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灭弧稳定型直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504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灭弧稳定型直流接触器,对动触点和静触点的外形,形状做出了改变,以及增加了一个与动触点配合的陶瓷罩,主要目的使触点结合断开是中磁钢磁力最大对准结合点,保证带载断开快速灭弧,使该产品增加了电弧与陶瓷材料的接触器的接触面积并拉长了电弧,加强了去游离作用,使得电弧温度降低速度加快,达到了尽快熄灭电弧的效果。达到了尽快熄灭电弧的效果。达到了尽快熄灭电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灭弧稳定型直流接触器


[0001]本技术涉及直流接触器,特别是一种高灭弧稳定型直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0002]直流接触器是指铁芯为直流线圈控制的接触器,其负载可以是直流,也可以是交流。直流接触器的铁芯与交流接触器不同,它没有涡流的存在,因此一般用软钢或工业纯铁制成圆形。由于直流接触器的吸引线圈通以直流,所以没有冲击的启动电流,也不会产生铁芯猛烈撞击现象,因而它的寿命长,适用于频繁启停的场合。交、直流接触器的选用可根据线路的工作电压和电流查电器产品目录。
[0003]接触器灭弧原理是加有灭弧罩,利用电路断开时产生的电磁力,快速拉断电弧,保护接点。灭弧罩是让电弧与固体介质相接触以降低电弧温度,从而加速电弧熄灭。灭弧罩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基本构成单元为“缝”。将灭弧罩壁与壁之间构成的间隙称作“缝”。根据缝的数量可分为单缝和多缝。根据缝的宽度与电弧直径之比可分为窄灭弧装置是开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断路器、熔断器等显得更加重要。
[000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高灭弧稳定型直流接触器确保灭弧过程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6]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7]因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灭弧稳定型直流接触器,其用于解决灭弧不稳定的问题。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灭弧稳定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静触点和动触点;所述静触点设置于动触点上方,所述静触点和动触点不直接接触,所述静触点数量为2个;
[0009]所述静触点整体呈螺栓状,一端设置螺纹为螺纹端,中间柱状为静触点柱,另一端截面呈“T”型棒状为静触点T型端,一条凹槽将所述静触点柱分为两半,靠近所述螺纹端的一段表面光滑,靠近所述静触点T型端一段外表面均匀分布防滑纹;
[0010]所述动触点截面呈“凹”字状,且两头大中间小,所述动触点中间有通孔,轴固定在所述通孔内。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高灭弧稳定型直流接触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外壳、上盖和铁杯,所述上盖设置于外壳上部二者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铁杯设置于外壳内腔。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高灭弧稳定型直流接触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固定圈、内支撑、陶瓷罩、磁钢和线圈,所述固定圈设置于铁杯上部,所述内支撑、陶瓷罩、磁钢
和线圈设置于铁杯内腔。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高灭弧稳定型直流接触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静触点的凹槽卡在固定圈上,位置固定。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高灭弧稳定型直流接触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静触点T型端设置于铁杯内腔,所述静触点的螺纹端向外伸出。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高灭弧稳定型直流接触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磁钢设置于静触点和动触点之间,所述磁钢产生灭弧磁场。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高灭弧稳定型直流接触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陶瓷罩为异形上下开口的桶状,且侧面设置开口,所述陶瓷罩的数量为2个,且开口相对放置,所述动触点的头部放置在开口处。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对动触点和静触点的外形,形状做出了改变,主要目的使触点结合断开是中磁钢磁力最大对准结合点,保证带载断开快速灭弧,使该产品增加了电弧与陶瓷材料的接触器的接触面积并拉长了电弧,加强了去游离作用,使得电弧温度降低速度加快,达到了尽快熄灭电弧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0]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剖面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局部结构剖面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局部结构拆解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局部结构拆解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静触点(101)、螺纹端(101a)、静触点柱(101b)、静触点T型端(101c)、凹槽(101d)、动触点(102)、通孔(102a)、外壳(201)、上盖(202)、铁杯(203)、固定圈(204)、内支撑(205)、陶瓷罩(206)、磁钢(207)、线圈(208)。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0]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
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31]实施例一
[0032]参照图1~7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灭弧稳定型直流接触器,主要由静触点101、动触点102、外壳201、上盖202、铁杯203、固定圈204、内支撑205、陶瓷罩206、磁钢207和线圈208等组成,上盖202安装在外壳201上部,二者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铁杯203安装在外壳201内腔,固定圈204安装在铁杯203上部,而内支撑205、陶瓷罩206、磁钢207和线圈208等都安装在铁杯203内腔。静触点101安装在动触点102上方,静触点101和动触点102不直接接触,静触点101数量为2个。
[0033]具体的,静触点101整体呈螺栓状,一端设置螺纹为螺纹端101a,中间柱状为静触点柱101b,另一端截面呈“T”型棒状为静触点T型端101c,一条凹槽101d将所述静触点柱101b分为两半,靠近所述螺纹端101a的一段表面光滑,靠近所述静触点T型端101c一段外表面均匀分布防滑纹;动触点102截面呈“凹”字状,且两头大中间小,所述动触点102中间有通孔102a,轴固定在所述通孔102a内。
[0034]具体的,静触点101的凹槽101d卡在固定圈204上,位置固定。静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灭弧稳定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静触点(101)和动触点(102);所述静触点(101)设置于动触点(102)上方,所述静触点(101)和动触点(102)不直接接触,所述静触点(101)数量为2个;所述静触点(101)整体呈螺栓状,一端设置螺纹为螺纹端(101a),中间柱状为静触点柱(101b),另一端截面呈“T”型棒状为静触点T型端(101c),一条凹槽(101d)将所述静触点柱(101b)分为两半,靠近所述螺纹端(101a)的一段表面光滑,靠近所述静触点T型端(101c)一段外表面均匀分布防滑纹;所述动触点(102)截面呈“凹”字状,且两头大中间小,所述动触点(102)中间有通孔(102a),轴固定在所述通孔(102a)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灭弧稳定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201)、上盖(202)和铁杯(203),所述上盖(202)设置于外壳(201)上部二者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铁杯(203)设置于外壳(201)内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灭弧稳定型直流接触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宝功李庆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科新能无锡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