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92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9
本申请涉及模具领域,提供了一种折弯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外接驱动设备,且所述上模靠近所述下模的表面呈弧形;所述下模包括安装件、放置件、复位件和支撑件;所述放置件一端与所述安装件铰接,且所述放置件数量设置两个;所述支撑件具有伸缩性,且所述支撑件贯穿所述安装件与所述放置件远离铰接端的一端连接;所述复位件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放置件靠近所述安装件一平面连接;每个所述放置件设置至少一个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复位件。本申请具有弯折弧度一致性强,方便弯折特定弧度的效果。弯折特定弧度的效果。弯折特定弧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弯模具


[0001]本申请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弯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管道的用途不仅能够用于流体的输送,还能够用于支撑,如市场上的座椅,一般采用支撑管或支撑架提供承重,一些座椅在使用支撑管时,会用到弯管进行连接,将支撑管弯折传统的方式是利用模具抵住支撑管,再由旋转机沿支撑管的管身进行旋转弯折,这种方式弯折端的弧度一致性差,难以控制特定弧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改善弯折弧度一致性差,难以控制特定弧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折弯模具。
[000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折弯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折弯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外接驱动设备,且所述上模靠近所述下模的表面呈弧形;所述下模包括安装件、放置件、复位件和支撑件;所述放置件一端与所述安装件铰接,且所述放置件数量设置两个;所述支撑件具有伸缩性,且所述支撑件贯穿所述安装件与所述放置件铰接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复位件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放置件靠近所述安装件一平面连接;每个所述放置件设置至少一个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复位件。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管放置于放置件,上模向放置件移动并压制支撑管,支撑管沿放置件铰接端向受压方向弯折,弯折过程中支撑件伸缩并挤压复位件,上模向远离放置件方向移动后,复位件驱使支撑件对放置件进行复位,通过上模的指定弧度配合放置件的倾斜度,保证支撑管所需弯折弧度的一致性,便于控制以及稳定弯折特定弧度。
[0007]可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限位柱和辅助筒;所述限位柱一端与所述辅助筒承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放置件连接;所述复位件与所述限位柱连接,且缠绕所述限位柱与所述放置件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管受力使两放置件均沿各自的铰接端向受力方向倾斜,并下压限位柱与复位件,直至限位柱被下压至辅助筒底部,无法继续下压,可表示压弯完成。
[0009]可选的,所述放置件上开设有放置槽。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放置槽限制支撑管的放置位置,避免在压弯时脱离放置件而影响成品率。
[0011]可选的,所述上模的弧形面开设有限位槽。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槽能够在上模接触支撑管前将支撑管承插入限位槽内,从而保证支撑管被限制于限位槽内,避免在压弯过程中支撑管偏移。
[0013]可选的,所述安装件上还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上开设有供所述放置件承插
的导向槽。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放置件受压时,会承插入导向槽内,以限制放置件的移动轨迹,减少压弯过程中的放置件的偏移而使支撑管弯折压痕出现偏差的情况,保证成品的完整性。
[0015]可选的,所述放置件上设置有用于适配支撑管的调节机构。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调节机构进行适配并限制不同管径的支撑管进行压弯。
[0017]可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整部、第二调整部和连接部;所述放置件上开设有滑移槽;所述第一调整部、第二调整部通过所述滑移槽与所述放置件连接,且所述第一调整部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调整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部贯穿所述通孔、第一螺纹孔将所述第一调整部和所述第二调整部桥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调整部和第二调整部可根据支撑管的管径沿滑移槽移动调整间隔距离,控制连接部贯穿通孔与第一螺纹孔的距离,从而控制第一调整部和第二调整部之间的距离,调整完毕后,将支撑管被夹持于第一调整部和第二调整部之间,以避免支撑管偏移,并适配不同管径的支撑管。
[0019]可选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有蝶形螺栓;所述第一调整部和所述第二调整部均采用L型结构,且贴近所述滑移槽的部分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滑移槽连通;所述蝶形螺栓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接,且与所述滑移槽处内壁面抵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螺纹孔配合蝶形螺栓可松紧第一调整部和第二调整部,旋松的状态下,第一调整部和第二调整部可调整安装位置,并利用固定螺栓调整第一调整部和第二调整部之间用于限位支撑管的空间,旋紧状态则为固定状态,避免第一调整部和第二调整部在压弯过程中偏移。
[00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2]1、上模向放置件移动并压制支撑管,支撑管沿放置件铰接端向受压方向弯折,弯折过程中支撑件伸缩并挤压复位件,上模向远离放置件方向移动后,复位件驱使支撑件对放置件进行复位,通过上模的指定弧度配合放置件的倾斜度,保证支撑管所需弯折弧度的一致性,便于控制以及稳定弯折特定弧度;
[0023]2、将支撑管放置于放置槽内,当上模向下模移动时,上模的限位槽与放置槽重合,使支撑管受压时弯折时,无法脱离限位槽与放置槽的夹持范围,避免支撑管偏移,进一步保证压弯过程的稳定性;
[0024]3、第一调整部和第二调整部可根据支撑管的管径沿滑移槽移动调整间隔距离,控制连接部贯穿通孔与第一螺纹孔的距离,从而控制第一调整部和第二调整部之间的距离,调整完毕后,将支撑管被夹持于第一调整部和第二调整部之间,以避免支撑管偏移,并适配不同管径的支撑管;
[0025]4、利用第二螺纹孔配合蝶形螺栓可松紧第一调整部和第二调整部,旋松的状态下,第一调整部和第二调整部可调整安装位置,并利用固定螺栓调整第一调整部和第二调整部之间用于限位支撑管的空间,旋紧状态则为固定状态,避免第一调整部和第二调整部在压弯过程中偏移。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模具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模具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上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模具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调节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调节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中的标记为:1、上模,11、限位槽,2、下模,21、安装件,211、安装台,212、安装块,213、导向件,22、放置件,221、放置槽,23、复位件,24、支撑件,241、限位柱,242、辅助筒,25、调节机构,251、第一调整部,252、第二调整部,253、连接部,254、第一螺纹孔,255、通孔,256、蝶形螺栓,257、第二螺纹孔,258、弧形槽,26、滑移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折弯模具。
[0035]实施例1:
[0036]一种折弯模具,参照图1,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外接驱动设备,外接驱动设备可采用压力机、液压缸等用于驱动上模1移动,上模1靠近下模2的表面呈弧形,弧形面的弧度为所需压弯的产品的弯曲弧度,压弯的产品为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外接驱动设备,且所述上模(1)靠近所述下模(2)的表面呈弧形;所述下模(2)包括安装件(21)、放置件(22)、复位件(23)和支撑件(24);所述放置件(22)一端与所述安装件(21)铰接,且所述放置件(22)数量设置两个;所述支撑件(24)具有伸缩性,且所述支撑件(24)贯穿所述安装件(21)与所述放置件(22)铰接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复位件(23)一端与所述支撑件(2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放置件(22)靠近所述安装件(21)一平面连接;每个所述放置件(22)设置至少一个所述支撑件(24)和所述复位件(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4)包括限位柱(241)和辅助筒(242);所述限位柱(241)一端与所述辅助筒(242)承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放置件(22)连接;所述复位件(23)与所述限位柱(241)连接,且缠绕所述限位柱(241)与所述放置件(2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件(22)上开设有放置槽(2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的弧形面开设有限位槽(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弯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晓飞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亦恒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