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应急小夜灯,包括呈上下设置的灯壳、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光控传感器、震动传感器以及热释电传感器控制LED灯珠的点亮,通过延时开关控制LED灯珠的延时关闭,底座通过充电线与市电连接,第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对电池包充电,也可通过底座中第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以及灯壳中第二无线发射线圈对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电池包也可通过灯壳外壁的充电接口充电,底座与灯壳通过第一磁吸片、第二磁吸片吸附固定,夜间使用时,可直接将灯壳从底座上取下,充当移动手电使用。手电使用。手电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急小夜灯
[0001]本技术涉及应急照明
,尤其涉及多功能的应急小夜灯。
技术介绍
[0002]应急小夜灯灯光柔和,在夜晚的茫茫黑暗中,可以对人们起夜起到指引照明的作用,一般通过热释电传感器进行感应人体活动从而自动点亮,同时配备延时控制开关,可在人离开后延时一段时间关闭,传统的应急小夜灯一般是通过插头直接插在插排上,固定安装后一般不再移动,除了感应到人体活动后点亮外一般处于闲置状态,其功能单一,用途狭窄,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有必要针对应急小夜灯进行功能拓展以及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应急小夜灯。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应急小夜灯,包括呈上下设置的灯壳、底座,所述灯壳内部设置有光控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热释电传感器以及延时开关,所述底座内侧下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主板,所述灯壳与底座中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第一充电结构以及用于有线充电的第二充电结构,所述灯壳与底座之间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时相互吸附固定的磁吸结构,所述灯壳内侧下壁固定连接有多组安装脚,多组所述安装脚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主板,所述第二主板上壁设置有用于照明的照明结构,所述第二主板下壁且位于多组安装脚之间固定连接有电池包,所述灯壳远离底座的一端通过卡接结构卡接有用于对照明结构进行散光的散光板,所述散光板为乳白色亚克力板,所述光控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热释电传感器、延时开关、照明结构以及电池包均与第二主板电连接。
[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6]所述第一充电结构包括第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第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以及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第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内侧上壁以及第二主板上壁,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固定连接在灯壳内侧下壁且位于多组安装脚之间,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与第一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第二主板电连接。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第二充电结构包括两组充电接口,两组所述充电接口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灯壳侧壁,两组所述充电接口分别与第一主板、第二主板电连接。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磁吸结构包括第一磁吸片、第二磁吸片,所述第一磁吸片固定连接在底座内侧上壁且靠近圆周外壁位置,所述第二磁吸片固定连接在灯壳内侧下壁,所述第一磁吸片、第二磁吸片相对的一侧磁极相反。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照明结构包括LED灯板、多组LED灯珠,所述LED灯板固定连接在第二主板上壁
且靠近外围位置,多组所述LED灯珠呈等分状依次固定连接在第二主板上壁。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弹性扣、卡槽以及固定扣,所述固定扣固定连接在灯壳内侧壁且靠近上沿口处,所述弹性扣固定连接在散光板下壁且与固定扣位置对应,所述卡槽设置在弹性扣朝向固定扣的一侧,所述固定扣外壁与卡槽内侧壁尺寸吻合,所述灯壳与散光板通过弹性扣、卡槽以及固定扣卡接。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应急小夜灯,通过光控传感器、震动传感器以及热释电传感器控制LED灯珠的点亮,通过延时开关控制LED灯珠的延时关闭,给人们在夜间起到照明指引的作用;
[0017]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应急小夜灯,底座通过充电线与市电连接,通过第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对灯壳中电池包进行充电,也可通过底座中第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以及灯壳中第二无线发射线圈对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拓展了应急小夜灯的使用功能,电池包也可通过灯壳外壁的充电接口连接充电线进行充电,充电方式多样化;
[0018]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应急小夜灯,底座与灯壳通过磁极相反的第一磁吸片、第二磁吸片吸附固定,夜间使用时,可直接将灯壳从底座上取下,充当移动手电使用,通过内置的电池包可持续供电,且通过震动传感器以及热释电传感器持续产生信号,可避免LED灯珠在行走途中熄灭,解决了以往应急小夜灯固定后不能移动的缺点。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应急小夜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应急小夜灯的整体结构仰视结构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应急小夜灯的散光板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应急小夜灯的灯壳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应急小夜灯的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应急小夜灯的灯壳内部结构局部剖视图。
[0025]图例说明:
[0026]1、底座;2、灯壳;3、散光板;4、充电接口;5、弹性扣;6、卡槽;7、固定扣;8、第一主板;9、第一磁吸片;10、第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1、第二磁吸片;12、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3、安装脚;14、第二主板;15、电池包;16、第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7、LED灯板;18、LED灯珠。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参照图1到图6,本技术提供的应急小夜灯:包括呈上下设置的灯壳2、底座1,灯壳2内部设置有光控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热释电传感器以及延时开关,灯壳2内侧下壁固
定连接有多组安装脚13,多组安装脚13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主板14,第二主板14上壁设置有用于照明的照明结构,照明结构包括LED灯板17、多组LED灯珠18,LED灯板17固定连接在第二主板14上壁且靠近外围位置,多组LED灯珠18呈等分状依次固定连接在第二主板14上壁,LED灯珠18通过光控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热释电传感器控制进行点亮,通过延时开关控制延时关闭,起到应急小夜灯应有的照明指引作用;
[0029]底座1内侧下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主板8,灯壳2与底座1中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第一充电结构以及用于有线充电的第二充电结构,第一充电结构包括第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0、第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6以及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2,第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0、第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6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1内侧上壁以及第二主板14上壁,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2固定连接在灯壳2内侧下壁且位于多组安装脚13之间,第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0与第一主板8电连接,第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6、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2与第二主板14电连接,第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0、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2可以为电池包15无线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应急小夜灯,包括呈上下设置的灯壳(2)、底座(1),所述灯壳(2)内部设置有光控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热释电传感器以及延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侧下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主板(8),所述灯壳(2)与底座(1)中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第一充电结构以及用于有线充电的第二充电结构,所述灯壳(2)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时相互吸附固定的磁吸结构,所述灯壳(2)内侧下壁固定连接有多组安装脚(13),多组所述安装脚(13)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主板(14),所述第二主板(14)上壁设置有用于照明的照明结构,所述第二主板(14)下壁且位于多组安装脚(13)之间固定连接有电池包(15),所述灯壳(2)远离底座(1)的一端通过卡接结构卡接有用于对照明结构进行散光的散光板(3),所述散光板(3)为乳白色亚克力板,所述光控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热释电传感器、延时开关、照明结构以及电池包(15)均与第二主板(14)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小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结构包括第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0)、第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6)以及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2),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0)、第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6)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1)内侧上壁以及第二主板(14)上壁,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2)固定连接在灯壳(2)内侧下壁且位于多组安装脚(13)之间,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0)与第一主板(8)电连接,所述第二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帮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南方瑞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