(原油)对叶轮产生很好的作用力。
[0026]图5、图6和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叶轮组件包括导流罩8,在所述导流罩8的内部形成空腔9,在所述导流罩8上形成与所述空腔9相通的导流口10;还包括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空腔9内的叶轮轴11,所述叶轮轴11可自由转动;在所述叶轮轴11上设有叶轮12,所述叶轮轴11的一端设有第一锥形齿轮13,其中叶轮12的转动,会带的动叶轮轴11上的第一锥形齿轮13的转动。
[0027]本专利技术所述安装孔14设有密封件,所述基座2上形成与安装孔彼此垂直相通的延伸孔22。
[0028]本专利技术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彼此传动连接的第一蜗轮组件和第二蜗轮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蜗轮组件包括位于大蜗杆7端部的第一蜗轮15,与第一蜗轮15彼此相配传动连接的第一蜗杆16;所述第二蜗轮组件包括位于第一蜗杆16上的第二蜗轮17,与第二蜗轮17彼此相配传动连接的第二蜗杆18;所述第二蜗杆18的顶部形成与第一锥形齿轮13彼此传动连接的第二锥形齿轮19,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9位于延伸孔22内,所述第一蜗杆16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基座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叶轮自动油管旋转器,包括内部形成通腔的基座,所述通腔内通过悬挂器芯轴连接抽油管,所述抽油管内设有上下运动的抽油光杆,在所述悬挂器芯轴上方设有大蜗轮,与大蜗轮相配传动连接的大蜗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大蜗杆之间彼此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与所述传动连组件彼此传动连接的叶轮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叶轮自动油管旋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组件穿过通腔且与位于通腔内上下活动的抽油光杆之间彼此不接触,所述叶轮组件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安装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置叶轮自动油管旋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组件包括导流罩,在所述导流罩的内部形成空腔,在所述导流罩上形成与所述空腔相通的导流口;还包括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空腔内的叶轮轴,所述叶轮轴可自由转动;在所述叶轮轴上设有叶轮,所述叶轮轴的一端设有第一锥形齿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叶轮自动油管旋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琢如胡柏潮
申请(专利权)人:周琢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