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变质层电火花钻削复合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626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变质层电火花钻削复合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涉及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加工装置包括转接板、第一驱动组件、W轴机构、电极丝和钻头机构,第一驱动组件连接在转接板上并且与W轴机构传动连接,第一驱动组件能够带动W轴机构在竖直方向上移动,W轴机构与电极丝相连接并且能够带动电极丝转动,对工件进行电火花加工作业,在工件上形成微孔,钻头机构连接在转接板上并且位于W轴机构的下方,钻头机构能够对带有变质层的微孔进行钻削,将变质层去除,保证了孔型精度,提升了微孔质量,电极丝从钻头机构中穿过并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套设在电极丝外部的钻头机构能够对电极丝形成导向作用,从而有效减小电极丝在水平方向上的偏移。上的偏移。上的偏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变质层电火花钻削复合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工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无变质层电火花钻削复合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进步,对于很多加工精度高和结构复杂的零部件都需要用到高精度深小孔加工技术。在精密仪器、航天航空、医疗行业和轮胎模具等行业,深小孔结构得到了大力的应用和广泛的推广,而高精度深小孔的加工一直是机械加工领域的难题之一。
[0003]电火花加工技术由于属于非接触式加工,且无明显宏观作用力,使其在加工微小孔时具有显著的优势。
[0004]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电火花加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微孔的表面会生成变质层,不易去除,导致加工完成的孔型精度较差,严重影响微孔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变质层电火花钻削复合加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火花加工的微孔表面生成的变质层不易去除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无变质层电火花钻削复合加工装置,包括转接板、第一驱动组件、W轴机构、电极丝和钻头机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在所述转接板上并且与所述W轴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所述W轴机构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W轴机构与所述电极丝相连接并且能够带动电极丝转动,所述钻头机构连接在所述转接板上并且位于所述W轴机构的下方,所述电极丝从所述钻头机构中穿过并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座、第一电机、联轴器、丝杠结构和螺母座,所述电机座与所述转接板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连接在所述电机座上并且与所述联轴器传动连接,所述联轴器与所述丝杠结构传动连接,所述丝杠结构与所述螺母座传动连接,所述螺母座与所述W轴机构相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W轴机构包括W轴支座、第一轴承、芯管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W轴支座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所述W轴支座相连接并且其内圈与所述芯管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连接在所述W轴支座上并且与所述芯管传动连接,所述芯管套接在所述电极丝的外侧。
[0010]优选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固定支座、第二电机、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第一传送带,所述固定支座连接在所述W轴支座上,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在所述固定支座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带轮相连接,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芯管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传
送带分别与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相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钻头机构包括轴承外支座、第二轴承、旋转轴、钻头本体和第三驱动组件,所述轴承外支座连接在所述转接板上,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所述轴承外支座相连接并且其内圈与所述旋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连接在所述轴承外支座上并且与所述旋转轴传动连接,所述钻头本体连接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电极丝依次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钻头本体中穿过并且存在间隙。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第三带轮、第四带轮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三电机连接在所述轴承外支座上,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三带轮相连接,所述第四带轮与所述旋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分别与所述第三带轮和所述第四带轮相连接。
[0013]优选地,还包括限位开关,两个所述限位开关均与所述转接板相连接并且分别对应位于所述W轴机构在竖直方向上相对所述转接板移动的两个极限位置。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带轮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和锁紧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锁紧部通过锁紧螺栓与所述芯管形成可拆卸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转接板与机床Z轴机构相连接,所述机床Z轴机构能够带动所述转接板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移动。
[0016]一种无变质层电火花钻削复合加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17]S1.工件移动至加工装置下方,启动机床Z轴机构,带动转接板向下移动至设定高度,启动W轴机构,驱动电极丝转动;
[0018]S2.启动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所述W轴机构和所述电极丝向下移动,待所述电极丝的底端接触所述工件后,所述W轴机构和所述电极丝停止向下移动并且向上移动至设定高度;
[0019]S3.所述电极丝通电,对所述工件进行电火花加工作业,在所述工件上形成微孔;
[0020]S4.所述电极丝停电,所述W轴机构停止驱动所述电极丝转动,启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所述W轴机构和所述电极丝向上移动,使所述电极丝的底端位于钻头机构的底端的上方;
[0021]S5.启动所述机床Z轴机构,带动所述转接板向下移动,所述钻头机构与所述工件接触进行钻削以去除微孔处的变质层,钻削完成后形成无变质层的微孔;
[0022]S6.启动所述机床Z轴机构,带动所述转接板向上移动至设定高度,所述工件移开,下一个工件移动至加工装置下方,重复上述步骤。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有W轴机构,W轴机构与电极丝相连接,W轴机构在通电状态下带动电极丝对工件进行电火花加工作业,在工件上形成微孔;
[0024]通过设置有钻头机构,在电极丝对工件进行电火花加工作业之后,钻头机构能够对电火花加工生成的带有变质层的微孔进行钻削,将变质层进行去除,从而保证了孔型精度,有效提升微孔的质量;
[0025]通过将电极丝从钻头机构中穿过并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由于电极丝在竖直方向上具有较长的长度,套设在电极丝外部的钻头机构能够对电极丝形成导向作用,从而有效减小电极丝在水平方向上的偏移。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W轴机构、电极丝和钻头机构的结构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W轴机构的结构图;
[0030]图中1、转接板;
[0031]2、第一驱动组件;21、电机座;22、第一电机;23、联轴器;24、丝杠结构;25、螺母座;
[0032]3、W轴机构;31、W轴支座;32、芯管;33、第二驱动组件;331、固定支座;332、第二电机;333、第一带轮;334、第二带轮;3341、连接部;3342、锁紧部;335、一传送带;
[0033]4、电极丝;
[0034]5、钻头机构;51、轴承外支座;52、旋转轴;53、钻头本体;54、第三驱动组件;541、第三电机;542、第三带轮;543、第四带轮;544、第二传送带;
[0035]6、限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变质层电火花钻削复合加工装置,包括转接板(1)、第一驱动组件(2)、W轴机构(3)、电极丝(4)和钻头机构(5),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连接在所述转接板(1)上并且与所述W轴机构(3)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能够带动所述W轴机构(3)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W轴机构(3)与所述电极丝(4)相连接并且能够带动电极丝(4)转动,所述钻头机构(5)连接在所述转接板(1)上并且位于所述W轴机构(3)的下方,所述电极丝(4)从所述钻头机构(5)中穿过并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变质层电火花钻削复合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包括电机座(21)、第一电机(22)、联轴器(23)、丝杠结构(24)和螺母座(25),所述电机座(21)与所述转接板(1)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2)连接在所述电机座(21)上并且与所述联轴器(23)传动连接,所述联轴器(23)与所述丝杠结构(24)传动连接,所述丝杠结构(24)与所述螺母座(25)传动连接,所述螺母座(25)与所述W轴机构(3)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变质层电火花钻削复合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W轴机构(3)包括W轴支座(31)、第一轴承、芯管(32)和第二驱动组件(33),所述W轴支座(31)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相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所述W轴支座(31)相连接并且其内圈与所述芯管(32)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3)连接在所述W轴支座(31)上并且与所述芯管(32)传动连接,所述芯管(32)套接在所述电极丝(4)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变质层电火花钻削复合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驱动组件(33)包括固定支座(331)、第二电机(332)、第一带轮(333)、第二带轮(334)和第一传送带(335),所述固定支座(331)连接在所述W轴支座(31)上,所述第二电机(332)连接在所述固定支座(331)上,所述第二电机(332)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带轮(333)相连接,所述第二带轮(334)与所述芯管(3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传送带(335)分别与所述第一带轮(333)和所述第二带轮(334)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变质层电火花钻削复合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机构(5)包括轴承外支座(51)、第二轴承、旋转轴(52)、钻头本体(53)和第三驱动组件(54),所述轴承外支座(51)连接在所述转接板(1)上,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所述轴承外支座(51)相连接并且其内圈与所述旋转轴(52)相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组件(54)连接在所述轴承外支座(51)上并且与所述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学科刘建勇范兴浩杨晓宇李殿新丁乔陈家倩李若冰李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