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航河流生态廊道的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6758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航河流生态廊道的修复方法,包括:S1:将通航河流生态廊道分为河道生态空间和岸域生态空间;S2:将河道生态空间横向分为通航区、滨岸湿地区和行洪区,将岸域生态空间横向分为岸域通道缓冲区和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S3:将河道生态空间纵向分为河道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河道生态维护区,将岸域生态空间纵向分为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等七类;S4:在滨岸湿地区内,消落区设置生态护岸,临岸浅滩区和近岸漫滩区沿横向设置多种水生植物群落;在岸域通道缓冲区内设置多种陆生植物群落防护带;在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内设置多种植物群落防护带。该修复方法能够使通航河流生态廊道满足多种功能需求。河流生态廊道满足多种功能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航河流生态廊道的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生态
,尤其涉及一种通航河流生态廊道的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河流廊道是生态廊道的主要类型之一,也是构成生态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物质和能量交换、洪水调控、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净化、污染拦截、防止水土流失等多种自然功能以及亲水休闲、遗产保护、旅游康养、产业发展等多种社会功能。在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部分自然栖息地消失、区域生态系统破碎、生物多样性降低背景下,只有加强河流廊道等生态廊道建设,以少量生态用地构建生态网络,才能缓解城镇化建设和工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用地间的矛盾,保障区域生态系统安全。
[0003]通航河流生态廊道是由河道及其两岸滩区、岸域区等形成的生态空间区域,通航河流生态廊道的生态空间在横向上可分为河道、河漫滩、高地边缘过渡带三部分,在纵向上一般呈现出深潭

浅滩序列特征,在垂向上具有分层的物理生境和生物群落。但由于通航河流生态廊道建设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通航河流生态廊道生态功能分区方面尚缺乏深入研究,导致制定的分区生态保护方案往往不太合理,使通航河流生态廊道不能同时满足如防洪、供水、生物多样性保护、航运、旅游、养殖、水源涵养保护与水土保持等多种功能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多种功能需求的通航河流生态廊道的修复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航河流生态廊道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将通航河流生态廊道中位于平均洪水位线以下的河道、河漫滩划定为河道生态空间,将位于平均洪水位线以上的岸域林草地带以及与河道相邻的林地、绿地、湿地划定为岸域生态空间;
[0008]S2:将河道生态空间横向划分,河道的中心区域划定为通航区、河道两侧的通航区以外、多年平均洪水位线以内区域划定为滨岸湿地区,有堤防河道的堤坝以内区域和其他位置的多年平均洪水位线以内区域划定为行洪区;将岸域生态空间横向划分,平均洪水位线以上的林草带覆盖区域以及具备林草带建设条件区域划定为岸域通道缓冲区,紧邻岸域通道缓冲区的林地、绿地和湿地划定为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
[0009]S3:将河道生态空间纵向划分,具有河边滩、河漫滩的河段以及具备河边滩、河漫滩营造条件的河段划分为河道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河道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以外的河段划分为河道生态维护区;将岸域生态空间纵向划分,根据距河岸1km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将岸域生态空间的岸域通道缓冲区划分为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农业生态环境维护区、人居环境维护区、水源
涵养区和非生态利用区七类,将岸域生态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划分为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三类;
[0010]S4:在滨岸湿地区内,将河道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由岸至水中横向划分为消落区、临岸浅滩区、近岸漫滩区和远岸深水区,将河道生态维护区划分消落区、临岸浅滩区和远岸深水区,并在消落区内设置生态护岸,在临岸浅滩区和近岸漫滩区沿横向塑造相应水下地形并构建水生植物群落,在河道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近岸漫滩区和河道生态维护区的临岸浅滩区的河心侧设置消浪结构;在岸域通道缓冲区内根据纵向分区类型设置相应陆生植物群落防护带、生态净化设施和休闲游览设施;在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内根据纵向分区类型设置相应植物群落防护带、生态净化设施和休闲游览设施。
[0011]优选地,步骤S4中,在滨岸湿地区内,消落区为多年平均洪水位线至常水位线之间的岸带区域,在消落区有堤防河段位置设置斜坡式或直立式生态护岸,在其他位置设置乔灌类植被护坡。
[0012]优选地,步骤S4中,滨岸湿地区内,临岸浅滩区为水深1m以内的河边滩区域,在临岸浅滩区由岸边至水中沿横向塑造缓坡式或阶梯式的水下地形并在相应高程区设置挺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和沉水植物群落;近岸漫滩区为水深1.5m以内的河漫滩区域,在近岸漫滩区沿横向塑造深潭

浅滩交替地形并在相应高程区域设置挺水植物群落以及沉水或浮叶植物群落。
[0013]优选地,步骤S4中,在河道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近岸漫滩区和河道生态维护区的临岸浅滩区的河心侧设置的消浪结构为联排桩、石笼或堆石。
[0014]优选地,步骤S4中,在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内,岸域通道缓冲区内设置乔木、灌木及草本、乔木及草本或是灌木及草本的群落防护带;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内设置以乔木为主、灌木和草本间杂分布的林带。
[0015]优选地,步骤S4中,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内,岸域通道缓冲区内设置耐湿乔灌木和湿生草本的群落防护带;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内塑造具有缓坡式或阶梯式地形的河湖坑塘湿地,并由岸边至水中在相应高程区横向设置乔灌木、湿生、挺水、浮叶和沉水植物的群落防护带。
[0016]优选地,步骤S4中,在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内,岸域通道缓冲区内设置与该区域内的休闲游览设施相结合的乔灌木和花草的观赏性群落防护带;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段内设置乔木、灌木和草本、乔木和草本、灌木和草本或是草本的观赏性群落防护带,并在设置的观赏性群落防护带间建设休闲游览设施和生态净化设施。
[0017]优选地,步骤S4中,岸域通道缓冲区内的农业生态环境维护区段内,设置乔木、灌木和草本的群落防护带以及生态拦截沟、生态净化塘和人工湿地的生态净化设施。
[0018]优选地,步骤S4中,岸域通道缓冲区内的人居环境维护区段内,在以亲水休闲功能为主段设置休闲游览设施以观赏性植被绿化带,在以防护功能为主段设置绿篱隔离带,在道路两侧设置生态拦截沟、生态蓄滞池、雨水花园和人工湿地的生态净化设施。
[0019]优选地,步骤S4中,岸域通道缓冲区内的水源涵养区区段内,设置乔灌草植被防护带和生物滞留带。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本专利技术创新性地首次提出了通航河流生态廊道横向和纵向生态空间功能分区方
案,划分了通航区、滨岸湿地区、行洪区、岸域通道缓冲区、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的五类横向生态功能分区,河道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河道生态维护区两类河道生态空间纵向生态功能分区,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农业生态环境维护区、人居环境维护区、水源涵养区和非生态利用区的七类岸域生态空间纵向生态功能分区,解决了河流生态廊道生态空间如何功能分区问题,为河流廊道生态空间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使得河流廊道生态修复更具有科学性和目标性。
[0022]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通航河流生态廊道的修复方法在滨岸湿地区的消落区设置生态护岸,在滨岸湿地区的临岸浅滩区和近岸漫滩区通过水下地形塑造和水生植物群落构建营造出健康河道水生态系统,在岸域通道缓冲区和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内设置与区内环境相适应的河岸带地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航河流生态廊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通航河流生态廊道中位于平均洪水位线以下的河道、河漫滩划定为河道生态空间,将位于平均洪水位线以上的岸域林草地带以及与河道相邻的林地、绿地、湿地划定为岸域生态空间;S2:将所述河道生态空间横向划分,河道的中心区域划定为通航区、河道两侧的所述通航区以外、多年平均洪水位线以内区域划定为滨岸湿地区,有堤防河道的堤坝以内区域和其他位置的多年平均洪水位线以内区域划定为行洪区;将所述岸域生态空间横向划分,平均洪水位线以上的林草带覆盖区域以及具备林草带建设条件区域划定为岸域通道缓冲区,紧邻所述岸域通道缓冲区的林地、绿地和湿地划定为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S3:将所述河道生态空间纵向划分,具有河边滩、河漫滩的河段以及具备河边滩、河漫滩营造条件的河段划分为河道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所述河道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以外的河段划分为河道生态维护区;将所述岸域生态空间纵向划分,根据距河岸1km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将所述岸域生态空间的岸域通道缓冲区划分为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农业生态环境维护区、人居环境维护区、水源涵养区和非生态利用区七类,将所述岸域生态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划分为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三类;S4:在所述滨岸湿地区内,将河道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由岸至水中横向划分为消落区、临岸浅滩区、近岸漫滩区和远岸深水区,将河道生态维护区划分消落区、临岸浅滩区和远岸深水区,并在所述消落区内设置生态护岸,在所述临岸浅滩区和所述近岸漫滩区沿横向塑造相应水下地形并构建水生植物群落,在河道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近岸漫滩区和河道生态维护区的临岸浅滩区的河心侧设置消浪结构;在所述岸域通道缓冲区内根据纵向分区类型设置相应陆生植物群落防护带、生态净化设施和休闲游览设施;在所述生态系统服务和保护区内根据纵向分区类型设置相应植物群落防护带、生态净化设施和休闲游览设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航河流生态廊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在所述滨岸湿地区内,所述消落区为多年平均洪水位线至常水位线之间的岸带区域,在消落区有堤防河段位置设置斜坡式或直立式生态护岸,在其他位置设置乔灌类植被护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航河流生态廊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滨岸湿地区内,所述临岸浅滩区为水深1m以内的河边滩区域,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柱孙永林吴彩娥胡伟汪鹏合熊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