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换入耳式或半入耳式的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98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9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切换入耳式或半入耳式的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和耳帽,所述耳帽包括连接部和入耳部;所述耳机本体与连接部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式连接。本申请具有提高耳机的适用性的效果。性的效果。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切换入耳式或半入耳式的耳机


[0001]本申请涉及耳机
,特别涉及一种可切换入耳式或半入耳式的耳机。

技术介绍

[0002]耳机作为目前较为常见的电子产品,应用十分广泛,几乎是每个人的标准配置。市面上的耳机从佩戴方式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入耳式、半入耳式以及头戴式,其中入耳式和半入耳式的耳机因为体积小方便携带而更为普及。
[0003]但是无论是入耳式还是半入耳式都有其弊端,无法适用全体人群。比如,部分人对于入耳式的耳机,久戴后会有痛感,甚至有耳道窄小无法入耳的情况。而半入耳式的耳机佩戴相对不稳、容易掉落。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现有耳机存在适用性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尽量解决相关技术存在适用性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切换入耳式或半入耳式的耳机。
[0006]一种可切换入耳式或半入耳式的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和耳帽,所述耳帽包括连接部和入耳部;所述耳机本体与连接部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式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个人习惯或喜好,比如希望佩戴紧密度高一点,音质更好,可以选择入耳式,即将耳帽通过连接结构与耳机本体可拆卸式连接,如选择半入耳式,则取下耳帽即可,能够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灵活选择耳机的佩戴方式,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耳机的适用性。
[0008]可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所述耳机本体开设的容置槽和设置在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上的阻挡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能够进入所述容置槽内并能够在容置槽内进行转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阻挡件抵接配合实现可拆卸式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可拆卸式连接方式简单方便。
[0010]可选的,所述阻挡件和所述连接件均设置有一个及以上。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一个及以上的阻挡件和一个及以上的连接件,能够提高阻挡件和连接件之间的配合稳定性,当选择入耳式佩戴方式时,能够将耳帽稳定的固定在耳机本体上。
[0012]可选的,所述阻挡件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形成导向口。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挡件与容置槽的槽壁形成导向口,当连接件进入容置槽时,导向口能够起到导向作用,方便耳帽的安装与拆卸。
[0014]可选的,所述连接部上套设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由硬性材料制成;所述加固件的一端和/或两端设置有与连接件数量相等的加固块。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部能够稳定的与阻挡件配合,将耳帽固定住,设置一个及以上的加固块与连接部上的连接件配合,进入到容置槽内,与阻挡件配合时更加紧密、
稳定。
[0016]可选的,所述阻挡件为圆环,所述连接件套设在所述连接部上。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耳帽与耳机本体连接时更加稳定。
[0018]可选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及以上的凸块。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耳帽与耳机本体连接时更加方便。
[0020]可选的,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及以上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凸块相配合能够对所述阻挡件进行夹紧固定。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更进一步的加固耳机本体与耳帽的连接。
[0022]可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耳机本体上的第一磁块和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的第二磁块;所述第一磁块和所述第二磁块的磁极相互吸引。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吸的连接方式简单方便。
[0024]可选的,所述入耳部与连接部之间形成压缩空间,所述入耳部与连接部均由柔性材料制成。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不同的人的耳朵耳孔大小不一,对于耳帽大小的接受程度不一致,有压缩空间在的话,入耳部有足够的空间使其发生形变,一方面能够减少耳帽带给耳朵的挤压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耳机的适用性。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7]提高了耳机的适用性,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佩戴入耳式或是半入耳式;
[0028]安装和拆卸耳帽时简单方便,选择入耳式时,耳帽与耳机本体的连接稳定,不易脱落;选择半入耳式时,拆卸方便;
[0029]耳帽由柔性材料制成,减少对用户耳朵的挤压,从而降低造成疼痛感的几率;入耳部与连接部之间的压缩空间给入耳部发生形变提供了充足空间,进一步的降低了耳帽对用户耳朵的挤压,也使耳帽能够适用不同的人群,进一步提高了耳机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实施例1的可切换入耳式或半入耳式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实施例1的耳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是实施例1的耳帽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是实施例1的耳帽的爆炸图;
[0034]图5是实施例1的可切换入耳式或半入耳式的耳机扣合状态的剖面图;
[0035]图6是入耳式与半入耳式声压频响曲线对比图;
[0036]图7是实施例2的可切换入耳式或半入耳式的耳机结构示意图;
[0037]图8是实施例3的可切换入耳式或半入耳式的耳机结构示意图;
[0038]图9是实施例3的耳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0是实施例3的可切换入耳式或半入耳式的耳机剖面图。
[0040]附图标记说明:1、耳机本体;10、容置槽;11、阻挡件;110、导向口;2、耳帽;21、连接部;210、连接件;2101、凸块;2102、凸起;22、入耳部;3、加固件;31、加固块;101、第一磁块;102、第二磁块;100、出音孔;200、导音孔;300、压缩空间;400、插接槽;500、隔档筛。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结合附图1

10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2]实施例1。
[0043]本申请实施例1公开一种可切换入耳式或半入耳式的耳机。参照图1,
[0044]一种可切换入耳式或半入耳式的耳机包括耳机本体1和耳帽2,耳机本体1与耳帽2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选择入耳式佩戴方式时,将耳帽2装入耳机本体1上,如选择半入耳式佩戴方式,将耳帽2取出即可,将耳机本体1直接进行佩戴即可。这与传统的耳机相比,将连接结构置于耳机本体1和耳帽2内部,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在选择半入耳式佩戴时,提升了佩戴体验感以及耳机的美感。
[0045]具体而言,参照图2,耳机本体1上开设有容置槽10,容置槽10的槽壁上设置有两个阻挡件11,在本实施例中,阻挡件11与耳机本体1一体成型。阻挡件11具体是阻挡块,阻挡件11与容置槽10的槽壁之间形成导向口110。
[0046]参照图3,耳帽2包括连接部21和入耳部22,连接部21的一端与入耳部22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两个连接件210,连接件210具体是卡块。
[0047]参照图2

3,连接结构具体包括容置槽10、阻挡件11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切换入耳式或半入耳式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本体(1)和耳帽(2),所述耳帽(2)包括连接部(21)和入耳部(22);所述耳机本体(1)与连接部(21)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所述耳机本体(1)开设的容置槽(10)和设置在所述容置槽(10)槽壁上的阻挡件(11)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部(21)上的连接件(210);所述连接件(210)能够进入所述容置槽(10)内并能够在容置槽(10)内进行转动,所述连接件(210)与所述阻挡件(11)抵接配合实现可拆卸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入耳式或半入耳式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11)和所述连接件(210)均设置有一个及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切换入耳式或半入耳式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11)与所述容置槽(10)的槽壁形成导向口(1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入耳式或半入耳式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1)上套设有加固件(3),所述加固件(3)由硬性材料制成;所述加固件(3)的一端和/或两端设置有与连接件(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创潮彭小春胡伟琴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大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