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滑油冷却器领域,提供了一种船舶主机滑油冷却器,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循环水管,循环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循环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循环水管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吸热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有散热块、吸热套、导热板、进水管、循环水管和出水管,将冷水注入进水管内,配合循环水管和出水管,从而对壳体内的润滑油进行降温,且在循环水管上设置有吸热套,可以提高循环水管内冷水与润滑油之间的冷热交换效率,同时通过散热块和导热板的相互配合,将润滑油中含有的一部分热量导出壳体外,从而进一步缩短润滑油的冷却时间,进而提高船舶主机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主机滑油冷却器
[0001]本技术涉及滑油冷却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主机滑油冷却器。
技术介绍
[0002]滑油冷却器的作用是冷却润滑油,保持油温在正常工作范围之内。在大功率的强化发动机上,由于热负荷大,必须装用滑油冷却器。发动机运转时,由于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变稀,降低了润滑能力。因此,有些发动机装用了滑油冷却器,其作用是降低机油温度,保持润滑油一定的粘度。滑油冷却器布置在润滑系循环油路。
[0003]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10882600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船舶主机滑油冷却器,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与主壳体连接面内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后壳体与主壳体连接面内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过滤网,所述前壳体的上端设有进油口,所述后壳体的上端设有出油口,所述主壳体的上端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进水管向循环水管内注入冷水,通过进油口将滑油通入前壳体内,经过第一过滤网的设置,将滑油中较大颗粒的机械杂质过滤,后流入主壳体内,通过循环水管内注入冷水,可与滑油进行冷热交换,对滑油进行降温,再通过第二过滤网的设置,将滑油中较小颗粒的机械杂质过滤。
[0004]但上述设计还存在不足之处,上述设计中只是将冷水注入循环水管内,通过冷水的流动带动润滑油中的热量,这样虽然也能对润滑油进行冷却,但冷却速度较慢,冷却时间较长,会降低船舶主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种船舶主机滑油冷却器,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冷却速度较慢,冷却时间较长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船舶主机滑油冷却器,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循环水管,循环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循环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循环水管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吸热套,循环水管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导热板,两组导热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均等距固定设置有散热块。
[0007]进一步的,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油管,且进油管与壳体的内部相连通。
[0008]进一步的,进油管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出油管,且出油管与壳体的内部相连通。
[0009]进一步的,循环水管之间转动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的另一侧安装有搅拌电机,且搅拌电机的输出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搅拌轴的外壁对称分布有搅拌板。
[0011]进一步的,壳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柱,且支柱的数量为四个。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的船舶主机滑油冷却器,通过设置的有散热块、吸热套、导热板、进水管、循环水管和出水管,将冷水注入进水管内,配合循环水管和出水管,从而对壳体内的
润滑油进行降温,且在循环水管上设置有吸热套,可以提高循环水管内冷水与润滑油之间的冷热交换效率,同时通过散热块和导热板的相互配合,将润滑油中含有的一部分热量导出壳体外,从而进一步缩短润滑油的冷却时间,进而提高船舶主机的工作效率,解决了只是将冷水注入循环水管内,通过冷水的流动带动润滑油中的热量,这样虽然也能对润滑油进行冷却,但冷却速度较慢,冷却时间较长,会降低船舶主机工作效率的问题。
[0014](2)本技术的船舶主机滑油冷却器,通过设置的有搅拌电机、搅拌轴和搅拌板,在润滑油进行散热过程中,能够通过搅拌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搅拌轴旋转,搅拌轴旋转带动搅拌板旋转,从而对壳体内的润滑油进行搅拌,使得润滑油与循环水管的表面充分接触,从而提高循环水管的吸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船舶主机滑油冷却器的整体结构立体局部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船舶主机滑油冷却器局部剖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中吸热套和循环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如下:1、进油管;2、搅拌电机;3、壳体;4、散热块;5、出油管;6、支柱;7、吸热套;8、搅拌轴;9、导热板;10、进水管;11、搅拌板;12、循环水管;13、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如图1
‑
3所示,本技术是一种船舶主机滑油冷却器,包括壳体3,壳体3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柱6,且支柱6的数量为四个,壳体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循环水管12,循环水管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0,循环水管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3,循环水管12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吸热套7,循环水管1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导热板9,两组导热板9相互远离的一端均等距固定设置有散热块4,壳体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油管1,且进油管1与壳体3的内部相连通,进油管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出油管5,且出油管5与壳体3的内部相连通;
[0021]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使用时,通过设置的有散热块4、吸热套7、导热板9、进水管10、循环水管12和出水管13,将冷水注入进水管10内,配合循环水管12和出水管13,从而对壳体3内的润滑油进行降温,且在循环水管12上设置有吸热套7,可以提高循环水管12内冷水与润滑油之间的冷热交换效率,同时通过散热块4和导热板9的相互配合,将润滑油中含有的一部分热量导出壳体3外,从而进一步缩短润滑油的冷却时间,进而提高船舶主机的工作效率,解决了只是将冷水注入循环水管12内,通过冷水的流动带动润滑油中的热量,这样虽然也能对润滑油进行冷却,但冷却速度较慢,冷却时间较长,会降低船舶主机工作效率的问题。
[0022]循环水管12之间转动设置有搅拌轴8,搅拌轴8的另一侧安装有搅拌电机2,且搅拌电机2的输出端与搅拌轴8固定连接,搅拌轴8的外壁对称分布有搅拌板11;
[0023]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时,通过设置的有搅拌电机2、搅拌轴8和搅拌板11,在润滑油进行散热过程中,能够通过搅拌电机2的输出端带动搅拌轴8旋转,搅拌轴8旋转带
动搅拌板11旋转,从而对壳体3内的润滑油进行搅拌,使得润滑油与循环水管12的表面充分接触,从而提高循环水管12的吸热效率。
[0024]工作原理:本申请中,将冷水注入进水管10内,配合循环水管12和出水管13,从而对壳体3内的润滑油进行降温,且在循环水管12上设置有吸热套7,可以提高循环水管12内冷水与润滑油之间的冷热交换效率,同时通过散热块4和导热板9的相互配合,将润滑油中含有的一部分热量导出壳体3外,从而进一步缩短润滑油的冷却时间,进而提高船舶主机的工作效率,其次,在润滑油进行散热过程中,能够通过搅拌电机2的输出端带动搅拌轴8旋转,搅拌轴8旋转带动搅拌板11旋转,从而对壳体3内的润滑油进行搅拌,使得润滑油与循环水管12的表面充分接触,从而提高循环水管12的吸热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主机滑油冷却器,包括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循环水管(12),所述循环水管(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0),所述循环水管(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3),所述循环水管(12)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吸热套(7),所述循环水管(1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导热板(9),两组所述导热板(9)相互远离的一端均等距固定设置有散热块(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主机滑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油管(1),且进油管(1)与壳体(3)的内部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舶主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鸿鹄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