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管快换的呼出气体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4711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附管快换的呼出气体采集装置,属于气体采集技术领域,所述呼出气体采集装置包括基座、吸附管和吹气件,其中:基座的上方设有转接头,吹气件经转接头依次连通吸附管、以及位于基座上的排气口,从而连通形成第一出气气路;转接头具有竖向向下的第一接头,吸附管的上端插接连接在第一接头内;基座上在第一接头的正下方设有竖向向上的第二接头,吸附管的下端插接连接在第二接头内,第二接头上设有用于锁紧吸附管的卡套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吸附管安装后牢固稳定且能够快速更换。能够快速更换。能够快速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附管快换的呼出气体采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体采集
,特别是指一种吸附管快换的呼出气体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人体呼出气体中有越来越多疾病相关的标志物被发现,目前呼出气体的检测已经广泛用于临床研究和临床诊断,检测项目覆盖呼出气体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呼出气体冷凝液(EBC)、呼出气体中的颗粒物等。目前已在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有机化合物类标志物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氢气、甲烷、氨气、硫化氢、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0003]现有的呼出气体采集装置结构各式各样,如CN214511153U公开了一种气体采样器,CN111265217A公开了一种气体离线采样装置、呼出气体采集系统及呼气NO检测系统,CN109310368A公开了一种用于捕获呼吸样本的系统和设备。在呼出气体采集装置中,用于采样的吸附管既需要安装后牢固稳定,又需要在集满后快速更换,现有技术对此均未给出较佳的实现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附管快换的呼出气体采集装置,以实现吸附管安装后牢固稳定且能够快速更换。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吸附管快换的呼出气体采集装置,包括基座、吸附管和吹气件,其中:
[0007]所述基座的上方设有转接头,所述吹气件经所述转接头依次连通所述吸附管、以及位于所述基座上的排气口,从而连通形成第一出气气路;
[0008]所述转接头具有竖向向下的第一接头,所述吸附管的上端插接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头内;
[0009]所述基座上在所述第一接头的正下方设有竖向向上的第二接头,所述吸附管的下端插接连接在所述第二接头内,所述第二接头上设有用于锁紧吸附管的卡套帽。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头内设有O形密封圈;
[0011]和/或,所述第二接头内设有O形密封圈。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接头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接头的上端开口内侧设有第一锥面;所述卡套帽包括紧固件和位于所述紧固件内部用于夹紧吸附管的夹紧件,所述紧固件具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夹紧件的下端外侧具有与所述第一锥面相配合的第二锥面;
[0013]和/或,所述第一接头的结构与所述第二接头的结构相同。
[0014]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设有D型孔,所述第二接头上设有D型固定板,所述第二接头通过所述D型固定板固定在所述D型孔内;
[0015]和/或,所述紧固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接头螺纹连接的紧固帽和位于所述紧固帽外
部的外壳驱动件,所述外壳驱动件上设有若干竖向凸肋。
[0016]进一步的,所述吹气件为供使用者呼吸用的面罩,其中:
[0017]所述面罩经所述转接头依次连通所述吸附管、以及位于所述基座上的排气口,所述吸附管和所述排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磁阀,从而所述面罩、吸附管、电磁阀和排气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出气气路;
[0018]所述基座内设有气室,所述气室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气体流动方向为从外向内,所述面罩还经所述转接头连通所述气室,从而所述面罩、气室和第一单向阀连通形成进气气路;
[0019]所述基座内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电磁阀,使得所述电磁阀能够在吸气过程中关闭,在呼气过程中开启。
[0020]进一步的,所述气室上还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气体流动方向为从内向外,从而所述面罩、气室和第二单向阀连通形成第二出气气路;
[0021]和/或,所述转接头和所述气室之间设有过滤件。
[0022]进一步的,所述气室内设有气体压力传感器,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当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气室内的气压高于预设高压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打开。
[0023]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内在所述电磁阀和排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隔膜泵,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隔膜泵,其中:
[0024]当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气室内的气压高于所述预设高压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和隔膜泵打开;
[0025]和/或,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开启压力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高压阈值;
[0026]和/或,所述气室内设有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当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气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预设浓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和隔膜泵打开。
[0027]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包括下壳体和盖设在所述下壳体上的上盖,所述上盖上在远离使用者的一侧设有膨起部,所述下壳体和上盖在所述膨起部对应的局部位置共同形成所述气室。
[0028]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头包括横管部和位于所述横管部中间下方的竖梁部,其中:
[0029]所述横管部的一端为横向接头且连通所述面罩,另一端为竖向向下接头且经所述过滤件连通所述气室;
[0030]所述竖梁部内设有与所述横管部连通的竖向管路,所述竖向管路的下端开口形成所述第一接头;
[0031]所述基座上在所述横管部另一端的竖向向下接头的正下方设有过滤件插口,所述过滤件的上端接口插接连接所述横管部另一端的竖向向下接头,所述过滤件的下端接口插接连接所述过滤件插口。
[003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3]本技术的吸附管快换的呼出气体采集装置,其转接头具有竖向向下的第一接头,基座上在第一接头的正下方设有竖向向上的第二接头,吸附管的上下两端分别插接连接在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内,第二接头上设有用于锁紧吸附管的卡套帽,当吸附管插接安
装后,可锁紧卡套帽,从而实现吸附管安装后牢固稳定;当吸附管需要更换时,可松开卡套帽,通过插拔的方式将吸附管从基座和转接头之间拆卸下来,从而能够实现吸附管的快速更换。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技术的呼出气体采集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技术的呼出气体采集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技术的呼出气体采集装置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本技术的呼出气体采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5为图3中第二接头和卡套帽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9]图6为图3中第二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7为图3中卡套帽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8为本技术的呼出气体采集装置的气路原理示意图;
[0042]图9为本技术中第一出气气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3]图10为本技术中进气气路和第二出气气路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4]图11为本技术中进气气路和第二出气气路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5]图12为本技术中基座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3为本技术中转接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附管快换的呼出气体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吸附管和吹气件,其中:所述基座的上方设有转接头,所述吹气件经所述转接头依次连通所述吸附管、以及位于所述基座上的排气口,从而连通形成第一出气气路;所述转接头具有竖向向下的第一接头,所述吸附管的上端插接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头内;所述基座上在所述第一接头的正下方设有竖向向上的第二接头,所述吸附管的下端插接连接在所述第二接头内,所述第二接头上设有用于锁紧吸附管的卡套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出气体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内设有O形密封圈;和/或,所述第二接头内设有O形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出气体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接头的上端开口内侧设有第一锥面;所述卡套帽包括紧固件和位于所述紧固件内部用于夹紧吸附管的夹紧件,所述紧固件具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夹紧件的下端外侧具有与所述第一锥面相配合的第二锥面;和/或,所述第一接头的结构与所述第二接头的结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出气体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设有D型孔,所述第二接头上设有D型固定板,所述第二接头通过所述D型固定板固定在所述D型孔内;和/或,所述紧固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接头螺纹连接的紧固帽和位于所述紧固帽外部的外壳驱动件,所述外壳驱动件上设有若干竖向凸肋。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所述的呼出气体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件为供使用者呼吸用的面罩,其中:所述面罩经所述转接头依次连通所述吸附管、以及位于所述基座上的排气口,所述吸附管和所述排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磁阀,从而所述面罩、吸附管、电磁阀和排气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出气气路;所述基座内设有气室,所述气室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气体流动方向为从外向内,所述面罩还经所述转接头连通所述气室,从而所述面罩、气室和第一单向阀连通形成进气气路;所述基座内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电磁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谦林振兴陈宝杰刘立波董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纳通医用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