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张力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5180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张力调节结构,包括外壳和限位杆,外壳两侧铰接有调节杆,两个调节杆之间连接有能够转动的张力辊,调节杆包括上下端为开口的避让孔,限位杆位于外壳两侧,限位杆贯穿对应的避让孔,限位杆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调节杆位于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之间,调节杆能够以与外壳的铰接点为圆心在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之间摆动,拧动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能够调节张力辊的位置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杆、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既能够调节张力辊的位置,又能够对张力的范围进行限定,结构稳定可靠,安全性高。安全性高。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张力调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薄膜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薄膜张力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薄膜在传送过程中,因为不同传送辊的传送误差,会导致薄膜的张力发生变化,因此需要通过张力调节结构来实时调节薄膜的传送张力,提高传送效果,目前薄膜的张力调节大多是将张力辊安装到两个摆动杆之间,摆动杆内设置有滑槽,张力辊能够沿着滑槽移动调节位置,从而调整对薄膜的张力,这种方式存在不足之处,当薄膜在传送过程中,受到张力的变化张力辊通过摆动杆来回摆动,从而容易使得张力辊与摆动杆的连接处松动,导致张力辊在滑槽内发生位移,结构不够稳定,并且目前的张力调节结构调节的张力限度较小,无法满足多种薄膜的张力调节,因此急需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薄膜张力调节结构,通过设置限位杆、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既能够调节张力辊的位置,又能够对张力的范围进行限定,结构稳定可靠,安全性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薄膜张力调节结构,包括外壳和限位杆,所述外壳两侧铰接有调节杆,两个所述调节杆之间连接有能够转动的张力辊,所述调节杆包括上下端为开口的避让孔,所述限位杆位于外壳两侧,所述限位杆贯穿对应的避让孔,所述限位杆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所述调节杆位于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之间,所述调节杆能够以与外壳的铰接点为圆心在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之间摆动,拧动所述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能够调节张力辊的位置高度。
[0006]所述限位杆两端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外壳连接。
[0007]所述限位杆包括限位部和弯折部,所述限位部贯穿避让孔,所述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与限位部连接,所述弯折部位于调节杆下方。
[0008]所述外壳两侧设有连接轴,所述调节杆与连接轴铰接。
[0009]所述调节杆包括滑槽,所述连接轴贯穿滑槽,所述调节杆能够沿着滑槽移动,用以调节张力辊的位置。
[0010]所述调节杆与连接轴通过限位块限位,所述限位块位于连接轴两侧,所述限位块与调节杆通过螺栓固定。
[0011]所述调节杆包括多个沿滑槽长度方向设置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块位于滑槽内,所述螺栓贯穿限位孔和限位块,所述螺栓下端穿出调节杆下部的部分通过螺母连接。
[0012]所述限位块与连接轴的配合面为弧形。
[0013]所述连接轴外侧固定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内侧与调节杆外侧间隙配合。
[0014]所述外壳内部沿薄膜传送方向设有压辊和第二传送辊,所述压辊下方设有第一传
送辊,所述薄膜经过压辊和第一传送辊之间,所述张力辊位于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之间,所述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位置高于张力辊。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通过调节第二缓冲块的位置,就能够进行张力调节,调节方式简单,由于第二缓冲块与限位杆通过螺纹连接,因此当初始张力调节完毕后其初始张力值不会发生变化,结构更加可靠;并且通过拧动第一缓冲块,能够调节与第二缓冲块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限定薄膜在传送过程中的张力调节范围,使得薄膜传送更加安全可靠;
[0017]2、通过设置多个限位孔、螺栓、限位块和滑槽,既能够对张力辊的位置进行调节,实现对薄膜的张力调节,又能够有效的保证调节杆与连接轴的位置的固定,使得结构更加可靠,通过双重张力调节结构,大大提高了张力调节的限度,满足不同薄膜张力调节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主视图的剖视图。
[0022]图中:1、外壳;11、压辊;12、第一传送辊;13、第二传送辊;14、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连接轴;2、调节杆;21、避让孔;22、滑槽;23、限位孔;3、张力辊;4、限位杆;41、限位部;42、弯折部;43、第一缓冲块;44、第二缓冲块;5、连接块;6、限位套;7、限位块;8、螺栓;81、螺母;9、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薄膜张力调节结构,包括外壳1和限位杆4,所述外壳1两侧铰接有调节杆2,两个所述调节杆2之间连接有能够转动的张力辊3,所述外壳1内部沿薄膜9传送方向设有压辊11和第二传送辊13,所述压辊11下方设有第一传送辊12,所述薄膜9经过压辊11和第一传送辊12之间,所述张力辊3位于第一传送辊12和第二传送辊13之间,所述第一传送辊12和第二传送辊13位置高于张力辊3,薄膜9在传送时,张力辊3抵接薄膜9上表面,当薄膜9松弛时,张力辊3受到重力的作用通过调节杆2向下移动从而绷紧薄膜9,当薄膜9张力过大时,能够推动张力辊3向上移动,从而能够减小薄膜9传送的张力。
[0026]其中,压辊11外侧连接有第一齿轮14,第一传送辊12外侧连接有第二齿轮15,第一齿轮14和第二齿轮15啮合,通过转动压辊11,能够带动第一传送辊12转动,从而能够传送薄膜9。
[0027]所述调节杆2包括上下端为开口的避让孔21,所述限位杆4位于外壳1两侧,所述限
位杆4贯穿对应的避让孔21,所述限位杆4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缓冲块43和第二缓冲块44,所述调节杆2位于第一缓冲块43和第二缓冲块44之间,所述调节杆2能够以与外壳1的铰接点为圆心在第一缓冲块43和第二缓冲块44之间摆动,拧动所述第一缓冲块43和第二缓冲块44,能够调节张力辊3的位置高度。
[0028]如图2所示,对薄膜9的张力调节,是通过调节张力辊3的初始位置来实现的,当需要减小薄膜9的张力时,只需调高张力辊3的初始位置,具体为,拧动第二缓冲块44,第二缓冲块44向上移动并推动调节杆2逆时针摆动,张力辊3升高,由此可见,通过调节第二缓冲块44的位置,就能够进行张力调节,调节方式简单,由于第二缓冲块44与限位杆4通过螺纹连接,因此当初始张力调节完毕后其初始张力值不会发生变化,结构更加可靠;并且通过拧动第一缓冲块43,能够调节与第二缓冲块44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限定薄膜9在传送过程中的张力调节范围,使得薄膜9传送更加安全可靠。
[0029]薄膜9在传送过程中,实际的张力变化范围较小,相当于调节杆2的摆动幅度也较小,因此,若出现调节杆2抵接第一缓冲块43或第二缓冲块44的情况时,技术人员需要考虑薄膜9传送设备是否出现异常,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张力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限位杆(4),所述外壳(1)两侧铰接有调节杆(2),两个所述调节杆(2)之间连接有能够转动的张力辊(3),所述调节杆(2)包括上下端为开口的避让孔(21),所述限位杆(4)位于外壳(1)两侧,所述限位杆(4)贯穿对应的避让孔(21),所述限位杆(4)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缓冲块(43)和第二缓冲块(44),所述调节杆(2)位于第一缓冲块(43)和第二缓冲块(44)之间,所述调节杆(2)能够以与外壳(1)的铰接点为圆心在第一缓冲块(43)和第二缓冲块(44)之间摆动,拧动所述第一缓冲块(43)和第二缓冲块(44),能够调节张力辊(3)的位置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薄膜张力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4)两端固定有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与外壳(1)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薄膜张力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4)包括限位部(41)和弯折部(42),所述限位部(41)贯穿避让孔(21),所述第一缓冲块(43)和第二缓冲块(44)与限位部(41)连接,所述弯折部(42)位于调节杆(2)下方。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薄膜张力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两侧设有连接轴(16),所述调节杆(2)与连接轴(16)铰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薄膜张力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2)包括滑槽(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雷李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凯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