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晶头皮导药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5186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纳晶头皮导药笔,包括导入仪主体,导入仪主体由主体外壳、微晶导头和驱动机构组成,微晶导头安装于主体外壳的端头位置,驱动机构安装于主体外壳的内腔位置,微晶导头内腔设置有用于药液缓存的药液腔,按摩端面开设有与药液腔相连通的导液孔,主体外壳和微晶导头的内部开设有与药液腔相连通的导液通道,主体外壳远离微晶导头的一端设置有可挤压排出药液的容器,容器与导液通道一端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存储药液的容器与药液腔导通,实现料体储存,并可在导入过程中出料,实现边出料边导入的效果,无需手动涂抹,安全卫生,并且单手操作方便,使用灵活,整体功能完善,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纳晶头皮导药笔


[0001]本技术涉及给药用具
,特别涉及纳晶头皮导药笔。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需要患者的病灶在头皮处,而头皮上药基本都是外用药物,通过将药物敷在头皮上才能发挥药效,而现今许多患者都是直接通过手指涂抹的方式将药物涂抹在头皮上,但由于患者头皮患处存在头发,使得患者在使用手指涂抹药液时,大部分药液都涂抹在了头发上,药液很难达到头皮患处位置,接触不到毛囊,这不仅造成了药液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患者头皮患处的治疗效果,导致患者对头皮处的上药极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纳晶头皮导药笔,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纳晶头皮导药笔,包括导入仪主体,所述导入仪主体由用于导药笔部件安装定位的主体外壳、用于头皮按摩的微晶导头和用于驱动微晶导头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组成,所述微晶导头安装于主体外壳的端头位置,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主体外壳的内腔位置,所述微晶导头远离主体外壳的一端设置有按摩端面;
[0005]所述微晶导头内腔设置有用于药液缓存的药液腔,所述按摩端面开设有与药液腔相连通的导液孔,所述主体外壳和微晶导头的内部开设有与药液腔相连通的导液通道,所述主体外壳远离微晶导头的一端设置有可挤压排出药液的容器,所述容器与导液通道一端相互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微晶导头的按摩端面上设置有微晶片,所述微晶导头的外部套设有可拆卸的外盖。
[0007]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源组件和电动往复组件,所述电动往复组件包括传动杆和驱动传动杆往复运动的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置于主体外壳的内部,所述传动杆的外壁贯穿主体外壳的端部与微晶导头固定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电源组件包括为电机供电的电池,所述主体外壳的外壁安装有控制电机运作的开关,所述电机通过开关与电池电性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主体外壳的外壁开设有用于电池安装的电池更换口,所述主体外壳外壁于电池更换口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可拆卸的电池盖板。
[0010]优选的,所述导液通道的内腔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于微晶导头的内腔。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1)本技术通过存储药液的容器与药液腔导通,实现料体储存,并可在导入过程中出料,实现边出料边导入的效果,无需手动涂抹,安全卫生,并且单手操作方便,使用灵活,整体功能完善,实用性强;
[0013](2)本技术通过在导液通道内设置单向阀,起到对导液通道的保险作用,避免进入到药液腔内的药液又重新回流到导液通道内造成药液的污染,从而保持导液通道内药液的活性以及不受空气细菌的污染,防护性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分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内部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导入仪主体;2、传动杆;3、电机;4、微晶导头;5、药液腔;6、按摩端面;7、微晶片;8、导液孔;9、电池;10、开关;11、容器;12、导液通道;13、单向阀;14、外盖;15、主体外壳;16、电池更换口;17、电池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纳晶头皮导药笔,包括导入仪主体1,导入仪主体1由用于导药笔部件安装定位的主体外壳15、用于头皮按摩的微晶导头4和用于驱动微晶导头4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组成,微晶导头4安装于主体外壳15的端头位置,驱动机构安装于主体外壳15的内腔位置,主体外壳15使得各部件方便安装定位,使导药笔整体集成化,方便携带或使用,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微晶导头4作往复伸缩运动,能够按摩头皮,加快药液的吸收,提高治疗效果;
[0020]微晶导头4内腔设置有用于药液缓存的药液腔5,按摩端面6开设有与药液腔5相连通的导液孔8,主体外壳15和微晶导头4的内部开设有与药液腔5相连通的导液通道12,主体外壳15远离微晶导头4的一端设置有可挤压排出药液的容器11,容器11与导液通道12一端相互连通,容器11为可挤压弹性形变材质,例如弹性硅胶或橡胶均可,容器11的端口部可以为硬质外螺纹状结构,方便与主体外壳15的尾部进行螺纹安装,方便拆装,通过容器11的挤压,使容器11内的药液进入到导液通道12内,并顺着导液通道12流入到药液腔5内,随着微晶导头4不断拍打皮肤,使药液腔5内的药液从其上的导液孔8流出与头皮皮肤接触,方便药液在头皮的自动涂抹。
[0021]微晶导头4的按摩端面6上设置有微晶片7,微晶片7是由高纯度单晶硅经过纳米微加工技术微雕而成,针尖触点直径小于80纳米,针尖高度为80~300微米,可以在不伤害真皮条件下,穿透头皮最“坚韧”的吸收屏障角质层,快速打开渗透通道,使药液的营养成分送达头皮深层,提高其10

20倍的吸收效果,微晶导头4的外部套设有可拆卸的外盖14,外盖14与微晶导头4之间可以采用卡接或螺纹套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方便外盖14的拆卸,同时外盖14能够很好的对微晶导头4进行防尘以及防护。
[0022]驱动机构包括电源组件和电动往复组件,电动往复组件包括传动杆2和驱动传动杆2往复运动的电机3,电机3固定设置于主体外壳15的内部,传动杆2的外壁贯穿主体外壳
15的端部与微晶导头4固定设置,通过电机3的主轴转动带动传动杆2作往复伸缩运动,使传动杆2携带微晶导头4以及其上的微晶片7作高频轻微拍打动作,其中电机3主轴通过转动带动传动杆2作往复伸缩运动的结构,可以采用现有已知技术实现,例如换向齿轮结构配合曲柄连杆结构、换向齿轮结构配合偏心轮结构以及授权公告号为CN211958966U的中国专利中的一种旋转运动转换成往复直线运动机构等,均可实现电机3带动传动杆2作往复伸缩运动。
[0023]电源组件包括为电机3供电的电池9,主体外壳15的外壁安装有控制电机3运作的开关10,电池9和开关10的设置方便使用者操控电机3的启停,同时方便携带外出使用,电机3通过开关10与电池9电性连接。
[0024]主体外壳15的外壁开设有用于电池9安装的电池更换口16,主体外壳15外壁于电池更换口16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可拆卸的电池盖板17,电池盖板17配合电池更换口16,不仅能够起到对电池9的安全防护作用,同时便于电池9的拆装更换。
[0025]导液通道12的内腔设置有单向阀13,单向阀13设置于微晶导头4的内腔,单向阀13的设置,能够对导液通道12与药液腔5之间起到阻隔作用,防止药液回流,保证导液通道12内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纳晶头皮导药笔,包括导入仪主体(1),所述导入仪主体(1)由用于导药笔部件安装定位的主体外壳(15)、用于头皮按摩的微晶导头(4)和用于驱动微晶导头(4)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组成,所述微晶导头(4)安装于主体外壳(15)的端头位置,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主体外壳(15)的内腔位置,所述微晶导头(4)远离主体外壳(15)的一端设置有按摩端面(6);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导头(4)内腔设置有用于药液缓存的药液腔(5),所述按摩端面(6)开设有与药液腔(5)相连通的导液孔(8),所述主体外壳(15)和微晶导头(4)的内部开设有与药液腔(5)相连通的导液通道(12),所述主体外壳(15)远离微晶导头(4)的一端设置有可挤压排出药液的容器(11),所述容器(11)与导液通道(12)一端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晶头皮导药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导头(4)的按摩端面(6)上设置有微晶片(7),所述微晶导头(4)的外部套设有可拆卸的外盖(14)。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嘉婧杨冬雨杨熹洁杨熹玥张睿阚俊明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市臻心诚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