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导热碳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6651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导热碳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导热碳膜,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沥青悬浮液10~80份和高分子溶液10~80份;所述沥青悬浮液,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沥青粉5~80%、分散剂0.5~10%、余量为溶剂;所述高分子溶液,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粘结剂1~20%、增塑剂1~20%、余量为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沥青粉作为石墨膜浆料的初始粉体,添加分散剂、粘结剂、增塑剂等制备出具有流动性的石墨膜浆料前体,经过流延成型制备出沥青膜,经预氧化、碳化以及石墨化处理后制备出高致密、高导热的石墨膜。石墨膜。石墨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导热碳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制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导热碳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当下的信息通讯、电子产品迅猛发展的时代,电子信息产品趋于结构紧凑化、运行高效化。因此,普遍面临发热量高、芯片耐高温性差、散热不充分等问题,大量积累的热量将会严重影响电子器件的正常工作及系统的稳定性。目前国内外研究的散热石墨材料主要有金刚石薄膜、高定向热解石墨、石墨块、天然石墨、中间相沥青基带状碳纤维膜等。与此同时,比金属银、铜热导率还要高的人造石墨膜受到广泛的关注。石墨膜不仅具有轻量、轻质等优势,其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是通讯卫星、电子器件等散热的首选材料。
[0003]柔性石墨膜材料大多是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进行氧化处理后,异种粒子进入层与层之间形成层间化合物,经过高温膨胀得到高膨胀率的蠕虫状膨胀石墨,再经过压延或压制工艺制得薄膜状石墨材料。目前高导热率石墨导热散热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3种方法,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金刚石膜是良好的绝缘体,但因其制备过程需要高温高压技术,合成成本高,限制了该方法的发展和应用。第二种为高温高压石墨化法,使用天然鳞片石墨或有机高分子(聚酰亚胺)作为原料,通过预熔成型

碳化和高温石墨化制备了材料结构完整,缺陷程度低,碳原子有序度高,导热率高等优势的石墨膜。但因其需要高温高压的环境,生产工艺复杂,能耗高,周期长,导致生产成本高,限制其规模化生产。第三种方法则为流延成型法,利用含碳前驱体或可流动性浆料流延制备出高导热,具有各向异性的石墨膜。该工艺较为简单,无需高压条件,生产成本低,可规模化生产。但该方法采用的主要碳源为聚酰亚胺或天然鳞片石墨等,存在成本高的问题。
[0004]而如何降低石墨膜的生产成本以及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导热碳膜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天然煤系沥青作为初始碳源,引进高分子粘结剂与增塑剂提高浆料的粘结性与流动性,通过对流延成型后沥青膜的预氧化、碳化以及石墨化处理,成功制备出一种具备高导热特性的柔性石墨膜,并且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利于进行大规模生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一种高导热碳膜,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沥青悬浮液10~80份和高分子溶液10~80份;
[0008]所述沥青悬浮液,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沥青粉5~80%、分散剂0.5~10%、余量为溶剂;
[0009]所述高分子溶液,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粘结剂1~20%、增塑剂1~20%、余量为溶剂。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高导热碳膜,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沥青悬浮液10~40份和高分子溶液10~40份。
[0011]进一步地,所述溶剂包括N

甲基吡咯烷酮(NMP)、N,N

二甲基甲酰胺(DMF)、N,N

二甲基乙酰胺(DMAc)、苯酚溶剂(对氯苯酚、邻氯苯酚)、N

甲基

吡咯烷酮(NMP)、γ

丁内酯(GBL)和二甘醇二甲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所述分散剂包括腐殖酸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柠檬酸钠、焦磷酸钠、聚烯烃、聚丙烯酸酯和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溶剂还包括甲苯、四氢呋喃、丙酮、甲基乙基酮、甲醇、乙醇和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进一步地,所述粘结剂包括海藻酸钠、琼脂、阿拉伯胶、槐豆胶、大豆胶、骨胶、明胶、羧甲基淀粉、羟乙基淀粉、氰乙基淀粉、醋酸淀粉、磷酸淀粉、阳离子淀粉、聚合淀粉、聚丙烯酸胺、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氧化乙烯、聚马来酸酐、水性环氧树脂、水性酚醛树脂、水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水性脲醛树脂、水性醇酸树脂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所述增塑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环氧大豆油、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苯酯、癸二酸二辛酯和氯化石蜡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一种上述高导热碳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1)将沥青粉、分散剂和溶剂混合,球磨,得到沥青悬浮液;
[0018](2)将粘结剂、增塑剂和溶剂混合,加热处理,得到高分子溶液(具有一定粘附性);
[0019](3)将沥青悬浮液和高分子溶液混合,球磨,然后进行真空除泡,流延成型,得到沥青薄膜;
[0020]球磨可以获得粘附力较好,有流动性的浆料。
[0021](4)对沥青薄膜施加张力的同时进行预氧化处理,然后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碳化处理,最后在惰性气氛下进行高温石墨化处理,得到所述高导热碳膜(石墨膜)。
[0022]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球磨的时间为0.5~6h;步骤(2)中,所述加热为水浴加热,加热的温度为30~50℃,时间为0.5~6h。
[0023]更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球磨的时间为1~2h;步骤(2)中,所述加热为水浴加热,加热的温度为30~50℃,时间为0.5~2h。
[0024]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球磨的时间为2h;所述真空除泡的真空度为0~10
‑4MPa,时间为0.1~10h。
[0025]更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真空除泡的真空度为10
‑2MPa,时间为2h。
[0026]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预氧化处理的温度为200~600℃,时间为2~4h;所述碳化处理的温度为800~1500℃,时间为0.5~1.5h。
[0027]更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预氧化处理的温度为280~330℃,时间为2~4h;所述碳化处理的温度为950~1000℃,时间为0.5~1.5h。
[0028]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高温石墨化处理的温度为2000~2500℃(无需高压),时间为1~4h。
[0029]更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张力为沥青薄膜质量的5~100倍。
[0030]更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张力为沥青薄膜质量的10~20倍。
[003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三:一种上述高导热碳膜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0032]沥青含碳量较高,可达80%以上,同时沥青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稠环芳烃等有机物;在加热的条件下会进一步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碳的前驱体,可以进一步提高碳产率;同时相对于其他碳源材料,沥青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因此,以沥青作为原料制备碳材料具备巨大的前景和优势。
[003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34](1)本专利技术采用沥青作为碳源,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0035](2)本专利技术采用球磨和流延成型工艺制备出沥青薄膜,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导热碳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沥青悬浮液10~80份和高分子溶液10~80份;所述沥青悬浮液,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沥青粉5~80%、分散剂0.5~10%、余量为溶剂;所述高分子溶液,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粘结剂1~20%、增塑剂1~20%、余量为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导热碳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包括N

甲基吡咯烷酮、N,N

二甲基甲酰胺、N,N

二甲基乙酰胺、苯酚溶剂、N

甲基

吡咯烷酮、γ

丁内酯和二甘醇二甲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分散剂包括腐殖酸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柠檬酸钠、焦磷酸钠、聚烯烃、聚丙烯酸酯和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导热碳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包括海藻酸钠、琼脂、阿拉伯胶、槐豆胶、大豆胶、骨胶、明胶、羧甲基淀粉、羟乙基淀粉、氰乙基淀粉、醋酸淀粉、磷酸淀粉、阳离子淀粉、聚合淀粉、聚丙烯酸胺、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氧化乙烯、聚马来酸酐、水性环氧树脂、水性酚醛树脂、水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水性脲醛树脂、水性醇酸树脂和水性聚氨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增塑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龙陈胜绪郭逸赵清娇
申请(专利权)人:富优特山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