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软启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595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软启动电路,包括总线电源、辅助电源、电源转换模块、软启动模块以及处理模块,所述的电源转换模块包括有第一次感应线圈、第二磁感应线圈、铁芯、第一二极管、第一场效应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一控制模块,所述辅助电源、第一二极管、第一次感应线圈相互串联,同时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一场效应管相互并联;所述软启动模块包括继电器、第二二极管、第二控制模块,所述总线电源正极、第二二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让总线电源的电压逐渐提升防止其电压从0V骤然提升至高压影响设备电路安全以及使用寿命。高压影响设备电路安全以及使用寿命。高压影响设备电路安全以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软启动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软启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根据相关的技术标准以及技术条件,目前的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一般为450V或600V等高压。又由于光伏发电产生的电压受环境影响制约,光伏发电系统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在环境温度、光照强度连续不变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当发生遮挡等环境亮度发生变化的状况时,光伏板产生的电压也会下降,因此光伏板进行供电时必须先要进行升压使其电压达到450V以上后再与逆变器的总线连接。
[0003]如公开号为CN103095179B的中国专利在2015.10.14公开了一种光伏电池阵列稳压装置,该装置包括控制器和多个并联的稳压光伏电池组件,每一稳压光伏电池组件均包括一列由多个光伏电池板串联而成的光伏电池组件以及稳压电路,稳压电路中第一电感、第一电容和第二电感依次串联,光伏电池组件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电感的自由端,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作为稳压光伏电池组件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电感的自由端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作为稳压光伏电池组件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光伏电池组件的第二输出端,通过功率开关管连接第一电感与第一电容的串联节点,并且通过反向二极管连接第一电容与第二电感的串联节点;控制器的采集端连接第二电容的两端且输出端连接功率开关管。
[0004]然而由于450V的电压较高如总线电压从0V瞬间提升至450V会对电路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技术新颖,可适用于光伏设备中进行逐渐升压防止供电电压骤升影响设备的光伏软启动电路。
[0006]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软启动电路,包括总线电源、辅助电源、电源转换模块、软启动模块以及处理模块,所述的电源转换模块包括有第一次感应线圈、第二磁感应线圈、铁芯、第一二极管、第一场效应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一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的第一次感应线圈和第二磁感应线圈共同缠绕所述铁芯,所述辅助电源、第一二极管、第一次感应线圈相互串联,同时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一场效应管相互并联,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G极,同时第一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所述第二磁感应线圈连接总线电源正极和总线电源负极;所述软启动模块包括继电器、第二二极管、第二控制模块,所述总线电源正极、第二二极管、继电器和辅助电源依次串联,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继电器吸合和断开,同时该第二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光伏软启动电路,其电源转换模块可依靠辅助电源,通过第一磁感应线圈和第二磁感应线圈相互感应使第二磁感应线圈形成感应电流并升压从而对总线电源进行供电,而总线电源又会向辅助电源供电从而使第二磁感应
线圈产生的电压持续提升,当总线电源的电压提升至一定程度后,通过第二控制模块控制继电器断开使总线电源与辅助电源之间的连接断开,防止总线电源的电压持续升高并让总线电源与升压后的光伏电源连接让总线电源的电压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上述方式可以让总线电源的电压逐渐提升防止其电压从0V骤然提升至高压影响设备电路安全以及使用寿命。
[0008]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控制模块包括有电流模式控制器和光耦。
[0009]优选地,所述电流模式控制器的型号为UC3845,所述光耦的LED与处理模块连接,同时该光耦的光敏三极管连接电流模式控制器的VF引脚以及总线电源负极;所述电流模式控制器的OUTPUT引脚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G极。处理模块通过向光耦的LED发送电平从而控制LED亮熄继而控制光耦的光敏三极管通断,使电流模式控制器的VF引脚收到的电平信号变化,电流模式控制器对VF引脚的信号处理分析后通过OUTPUT引脚向第一场效应管的G极发送电平信号,从而控制第一场效应管的D极和S极之间的连接通断,当其D极和S极断开时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充电,当其D极和S极接通时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放电并提高第一磁感应线圈的电压。
[0010]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电容,所述继电器设置有用于驱动继电器吸合的电磁感应线圈,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同时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磁感应线圈,同时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该第一三极管以及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均连接处理模块,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三电容和电磁感应线圈相互并联。通过处理模块向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发送电平信号从而控制两者的发射极和集电极通断,从而控制电磁感应线圈与电源之间的连接通断,从而控制继电器吸合和断开。
[0011]优选地,所述处理模块的型号为F/W(101988)SM。
[0012]优选地,还包括有电压采集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电压采集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信号放大器,所述信号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总线电源,同时该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处理器。利用电压采集信号处理模块可疑检测总线电源的电压大小并将其结果反馈至处理模块。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电源转换模块的电路图。
[0014]图2为软启动模块的电路图。
[0015]图3为电压采集信号处理模块的电路图。
[0016]图4为处理模块的电路图。
[0017]其中,1

第一控制模块,2

第二控制模块。
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
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0]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光伏软启动电路,包括总线电源、辅助电源SPS.IN、电源转换模块、软启动模块、电压采集信号处理模块以及处理模块。
[0021]在本实施例中处理模块的型号为F/W(101988)SM。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源转换模块包括有第一次感应线圈L1、第二磁感应线圈L2、铁芯TX1、第一二极管D73、第一场效应管Q17、第一电容C137、第二电容C154、二极管D82、电容C131、电阻R236、R259、R238以及第一控制模块1。所述的第一控制模块1包括有电流模式控制器U18、光耦U22、电阻R260、R258、R235、R260、R243、R248、R237,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种光伏软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总线电源、辅助电源、电源转换模块、软启动模块以及处理模块,所述的电源转换模块包括有第一次感应线圈、第二磁感应线圈、铁芯、第一二极管、第一场效应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一控制模块(1),其中所述的第一次感应线圈和第二磁感应线圈共同缠绕所述铁芯,所述辅助电源、第一二极管、第一次感应线圈相互串联,同时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一场效应管相互并联,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G极,同时第一控制模块(1)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所述第二磁感应线圈连接总线电源正极和总线电源负极;所述软启动模块包括继电器、第二二极管、第二控制模块(2),所述总线电源正极、第二二极管、继电器和辅助电源依次串联,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用于控制继电器吸合和断开,同时该第二控制模块(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软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控制模块(1)包括有电流模式控制器和光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软启动电路,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宗享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欧亚玛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