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537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直流接触器。该直流接触器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围成容置腔,且设有连通容置腔的贯通孔,容置腔内安装有:轭铁模块、线圈组模块和接触模块;轭铁模块包括轭铁框架和导磁筒,轭铁框架形成轭铁槽,导磁筒固接于轭铁槽的槽底,轭铁框架设有连通轭铁槽的避让孔位;线圈组模块包括底架引脚和卷绕有线圈本体的线圈骨架,线圈骨架套接于导磁筒,底架引脚固接于线圈骨架且同时穿过避让孔位和贯通孔,线圈本体与安装于底架引脚上的引出片电连接;接触模块固接于轭铁框架且部分伸出容置腔。该直流接触器通过对各构件的模块化处理,完成结构改进,实现布局优化,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拆装效率。提高拆装效率。提高拆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接触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器件
,尤其涉及直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0002]直流接触器是指铁芯为直流线圈控制的接触器。由于直流接触器的吸引线圈通以直流,所以没有冲击的启动电流,适用于频繁启停的场合。直流接触器一般由线圈及外部磁路、灭弧室、静触头、动触头、活动轴组件、永磁体和塑料外壳等组成。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直流供配电系统的发展亦是日新月异,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随着直流供电系统在电动汽车、船舶、航空、轨道交通、充电桩、光伏和储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直流接触器的用量与日俱增。
[0003]现有技术中,越来越多的直流接触器增设待辅助触点,以实现接触状态动作反馈,由于辅助触点端和线圈引出端均为低压端,通常会将两组信号集成一侧,将低压端设计为连接器插接形式从产品侧面向外引出,将辅助触点和线圈引出端设置在产品底部。
[0004]然而考虑到低压端线圈的引出脚的布置受装配工艺的限制,需要保证轭铁具备充足的导磁面积。为确保线圈骨架能正常地装配于轭铁上,使轭铁与磁极片能够正常铆接,则需要限定引出片的宽度布置不得小于轭铁的宽度。
[0005]以上需求繁琐且复杂,对直流接触器的结构带来了大量的限制,提高了制造的成本和拆装的难度,同时还对直流接触器内部的空间布置提出了严苛的要求,限制了直流接触器结构的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直流接触器,实现了直流接触器上各构件的模块化设计,完成对直流接触器的结构改进,以优化容置腔内部的布局,降低生产制造的成本,提高拆装的效率。
[0007]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直流接触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围成容置腔,且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贯通孔,所述容置腔内安装有轭铁模块、线圈组模块和接触模块;所述轭铁模块包括轭铁框架和导磁筒,所述轭铁框架形成轭铁槽,所述导磁筒固接于所述轭铁槽的槽底,所述轭铁框架设有连通所述轭铁槽的避让孔位;所述线圈组模块包括线圈骨架和底架引脚,所述线圈骨架上卷绕有线圈本体,所述线圈骨架套接于所述导磁筒,所述底架引脚固接于所述线圈骨架且同时穿过所述避让孔位和所述贯通孔,所述线圈本体与安装于所述底架引脚上的引出片电连接;所述接触模块固接于所述轭铁框架且部分伸出所述容置腔。
[0009]作为直流接触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轭铁框架包括轭铁底板和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轭铁底板两端的轭铁侧板,所述轭铁底板和两个所述轭铁侧板围成所述轭铁槽,所述导磁筒贯穿所述轭铁底板,所述轭铁侧板远离所述轭铁底板的一端与所述接触模块相固接。
[0010]作为直流接触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线圈骨架包括承载管,所述承载管的两端分别穿接于线圈架底板和限位环,所述线圈架底板、所述限位环和所述承载管的外表面围成绕线槽,所述线圈本体卷绕于所述绕线槽内,所述底架引脚连接于所述线圈架底板的边缘,每个所述底架引脚均穿接有一个所述引出片,所述引出片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引出端,所述连接端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与所述线圈本体电连接,所述引出端伸出所述容置腔。
[0011]作为直流接触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线圈架底板为长方形,四个所述底架引脚分别连接于所述线圈架底板四个角落,所述引出片注塑成型于所述底架引脚上;四个所述引出片被区分为两个线圈引出脚和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片。
[0012]作为直流接触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磁筒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轭铁底板所在的平面,所述承载管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线圈架底板所在的平面,所述轭铁底板夹设于所述线圈架底板和所述容置腔的腔壁之间。
[0013]作为直流接触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接触模块包括磁极片,所述轭铁侧板铆接于所述磁极片,所述线圈骨架夹设于所述轭铁底板和所述磁极片之间。
[0014]作为直流接触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轭铁底板的边角开设有贯通口,所述贯通口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形成所述避让孔位。
[0015]作为直流接触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架引脚设有多个,每个所述底架引脚上均固接有一个与所述线圈本体电连接的所述引出片,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底架引脚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避让孔位与所述底架引脚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0016]作为直流接触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体包括上壳体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壳体的下壳板,所述上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容置槽,所述下壳板封闭所述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和所述下壳板形成所述容置腔。
[0017]作为直流接触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壳板的边缘开设有贯通口,所述贯通口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形成所述贯通孔。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该直流接触器通过对轭铁模块、线圈组模块和接触模块的模块化设计,将存在组合需求的各个构件分组加工处理,由此得以完成对直流接触器的结构改进,优化容置腔内部的布局,进而提升了各构件的结构稳定性,优化了拆装的流程,减少了组装的步骤,降低了组装失误的风险,提高了拆装的效率,同时还降低了生产制造的成本。线圈骨架套接于导磁筒的设计减少了占用的空间,降低了轭铁模块与线圈组模块进行组装的难度,大幅降低了组装失误的风险,同时也有助于掌控线圈本体与导磁筒的相对位置,保障了直流接触器的顺利运行。底架引脚同时穿过避让孔位和贯通孔的设计实现了线圈组模块与轭铁模块和外壳体的相对位置固定,同时也确保了底架引脚上设置的引出片能够暴露于外部环境中,形成了接触模块、线圈本体、引出片与外部构件之间依次电连接的关系,以上设计满足了引出片的空间布置间距需求,保证了引出片的一致性,易于直流接触器整体进行高效装配。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接触器的剖面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壳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圈引出脚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触点引出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轭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组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100、上壳体;200、下壳板;201、贯通口;202、第一凸耳;203、避让槽;210、弯折板;211、第二凸耳;300、引出片;310、线圈引出脚;311、线圈引出脚连接端;312、线圈引出脚引出端;320、辅助触点引出片;321、辅助触点引出片连接端;322、辅助触点引出片引出端;400、轭铁模块;401、避让口;410、轭铁底板;420、轭铁侧板;421、铆接凸缘;430、导磁筒;500、线圈组模块;510、线圈架底板;520、底架引脚;530、承载管;540、限位环;550、线圈本体;600、接触模块;610、磁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围成容置腔,且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贯通孔,所述容置腔内安装有:轭铁模块(400),包括轭铁框架和导磁筒(430),所述轭铁框架形成轭铁槽,所述导磁筒(430)固接于所述轭铁槽的槽底,所述轭铁框架设有连通所述轭铁槽的避让孔位;线圈组模块(500),包括线圈骨架和底架引脚(520),所述线圈骨架上卷绕有线圈本体(550),所述线圈骨架套接于所述导磁筒(430),所述底架引脚(520)固接于所述线圈骨架且同时穿过所述避让孔位和所述贯通孔,所述线圈本体(550)与安装于所述底架引脚(520)上的引出片(300)电连接;接触模块(600),固接于所述轭铁框架且部分伸出所述容置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框架包括轭铁底板(410)和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轭铁底板(410)两端的轭铁侧板(420),所述轭铁底板(410)和两个所述轭铁侧板(420)围成所述轭铁槽,所述导磁筒(430)贯穿所述轭铁底板(410),所述轭铁侧板(420)远离所述轭铁底板(410)的一端与所述接触模块(600)相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包括承载管(530),所述承载管(530)的两端分别穿接于线圈架底板(510)和限位环(540),所述线圈架底板(510)、所述限位环(540)和所述承载管(530)的外表面围成绕线槽,所述线圈本体(550)卷绕于所述绕线槽内,所述底架引脚(520)连接于所述线圈架底板(510)的边缘,每个所述底架引脚(520)均穿接有一个所述引出片(300),所述引出片(300)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引出端,所述连接端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与所述线圈本体(550)电连接,所述引出端伸出所述容置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架底板(510)为长方形,四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生圣李凯顾春朋付灵懿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