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692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管上料装置,包括:导管搬送分料机构,用于将多层堆放的导管分离成单层间隔排列;导管梳理展平机构,用于将导管通过传送、梳理进行相互分离,并展开成在水平方向上呈直线状;导管搬送集结机构,用于将导管集结搬送到等待移载位置并实现多根导管编组;以及导管接收夹爪组件,用于将相互分离、编好组的多根导管夹取后移载到导管搬送组装机构进行自动化组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管上料装置实现了对长的、有粘性的医用导管自动上料,节省了设备占地面积,具有上料后导管圆度不变形、导管直线度不变形、上料效率高、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等优点。劳动强度低等优点。劳动强度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管上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导管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泵用输液器是用于输液泵给静脉输液的高端医疗耗材,通过间歇挤压导管的方式实现药液以精确的流量流动。导管的横截面真圆度、直线度越高,流量的精确性越好。另外,为保证长时间使用时流量的稳定性,要求导管受挤压后的回弹性能好,因此多选择含有类橡胶成分的PB材料,这会导致导管的外表面比较黏,容易相互粘连。再有,当流路内产生气泡时,要求输液泵可以检测到气泡并报警,因此导管要有较高的透明度,导管表面不能进行磨砂处理,这也导致导管表面粗糙度很小,导管之间容易产生粘连。此外,泵用输液器因中间连接输液泵,因此其导管的长度比普通输液器的导管长。因此,用于泵用输液器的医用导管要具备圆、直、粘、长四个特征。
[0003]医用导管一般采用挤出成型方式生产,由塑料粒子加热后经过挤出成型模具头形成空心管,在前段牵引成型,再冷却后通过线切割成同样长度的导管,成型导管的状态有两种:堆状的已经切断的导管和卷状的缠绕好的导管。
[0004]相应地,医用导管自动化组装设备的上料方式有以下两种:
[0005]方式一是对堆状的已经切断的导管采用真空吸引夹取后以牵引方式上料:通过真空吸头向上吸引导管头部,导管被真空吸头吸起一定高度并与堆内的其它导管有效分离,再用气动夹爪夹住导管的头部,然后沿导管的轴线向前牵引导管到正前方,放置于中转平台上进行导管端面对齐,再移载到组装搬送夹具上,开始后续工序的组装。
[0006]使用这种方式,由于导管之间还没有相互分离就开始上料,夹爪仅仅夹住了导管的头部,就要快速把导管向前拉大于2

3米的距离,使得正在取走的导管和下方以及邻近接触的导管间会产生高速摩擦,摩擦静电产生较强的额外粘连吸附力,因此当上面的导管向前牵引时,下方或者邻近的导管会被带起,久而久之,整堆的导管会被拉扯成麻花状,并打结乱成一团,无法继续上料。此外,这种方式在导管夹取后需要移载超过导管长度的行程来实现导管放置。对于2

3米的导管,在一个循环周期内,上料机构需要行走两倍移载行程(超过4

6米)的距离。如果多根导管同时上料,上料结构往返部分会有很大的质量,在如此大的行走距离下,占用场地较大,且受限于一般直线运动机构的速度限制,周期节拍会大大延长,造成生产效率降低。因此,此方式不适合于较长医用导管的自动化上料,更加不适于外表容易粘连的长导管的自动化上料。
[0007]方式二是对卷状的缠绕好的导管进行开卷、切割、移载放置上料:开卷机构通过转动导管卷轮对已经卷绕的导管进行反向开卷,导管在控制张力的情况下被定长牵引,按照设定长度进行切割,然后由移载机构转移放置后完成上料,后续开始产品的组装。
[0008]这种方式,由于导管放置时会产生长度的收缩,卷轮内层的导管会被外层的导管挤压而压扁成椭圆状,导管的截面不能符合真圆度的要求。另外,导管卷绕后再开卷切割后导管会残留较大的弯曲变形,对输液的流量速度造成巨大影响。因此,该上料方式也不适合
于对导管真圆度和直线度要求比较高的泵用输液器材。
[0009]对于外表容易粘连、长度超长的医用导管,现有技术的上料装置,或者由于导管相互粘连而无法自动上料;或者由于上料行程大而造成节拍周期长、效率低;或者由于上料后导管圆度和直线度变形大而不能使用;或者由于补充放入导管前需要停机而造成稼动时间的损失、降低生产效率。由于缺乏合适的自动化导管上料方式,目前大多使用人工放置导管的上料方式进行组装,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上料过程中容易附上病菌,品质难以确保,影响产业升级。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管上料装置,其能够在搬送过程中将多层堆放的导管分离成单层间隔排列,将导管通过梳理相互分离,避免导管之间相互粘连,上料后导管圆度不变形、导管直线度不变形,沿垂直于导管的长度方向上料以便同时提高导管上料效率,并且可以在设备运行不停机的状态下添加导管备料。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管上料装置,包括:导管搬送分料机构,用于将多层堆放的导管分离成单层间隔排列;导管梳理展平机构,用于将导管通过传送、梳理进行相互分离,并展开成在水平方向上呈直线状,其中导管的传送方向和分离方向均垂直于导管的长度方向;导管搬送集结机构,用于将导管集结搬送到等待移载位置并实现多根导管编组;以及导管接收夹爪组件,用于将相互分离、编好组的多根导管夹取后移载到导管搬送组装机构进行自动化组装,多根导管的移载方向垂直于导管的长度方向。
[0012]可选地,导管搬送分料机构包括:导管搬送组件,用于搬送多层堆放的导管;卡口牵引组件,用于允许单根导管通过;堆集牵引组件,用于将间隔布置的导管搬送成紧密相连布置;以及导管分料组件,用于将导管相互分离。
[0013]可选地,搬送分料机构还包括:导管移载组件,用于将导管从导管搬送分料机构转移到导管梳理展平机构,导管移载组件沿上下和前后两个方向按照预定轨迹高速移动,完成导管的快速转移。
[0014]可选地,导管搬送组件包括第一皮带和间隔布置在第一皮带上的多个挡板,相邻的两个挡板之间用于放置多层堆放的导管。
[0015]可选地,卡口牵引组件包括沿相反方向相对运动的第一齿形带和第二皮带,第一齿形带相对于第二皮带沿传送方向向下倾斜布置形成喇叭形缩口通道,用于允许单根导管通过,第一齿形带将位于上层的导管向后拨回。
[0016]可选地,第二皮带的传送速度为第一皮带的传送速度的10~20倍,第一齿形带的传送速度为第二皮带的传送速度的2~3倍。
[0017]可选地,喇叭形缩口通道具有通道入口和通道出口,通道入口的高度为导管的直径的2.1~2.4倍,通道出口的高度为导管的直径的1.0~1.1倍。
[0018]可选地,堆集牵引组件包括位于导管上方的第三皮带和位于导管下方的第四皮带,第三皮带与第四皮带同步运动。
[0019]可选地,第三皮带和第四皮带的传送速度为第二皮带的传送速度的1.5~2.5倍。
[0020]可选地,导管梳理展平机构包括:搬送传送带,用于沿传送方向搬送导管,搬送传送带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用于卡放导管的第一V口块;以及两个梳理传送带组件,分别位
于搬送传送带两侧并相对于搬送传送带对称布置,梳理传送带组件用于将导管相互分离。
[0021]可选地,每个梳理传送带组件包括第二齿形带和导管限位板,第二齿形带和导管限位板形成允许导管通过的导管梳理通道。
[0022]可选地,第二齿形带沿传送方向远离搬送传送带向下倾斜延伸,第二齿形带与搬送传送带同步运动。
[0023]可选地,在相同的时间内,沿传送方向,第二齿形带的传送距离等于搬送传送带的传送距离。
[0024]可选地,第二齿形带的传送速度与搬送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满足下列关系式:V6=V7*COSθ1*COSθ2,
[0025]其中,V6为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搬送分料机构,用于将多层堆放的导管分离成单层间隔排列;导管梳理展平机构,用于将所述导管通过传送、梳理进行相互分离,并展开成在水平方向上呈直线状,其中所述导管的传送方向和分离方向均垂直于所述导管的长度方向;导管搬送集结机构,用于将所述导管集结搬送到等待移载位置并完成多根导管编组;以及导管接收夹爪组件,用于将相互分离、编好组的多根导管夹取后移载到导管搬送组装机构进行自动化组装,其中所述多根导管的移载方向垂直于所述导管的长度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搬送分料机构包括:导管搬送组件,用于搬送多层堆放的所述导管;卡口牵引组件,用于允许单根导管通过;堆集牵引组件,用于将间隔布置的所述导管搬送成紧密相连布置;以及导管分料组件,用于将所述导管相互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送分料机构还包括:导管移载组件,用于将所述导管从所述导管搬送分料机构转移到所述导管梳理展平机构,所述导管移载组件沿上下和前后两个方向按照预定轨迹高速移动,完成所述导管的快速转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搬送组件包括第一皮带和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一皮带上的多个挡板,相邻的两个挡板之间用于放置多层堆放的所述导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牵引组件包括沿相反方向相对运动的第一齿形带和第二皮带,所述第一齿形带相对于所述第二皮带沿着所述传送方向向下倾斜布置形成喇叭形缩口通道,用于允许单根导管通过,所述第一齿形带将位于上层的导管向后拨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皮带的传送速度为所述第一皮带的传送速度的10~20倍,所述第一齿形带的传送速度为所述第二皮带的传送速度的2~3倍。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形缩口通道具有通道入口和通道出口,所述通道入口的高度为所述导管的直径的2.1~2.4倍,所述通道出口的高度为所述导管的直径的1.0~1.1倍。8.根据权利要求5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堆集牵引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导管上方的第三皮带和位于所述导管下方的第四皮带,所述第三皮带与所述第四皮带同步运动,优选地,所述第三皮带和所述第四皮带的传送速度为所述第二皮带的传送速度的1.5~2.5倍。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梳理展平机构包括:搬送传送带,用于沿着所述传送方向搬送所述导管,所述搬送传送带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用于卡放所述导管的第一V口块;以及两个梳理传送带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搬送传送带两侧并相对于所述搬送传送带对称布置,所述梳理传送带组件用于将所述导管相互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勤建王孟奇杨伟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茂医疗产品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