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重力储能塔建设的可移动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596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重力储能塔建设的可移动施工平台,涉及高楼层建筑施工平台技术领域,解决了高层浇灌时需拆卸脚手架并重新搭建,需耗费较多人力物力的问题。包括固定平台,固定平台包括纵横交错的若干担梁和连系梁,各担梁平行设置,各担梁之间通过连系梁连接;担梁包括主梁和主梁两端的副梁,副梁可拆卸或铰接于主梁两端,主梁长度不大于建筑空隙对应位置间距,供固定平台缩小后可以从建筑空隙处进行升降;所述主梁与两副梁的长度和大于建筑空隙对应位置间距,供固定平台加宽或展开后放置在建筑空隙上。在楼层较高的建筑中,节省了施工脚手架重新搭建的时间,达到了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工作量及成本的效果。降低施工工作量及成本的效果。降低施工工作量及成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重力储能塔建设的可移动施工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楼层建筑施工平台
,特别涉及用于重力储能塔建设的可移动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建筑在布置钢筋及浇筑混凝土时,需利用脚手架搭建出工作平台,而较高层浇灌时又需拆卸脚手架并重新搭建,需耗费较多人力物力,在层数很多时拆卸并搭建脚手架会浪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尤其是在面对重力储能塔等楼层较高的建筑结构时,耗费时间的问题更加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重力储能塔建设的可移动施工平台,在其上搭建施工脚手架之后可整体在楼层间移动,在一层施工完成后直接整体提升所述平台及其上脚手架,节省施工脚手架重新搭建的时间,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工作量及成本,尤其适用于重力储能建筑等具有梁距规格较为统一、楼层较高特点的建筑结构。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重力储能塔建设的可移动施工平台,包括固定平台,固定平台包括纵横交错的若干担梁和连系梁,各担梁平行设置,各担梁之间通过连系梁连接;所述担梁包括主梁和主梁两端的副梁,副梁可拆卸或铰接于主梁两端,所述主梁长度不大于建筑空隙对应位置间距,供固定平台缩小后可以从建筑空隙处进行升降;所述主梁与两副梁的长度和大于建筑空隙对应位置间距,供固定平台加宽或展开后放置在建筑空隙上。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施工平台由可折叠担梁组成,担梁采用统一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在其上搭建施工脚手架之后可整体在楼层间移动,在一层施工完成后直接整体提升所述平台及其上脚手架,节省施工脚手架重新搭建的时间,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工作量及成本。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连系梁与担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连系梁的拆卸,以根据需要使用不同数量的担梁,控制不同担梁间隙,或者更换损坏的连系梁或担梁部分。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连系梁长度不大于建筑空隙对应位置间距,供固定平台缩小后可以从建筑空隙处进行升降。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连系梁部分仅起到联系的效果,不会影响平台整体的升降。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副梁铰接于主梁两端,且铰接轴位置位于主梁下侧。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副梁转动到最上方的位置,对应副梁与主梁端面相抵接,且保持平行的状态,副梁只能转动向下缩回,提高了施工平台的安全性。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主梁两端的端面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使得主梁上侧面长于下
侧面长度。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副梁的压力可以通过倾斜端面施加给主梁,而避免完全由铰链部分承接,提高装置结构的稳定性。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主梁上设有吊耳,供起吊设备起吊施工平台。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施工平台整体进行吊装。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主梁上侧面还连接有若干对脚手架安装立柱,供脚手架定位。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脚手架的定位,减少脚手架打滑等现象。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主梁两侧固定有若干对安装短柱,每个连系梁设有单独的若干段,每段连系梁分别连接于安装短柱外端。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随建筑主梁间隙调整担梁的数量,使施工平台面积可合理搭建脚手架台,也方便更换担梁或连系梁,提高维护效率。
[0020]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平台上铺设木板,形成完成的平台。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平台的安全性,且能防止施工琐物掉落。
[002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施工平台由可折叠担梁组成,担梁采用统一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在其上搭建施工脚手架之后可整体在楼层间移动,在一层施工完成后直接整体提升所述平台及其上脚手架,节省施工脚手架重新搭建的时间,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工作量及成本;副梁铰接轴位置位于主梁下侧,使得副梁转动到最上方的位置,对应副梁与主梁端面相抵接,且保持平行的状态,副梁只能转动向下缩回,提高了施工平台的安全性;且主梁两端的端面倾斜设置,使得副梁的压力可以通过倾斜端面施加给主梁,而避免完全由铰链部分承接,提高了装置结构的稳定性;设置脚手架安装立柱,供脚手架定位,减少脚手架打滑等现象;设置安装短柱和若干段连系梁,使得施工平台可随建筑主梁间隙调整担梁的数量,施工平台面积可合理搭建脚手架台,也方便更换担梁或连系梁,提高维护效率;并铺设木板,形成完成的平台,提高了平台的安全性,防止施工琐物掉落。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重力储能塔建设的可移动施工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重力储能塔建设的可移动施工平台中连系梁与担梁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重力储能塔建设的可移动施工平台中担梁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重力储能塔建设的可移动施工平台中主梁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主梁;2、副梁;3、连系梁;10、担梁;11、吊耳;12、脚手架安装立柱;13、安装短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
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
[0026]一种用于重力储能塔建设的可移动施工平台,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平台,固定平台包括纵横交错的若干担梁10和连系梁3,各担梁10平行设置,各担梁10之间通过相垂直的连系梁3连接;并在固定平台上铺设木板,形成完成的平台,防止施工琐物掉落。
[0027]为了节省施工脚手架重新搭建的时间,担梁10采用统一标准化、模块化设计为可折叠,使得在其上搭建施工脚手架之后可整体在楼层间移动,节省施工脚手架重新搭建的时间,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工作量及成本;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担梁10包括主梁1和主梁1两端的副梁2,副梁2可拆卸或铰接于主梁1两端,主梁1长度不大于建筑空隙对应位置间距,连系梁3长度不大于建筑空隙对应位置间距,供固定平台通过拆卸副梁2或转动副梁2缩小后,可以通过建筑空隙处进行升降;主梁1与两副梁2的长度和大于建筑空隙对应位置间距,供固定平台通过安装副梁2加宽或将副梁2展开后,可以放置在建筑空隙上。
[0028]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副梁2通过销轴铰接于主梁1两端,且铰接轴位置位于主梁1下侧,使担梁10两端可折叠,以通过楼层结构空隙;且铰接轴位于主梁1下侧,使得副梁2只能向下转动,向上转动的最高点即副梁2与主梁1端面重合抵接时的水平状态,副梁2与主梁1的水平状态可以直接通过抵接的方式保持,也可以通过螺钉或者销轴的方式进一步固定该水平状态,在提升时拆除该螺钉或销轴来控制副梁缩回。
[0029]如图4所示,主梁1两端的端面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使得主梁1上侧面长于下侧面长度,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重力储能塔建设的可移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平台,固定平台包括纵横交错的若干担梁(10)和连系梁(3),各担梁(10)平行设置,各担梁(10)之间通过连系梁(3)连接;所述担梁(10)包括主梁(1)和主梁(1)两端的副梁(2),副梁(2)可拆卸或铰接于主梁(1)两端,所述主梁(1)长度不大于建筑空隙对应位置间距,供固定平台缩小后可以从建筑空隙处进行升降;所述主梁(1)与两副梁(2)的长度和大于建筑空隙对应位置间距,供固定平台加宽或展开后放置在建筑空隙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力储能塔建设的可移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系梁(3)与担梁(1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重力储能塔建设的可移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系梁(3)长度不大于建筑空隙对应位置间距,供固定平台缩小后可以从建筑空隙处进行升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力储能塔建设的可移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刚陆海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