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锡德专利>正文

一种直喷与直插相结合的双控制节能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44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直喷与直插相结合的双控制节能炉头,包括中心直喷进气座、外枪进气座和燃气盘,燃气盘中心设有轴向贯穿的中心连通腔,中心连通腔的底端与中心直喷进气座的出气端连接并连通,中心连通腔的上端凸起在燃气盘中心,形成中心直喷燃气口;外枪进气座包括引射管和环形混气腔,燃气盘的外圈连通腔连接在环形混气腔上端并连通,外圈连通腔的上端为外圈燃气口;中心直喷进气座与设有中心燃气流量控制阀的燃气供应管连通,外枪进气座与设有外圈燃气流量控制阀的燃气供应管连通,能通过中心燃气流量控制阀来控制中心火圈的大小,能通过外圈燃气流量控制阀来控制外火圈的大小,实现中心火圈和外火圈的独立控制,让蒸煮自由。自由。自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喷与直插相结合的双控制节能炉头


[0001]本技术涉及燃气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喷与直插相结合的双控制节能炉头。

技术介绍

[0002]灶具在工作时,燃气从进气管进入灶内,经过燃气阀调节(用户可以通过与燃气阀连接的旋钮进行调节)后进入炉头中,同时混合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称之为一次空气),这些混合气体从炉头上方的火盖组件上的火孔中喷出的同时接触空气(此时的空气称之为二次空气)并被点火装置点燃形成火焰,这些火焰被用来加热置于锅支架上的锅具等待加热器皿。现有的炉头有枪头式、直喷式以及直喷与枪头结合的直喷与直插相结合式,种类多样。为了加热均匀,炉头一般有中圈和外圈,用于形成中圈火和外圈火,如专利号为202023105691.1的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增压燃气炉头,为双枪式炉头,包括炉头底座以及设置在其上端的火盖座,火盖座上设有内环混气腔和外环混气腔,炉头底座上连接有分别对应连通内环混气腔和外环混气腔的两个进气管体,通过两个进气管体分别输入燃气至内环混气腔和外环混气腔,在点火后用于形成内圈火和外圈火。
[0003]但目前各种种类的炉头都只是通过一个火盖上的点火装置进行点火,点火时先同时点燃内圈火和外圈火,再通过调节旋钮来调节火的大小,从而实现大中小火的控制,可以通过旋钮调节来实现内圈火,但不能实现外圈火的独立实现。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独立控制内圈火和外圈火的炉头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直喷与直插相结合的双控制节能炉头,旨在实现内圈火和外圈火的独立控制。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直喷与直插相结合的双控制节能炉头,包括用于接入燃气和空气的中心直喷进气座、用于接入燃气和空气的外枪进气座和燃气盘,所述燃气盘中心设有轴向贯穿的中心连通腔,所述中心连通腔的底端与所述中心直喷进气座的出气端连接并连通,所述中心连通腔的上端凸起在燃气盘中心,形成中心直喷燃气口,用于接中心火盖;所述燃气盘上设有围绕在所述中心直喷燃气口外侧的混气燃烧腔,所述混气燃烧腔与所述中心直喷燃气口连通;所述外枪进气座包括引射管和与所述引射管连通的环形混气腔,所述燃气盘还包括位于外圈的外圈连通腔,所述外圈连通腔连接在所述环形混气腔上端并连通,所述外圈连通腔的上端为外圈燃气口,用于接外圈火盖;所述混气燃烧腔间隔在所述外圈燃气口与所述中心直喷燃气口之间;所述中心直喷进气座与设有中心燃气流量控制阀的燃气供应管连通,所述外枪进气座与设有外圈燃气流量控制阀的燃气供应管连通;所述混气燃烧腔内设有与所述中心直喷燃气口接近的第一点火安装孔和与所述外圈燃气口接近的第二点火安装孔,在所述第一点火安装孔中安装第一点火针,在所述第二点火安装孔中安装第二点火针。能通过第一点火针点燃中心火圈,通过第二点火针点燃外火圈。
[0006]优选地,所述混气燃烧腔内设有与所述中心直喷燃气口接近的第一感应安装孔和与所述外圈燃气口接近的第二感应安装孔,在所述第一感应安装孔中安装第一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二感应安装孔中安装第二温度传感器。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感应中心直喷燃气口周边的温度,来判断该位置是否在燃烧,如没有燃烧则控制相应的燃气供应管切断燃气供应,避免燃气泄露。
[0007]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感应外圈燃气口周边的温度,来判断该位置是否在燃烧,如没有燃烧则控制相应的燃气供应管切断燃气供应,避免燃气泄露。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为热电偶。
[0009]优选地,所述燃气盘外侧设有连通至所述混气燃烧腔的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进气通道。
[0010]优选地,所述进气通道从所述外圈连通腔穿入所述混气燃烧腔,所述外圈连通腔包括外圈壁和内圈壁,所述外圈壁与所述内圈壁之间通过所述进气通道连接;所述内圈壁间隔在所述混气燃烧腔与所述外圈连通腔之间。
[0011]优选地,所述环形混气腔内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下连接凸耳,所述外圈壁或所述内圈壁上设有与所述下连接凸耳一一对应的上连接凸耳,所述上连接凸耳上设有上连接孔,所述下连接凸耳上设有下螺纹孔,通过螺钉从所述上连接孔穿入所述下螺纹孔中锁紧,使所述外枪进气座和所述燃气盘连接固定。
[0012]优选地,所述引射管包括过气腔和连通在所述过气腔一端的喇叭状进气部,所述喇叭状进气部的口径较大端朝外,口径较小端与所述过气腔连通;所述喇叭状进气部内安装外枪增压管,所述外枪增压管包括插入所述过气腔内的增压管体和连接在所述增压管体外端前方的外枪进气风门挡板;所述增压管体的内腔为外端内径小于内端内径的锥形腔,所述增压管体的外端口为外枪进气口,用于接外枪进气喷嘴,所述外枪进气风门挡板上设有与所述外枪进气口相对的通孔;所述增压管体的相对两侧开设有空气入口,所述外枪进气喷嘴伸入增压管体内腔并至少从所述空气入口位置开始向所述增压管体内端方向与所述增压管体内壁之间留有通气间隙,用于输入空气。
[0013]优选地,所述增压管体的相对两侧外壁开设有与所述空气入口连通的锥形槽,所述锥形槽从所述增压管体的外端向内端方向凹进形成,且为宽度从外端向内端方向逐步缩小的锥形。
[0014]优选地,所述中心直喷进气座包括位于上部的用于插入连接在所述中心连通腔内的中心进气管和连接在所述中心进气管下端且内径大于所述中心进气管内径的锥形的中心增压座体,所述中心进气管与所述中心增压座体的内腔连通;所述中心增压座体内连接固定有中心进气风门挡板,所述中心进气风门挡板上设有与所述中心进气管相对的连接孔,用于连接固定中心进气喷嘴,所述中心进气喷嘴伸入所述中心进气管内;所述中心进气管内壁与所述中心进气喷嘴之间留有通气间隙,用于输入空气。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技术提出的直喷与直插相结合的双控制节能炉头包括中心直喷进气座、外枪进气座和燃气盘,燃气盘中心设有轴向贯穿的中心连通腔,中心连通腔的底端与中心直喷进气座的出气端连接并连通,中心连通腔的上端凸起在燃气盘中心,形成中心直喷燃气口,用于接中心火盖;燃气盘上设有围绕在中心直喷燃气口外侧的混气燃烧腔,混气燃烧腔
与中心直喷燃气口连通;通过中心直喷进气座接入混有一次空气的燃气至中心直喷燃气口,并由中心火盖上的火孔喷出燃烧,形成中心火圈。
[0017]外枪进气座包括引射管和与引射管连通的环形混气腔,燃气盘还包括位于外圈的外圈连通腔,外圈连通腔连接在环形混气腔上端并连通,外圈连通腔的上端为外圈燃气口,用于接外圈火盖;通过外枪进气座接入混有一次空气的燃气至外圈燃气口,并由外圈火盖上的火孔喷出燃烧,形成外火圈。
[0018]混气燃烧腔间隔在外圈燃气口与中心直喷燃气口之间,混气燃烧腔内安装第一点火针和第二点火针,通过第一点火针来点燃中心火圈,通过第二点火针来点燃外火圈。中心直喷进气座与设有中心燃气流量控制阀的燃气供应管连通,外枪进气座与设有外圈燃气流量控制阀的燃气供应管连通,能通过中心燃气流量控制阀来控制中心火圈的大小,能通过外圈燃气流量控制阀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喷与直插相结合的双控制节能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入燃气和空气的中心直喷进气座(10)、用于接入燃气和空气的外枪进气座(20)和燃气盘(30),所述燃气盘(30)中心设有轴向贯穿的中心连通腔(31),所述中心连通腔(31)的底端与所述中心直喷进气座(10)的出气端连接并连通,所述中心连通腔(31)的上端凸起在燃气盘(30)中心,形成中心直喷燃气口,用于接中心火盖;所述燃气盘(30)上设有围绕在所述中心直喷燃气口外侧的混气燃烧腔(33),所述混气燃烧腔(33)与所述中心直喷燃气口连通;所述外枪进气座(20)包括引射管和与所述引射管连通的环形混气腔(24),所述燃气盘(30)还包括位于外圈的外圈连通腔(32),所述外圈连通腔(32)连接在所述环形混气腔(24)上端并连通,所述外圈连通腔(32)的上端为外圈燃气口,用于接外圈火盖;所述混气燃烧腔(33)间隔在所述外圈燃气口与所述中心直喷燃气口之间;所述中心直喷进气座(10)与设有中心燃气流量控制阀的燃气供应管连通,所述外枪进气座(20)与设有外圈燃气流量控制阀的燃气供应管连通;所述混气燃烧腔(33)内设有与所述中心直喷燃气口接近的第一点火安装孔和与所述外圈燃气口接近的第二点火安装孔,在所述第一点火安装孔中安装第一点火针,在所述第二点火安装孔中安装第二点火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喷与直插相结合的双控制节能炉头,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锡德
申请(专利权)人:陈锡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