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梁辊弯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辊弯
,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梁辊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现有的辊弯设备多用于截面较小、易变形原材料的辊弯,辊弯后可以形成永久塑性变形,以达到辊弯效果。而针对大型偏心工字钢,强轴方向辊弯情况下,还未形成辊弯效果时,钢梁本身便会失稳扭曲,难以实现强轴方向的辊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钢梁辊弯设备,驱动机作为动力,带动工字钢在辊压区间内循环往复作用,使工字钢在强轴方向上逐步产生永久塑性变形,形成一定的预拱度,实现强轴方向的辊弯。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钢梁辊弯设备,包括:辊弯机,所述辊弯机用于对工字钢的强轴方向进行辊弯;至少两个驱动机,至少两个所述驱动机分别设置在所述辊弯机的两端且用于牵引所述工字钢,以在至少两个所述驱动机的驱动下,所述工字钢在所述辊弯机内循环辊弯。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钢梁辊弯设备,在辊弯机的两端分别设置驱动机,以驱动机作为动力,带动工字钢在辊压机的辊压工作区间内循环往复作用,使工字钢在强轴方向上逐步产生永久塑性变形,形成一定的预拱度。本技术的钢梁辊弯设备,第一,无需工字钢在加热状态下进行辊弯,实现了工字钢的冷弯变形;第二,辊弯机对工字钢的强轴方向循环辊压,与更易变形的弱轴弯曲,有效实现工字钢强轴方向的辊弯效果。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辊弯机包括:机架和第一辊轮组件,所述第一辊轮组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钢梁辊弯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辊弯机(1),所述辊弯机(1)用于对工字钢(200)的强轴方向进行辊弯;至少两个驱动机(2),至少两个所述驱动机(2)分别设置在所述辊弯机(1)的两端且用于牵引所述工字钢(200),以在至少两个所述驱动机(2)的驱动下,所述工字钢(200)在所述辊弯机(1)内循环辊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梁辊弯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弯机(1)包括:机架(11)和第一辊轮组件(12),所述第一辊轮组件(12)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所述第一辊轮组件(12)包括左右分布的第一横辊(121)和第二横辊(122)且可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横辊(121)和所述第二横辊(122)之间形成用于通过所述工字钢(200)的空间,以用于对所述工字钢(200)的翼缘板(210)进行下压辊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梁辊弯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轮组件(12)还包括:左右分布的第一丝杆(123)和第二丝杆(124)且竖直延伸,所述第一丝杆(12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机架(11)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辊(121)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横辊(121)上下移动,所述第二丝杆(124)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机架(11)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辊(122)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横辊(122)上下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梁辊弯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轮组件(12)还包括:左右分布的第一辊轴(125)和第二辊轴(126),所述第一辊轴(125)可活动地设置在机架(11)上,所述第一辊轴(125)在轴向上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横辊(121),所述第二辊轴(126)可活动地设置在机架(11)上且所述第二辊轴(126)在轴向上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横辊(12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梁辊弯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辊(121)的轴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横辊(122)的轴向尺寸,以使所述第一横辊(121)用于对所述翼缘板(210)的短边下压辊弯,所述第二横辊(122)用于对所述翼缘板(210)的宽边下压辊弯。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梁辊弯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弯机(1)还包括:第二辊轮组件(13),第二辊轮组件(13)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所述第二辊轮组件(13)包括左右分布的第一竖辊(131)和第二竖辊(132)且可左右移动,所述第一竖辊(131)和所述第二竖辊(132)之间形成用于通过所述工字钢(200)的空间,以用于对所述翼缘板(210)进行限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梁辊弯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轮组件(13)还包括:左右分布的第三丝杆(133)和第四丝杆(134)且横向延伸,所述第三丝杆(13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竖辊(131)连接,以带动第一竖辊(131)左右移动,所述第四丝杆(134)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辊(132)连接,以带动第二竖辊(132)左右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梁辊弯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弯机(1)还包括:第三辊轮组件(14),所述第三辊轮组件(1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辊轮(141)和至少一个第二辊轮(142),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辊轮(141)设置在所述第一竖辊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辊轮(142)设置在所述第二竖辊上,所述第一辊轮(141)和所述第二辊轮(142)用于对所述工字钢(200)的腹板(220)进行限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梁辊弯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轮(141)为至少
技术研发人员:张赛举,李应良,于海岳,张成虎,刘文汉,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