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施工的建筑工程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5339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施工的建筑工程用固定装置,属于建筑工程外装技术领域,包括连接架,连接架的内部设置有拉簧,连接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吸盘,连接架的另一侧设置有螺母,螺母螺纹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通过自身结构作用力,实现对阳角洞口外侧装饰材料进行加紧固定,角度可调,不会因外力支撑过载造成整体装饰材料损坏、变形,或者引外力支撑不稳定造成二次返工;吸盘及防滑层能够很好的保护装饰面层,不会因外力造成损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简单便捷,取代了传统的木方、竹竿等支撑,拆卸、归纳简便,可以循环实用。可以循环实用。可以循环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施工的建筑工程用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外装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施工的建筑工程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施工、装饰工程施工。
[0003]在现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主体完工后在洞口阳角处需要安装装饰材料,装饰材料一般包括保温装饰一体板、瓷砖装饰板、石材装饰板及重量较大的金属材质装饰板等,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利用胶凝材料将装饰材料固定在洞口阳角处;在阳角装饰过程中(尤其是洞口上侧)需要使用支撑工具对装饰面板进行支撑,待胶凝材料凝固后才能将支撑工具拆除,现有的支撑工具一般使用木方、竹竿等,使用过程中需要操作工根据现场的高度现场裁切,裁切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弊端,例如,材料浪费、增加施工工时、材料回收率低等,而且安装、拆卸不便,不能循环使用,固定效果不稳定,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施工的建筑工程用固定装置,解决利用木方、竹竿等支撑装饰面板,需要现场裁切,安装、拆卸不便、不能循环使用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一种便于施工的建筑工程用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内部设置有拉簧,所述连接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吸盘,所述连接架的另一侧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有第二支撑杆。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包括竖直部,所述竖直部的上方连接有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在所述第一倾斜部的上部,所述竖直部的下方连接有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二倾斜部的下方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螺母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底部,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二倾斜部上。
[0008]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倾斜部、所述竖直部和所述第二倾斜部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拉簧设置在所述空腔的内部。
[0009]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左端低右端高,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左端高右端低,所述竖直部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右端、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右端连接,所述连接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左端连接。
[0010]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倾斜部、所述竖直部、所述第二倾斜部和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1]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的螺纹,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装饰面板接触的防滑层。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3]本技术设计通过自身结构作用力,实现对阳角洞口外侧装饰材料进行加紧固定,角度可调,不会因外力支撑过载造成整体装饰材料损坏、变形,或者引外力支撑不稳定造成二次返工;吸盘及防滑层能够很好的保护装饰面层,不会因外力造成损坏;本技术使用简单便捷,取代了传统的木方、竹竿等支撑,拆卸、归纳简便,可以循环实用。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便于施工的建筑工程用固定装置主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第二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连接架、第一支撑杆以及螺母侧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连接架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使用状态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架;101、竖直部;102、第一倾斜部;103、第二倾斜部;104、连接部;105、空腔;2、第一支撑杆;3、吸盘;4、第二支撑杆;401、螺纹;402、防滑层;5、螺母;6、拉簧;7、装饰面板;701、水平面板;702、竖立面板;8、胶凝材料;9、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

5所示,一种便于施工的建筑工程用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架1,所述连接架1的内部设置有拉簧6,所述连接架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吸盘3,吸盘3利用本身的吸力及摩擦力提供整体构造向上的拉力;所述连接架1的另一侧设置有螺母5,所述螺母5螺纹连接有第二支撑杆4;本技术整体结构造型角度为60
°
~70
°
,为建筑结构夹角(接近90
°
)提供相应的力量。
[0022]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架1包括竖直部101,所述竖直部101的上方连接有第一倾斜部102,所述第一支撑杆2连接在所述第一倾斜部102的上部,所述竖直部101的下方连接有第二倾斜部103,所述第二倾斜部103的下方连接有连接部104,所述螺母5连接在所述连接部104的底部;所述第一倾斜部102、所述竖直部101和所述第二倾斜部103之间形成空腔105,所述拉簧6安装在所述空腔105的内部,且所述拉簧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倾斜部102、所述第二倾斜部103上。
[0023]所述第一倾斜部102的左端低右端高,所述第二倾斜部103的左端高右端低,所述竖直部101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倾斜部102的右端、所述第二倾斜部103的右端连接,所述连接部104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倾斜部103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倾斜部102、所述竖直部101、所述第二倾斜部103和所述连接部104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倾斜部102、所述竖直部101、所述第二倾斜部103和所述连接部104采用2mm厚的304不锈钢制成,所述第一倾斜部102、所述竖直部101、所述第二倾斜部103和所述连接部104为整体不锈钢材质,切割后整体折弯形成,材料本身具有一定弹性,在对洞口阳角进行支撑时可以产生一定形变,使得吸盘3与竖直方向的装饰面板7紧密贴合,提供支撑力。
[0024]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杆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螺母5螺纹连接的螺纹401,螺纹401与螺母5配合使用,用于调节洞口内侧宽度;所述第二支撑杆4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装饰面板7接触的防滑层402,防滑层402采用工业防滑橡胶材料,防滑层402与洞口
阳角底部的装饰面板7接触,对装饰面板7起到支撑作用。
[0025]如图5所示,装饰面板7不是一个整体,而是有上下两部分组成,分为竖立面板702和水平面板701,装饰面板7内侧是胶凝材料8,胶凝材料8的厚度为10mm;竖立面板702和水平面板701之间的夹角为是85
°
~88
°
的锐角,形成鹰嘴形状;使用时,防滑层402与水平面板701接触,吸盘3吸附在竖立面板702的外侧,对装饰面板7起到固定支撑作用。
[0026]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
[0027]首先,操作人员利用胶凝材料8将装饰材料7固定在墙体9洞口阳角外侧,然后,转动第二支撑杆4,根据需要支撑的阳角的尺寸调节螺母5的位置;调整完毕后把第二支撑杆4上带有防滑层402的一端调整至水平面板701中心位置并用单手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施工的建筑工程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架(1),所述连接架(1)的内部设置有拉簧(6),所述连接架(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吸盘(3),所述连接架(1)的另一侧设置有螺母(5),所述螺母(5)螺纹连接有第二支撑杆(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施工的建筑工程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1)包括竖直部(101),所述竖直部(101)的上方连接有第一倾斜部(102),所述第一支撑杆(2)连接在所述第一倾斜部(102)的上部,所述竖直部(101)的下方连接有第二倾斜部(103),所述第二倾斜部(103)的下方连接有连接部(104),所述螺母(5)连接在所述连接部(104)的底部,所述拉簧(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倾斜部(102)、所述第二倾斜部(10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施工的建筑工程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部(10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利锋韩凤海吕海艳杨瑞静刘玉伍姚凤奎李保金赵黎明徐占军
申请(专利权)人:宽城盛通市政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