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泵的轴承润滑油补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419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转子泵轴承润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子泵的轴承润滑油补脂系统,所述转子泵包括泵壳、副转轴、主转轴和轴承端盖;副转轴和主转轴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泵壳内;在转子泵的泵腔内设置有相互啮合的主转子和副转子;该自动补脂器内储存有润滑油并能够周期性的向封油环腔室内注入润滑油实现补脂。通过自动补脂器能够实现润滑油的智能补脂,定期加注润滑油脂到封油环腔室,能够解决了转子泵人工补脂不便的问题,无需停工加注,实现少人或无人值守;自动补脂器能够对环境温度进行检测,根据轴承在不同温度环境工作时消耗润滑油速度不同的特点,利用自动补脂器自动调节补脂时间,避免出现过润滑或欠润滑的状态。避免出现过润滑或欠润滑的状态。避免出现过润滑或欠润滑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子泵的轴承润滑油补脂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转子泵轴承润滑
,具体涉及一种转子泵的轴承润滑油补脂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转子泵是油气集输系统中的关键设备,是油田油气运输的关键一环。当转子泵的工作环境中,昼夜温差较大时,将会转子泵的润滑造成不用的影响,若不能向转子泵内的轴承补充润滑脂,容易造成导致轴承缺乏润滑而失效,进而影响转子泵长时间连续稳定的工作。此外,轴承的润滑条件会影响轴承,进而影响整体转子泵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与工作寿命。
[0003]现有技术中,往往都是通过值班人员根据经验进行定期补充润滑油,并通过现场巡视人员对转子泵工作状态的观察,判断润滑状态,这种方式往往存在判断结果误差率高,转子泵个体差异造成轴承润消耗速度不同等问题;同时,通过人工补充,也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0004]因此,如何实现转子泵轴承润滑油的智能补充,成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方案提供了一种转子泵的轴承润滑油补脂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转子泵的轴承润滑油补脂系统,所述转子泵包括泵壳、副转轴、主转轴和轴承端盖;副转轴和主转轴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泵壳内;在转子泵的泵腔内设置有相互啮合的主转子和副转子,所述主转子和副转子分别同轴连接于主转轴和副转轴;在主转子和副转子左右两侧的主转轴和副转轴上分别套设有密封套;在主转轴和副转轴伸出于密封套的左右两端处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安装在泵壳上;转子泵的左右两端分别盖合有轴承端盖;所述泵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0008]所述密封套靠近于轴承的一端设置有封油环,所述封油环密封于泵壳与副转轴或主转轴之间,在封油环与轴承间隔并形成有封油环腔室;所述副转轴端部处的封油环腔室侧壁的泵壳上设置有泵壳出口流道,所述主转轴端部处的封油环腔室侧壁的泵壳上设置有泵壳进口流道;所述主转轴端部处的封油环腔室与副转轴端部处的封油环腔室之间单向连通;
[0009]所述轴承润滑油补脂系统包括自动补脂器,所述自动补脂器安装在泵壳上,且其出口与泵壳进口流道连通,该自动补脂器内储存有润滑油并能够周期性的向封油环腔室内注入润滑油实现补脂;该自动补脂器上设置有用于对外部环境温度进行监测的环境温度传感器,自动补脂器根据环境温度改变计时速度。
[0010]可选的:在泵壳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自动补脂器,左侧的自动补脂器为
泵壳左侧的两个封油环腔室补脂,右侧的自动补脂器为泵壳右侧的两个封油环腔室补脂。
[0011]可选的:所述自动补脂器的动力源为润滑油泵、弹性元件或者化学反应膨胀挤压的装置;所述自动补脂器中设定有高温阈值和低温阈值,当环境温度高于高温阈值时或者低于低温阈值时,自动补脂器内部的计时器按照自然时间的设定倍数进行计时。
[0012]可选的:在泵壳左侧的两个密封套之间和右侧的两个密封套之间均设置有助推装置安装腔,助推装置安装腔的一侧设置有活塞腔;在该助推装置安装腔内固定有助推装置,在活塞腔与主转轴端部处的封油环腔室之间设置有进口管道,在活塞腔与副转轴端部处的封油环腔室之间设置有出口管道;在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处均设置有单向阀门;所述助推装置包括有活塞;所述活塞设置于活塞腔内,并能够往复移动,以将主转轴端部处的封油环腔室中的液压油抽入活塞腔,或者,将活塞腔中的液压油推入到副转轴端部处的封油环腔室中。
[0013]可选的:所述助推装置还包括有电机和助推封装壳;所述助推封装壳呈圆筒状并嵌装在助推装置安装腔内,所述活塞腔设置于助推封装壳上并位于其靠近进口管道的一端处。
[0014]可选的:在轴承端盖的内端面上嵌装有圆环形的第一临时补脂器;所述第一临时补脂器包括圆环形的环形壳体,在环形壳体内设置环形容纳腔,所述环形容纳槽内设置有储油囊、储电元件、第一控制元件、驱动元件、输脂泵、输脂管和抽脂管;所述输脂泵的进口端通过抽脂管连通储油囊、出口端通过输脂管连通封油环腔室;所述储电元件用于为第一控制元件和驱动元件供电;所述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输脂泵;所述第一控制元件用于对驱动元件的通断电和正反转进行控制。
[0015]可选的:所述环形壳体的内环侧设置有圆环形的发电元件,所述发电元件包括外环热导体、热电元件和内环热导体;所述外环热导体贴靠于轴承内环的端面上,所述内环热导体贴紧在轴承端盖上;所述热电元件设置于外环热导体与内环热导体之间,并利用外环热导体与内环热导体之间的温差进行发电;所述热电元件电连接于第一控制元件并向储电元件充电。
[0016]可选的:在轴承端盖的内端面上设置有第二临时补脂器;所述第二临时补脂器包括推板、直线电机、储电元件、第二控制元件和储脂室;所述轴承端盖的内端面上设置有环槽,在环槽内设置有圆环形的推板,在推板上设置有渗油孔,在环槽的槽底上安装有多个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的伸缩轴与推板的背侧相连;在推板的背侧与环槽的槽底之间形成有储脂室,储电元件为第二控制元件和直线电机供电,所述第二控制元件用于控制直线电机的伸缩动作,渗油孔连通于所述储脂室和封油环腔室;在推板靠近环槽的槽底时,所述储脂室中的润滑油能够通过渗油孔挤入到封油环腔室内。
[0017]可选的:所述储脂室呈环槽状,在储脂室的环心侧设置有圆环形的发电元件,所述发电元件包括外环热导体、热电元件和内环热导体;所述外环热导体贴靠于轴承内环的端面上,所述内环热导体贴紧在轴承端盖的储脂室的槽沿上;所述热电元件设置于外环热导体与内环热导体之间,并利用外环热导体与内环热导体之间的温差进行发电;所述热电元件电连接于第二控制元件并向储电元件充电。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1.本专利技术通过自动补脂器能够实现润滑油的智能补脂,定期加注润滑油脂到封油
环腔室,能够解决了转子泵人工补脂不便的问题,无需停工加注,实现少人或无人值守;
[0020]2.本方案自动补脂器能够对环境温度进行检测,根据轴承在不同温度环境工作时消耗润滑油速度不同的特点,利用自动补脂器自动调节补脂时间,避免出现过润滑或欠润滑的状态;
[0021]3.专利技术的临时补脂器能够通过传感器对轴承处润滑油的温度、压力进行检测,从而根据需要进行润滑油脂的补充,从而使得轴承能够更趋近于润滑最优的润滑状态。
[0022]4.本专利技术中的发电元件能根据轴承内圈与轴承端盖之间的温度差发电,为临时补脂器提供电源,不用增加额外的电力供应装置;
[0023]5.本专利技术的助推装置能够通过活塞的往复移动,实现润滑油在从主转轴的封油环腔室向副转轴处的封油环腔室的流动,从而解决低温时润滑油的流动效果不佳、易堵塞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方案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5]图1为转子泵的剖面结构图;
[0026]图2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泵的轴承润滑油补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泵包括泵壳(01)、副转轴(09)、主转轴(10)和轴承端盖(08);副转轴(09)和主转轴(10)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泵壳(01)内;在转子泵的泵腔内设置有相互啮合的主转子和副转子,所述主转子和副转子分别同轴连接于主转轴(10)和副转轴(09);在主转子和副转子左右两侧的主转轴(10)和副转轴(09)上分别套设有密封套(05);在主转轴(10)和副转轴(09)伸出于密封套(05)的左右两端处安装有轴承(04),所述轴承(04)的外圈安装在泵壳上;转子泵的左右两端分别盖合有轴承端盖(08);所述泵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密封套(05)靠近于轴承(04)的一端设置有封油环(06),所述封油环(06)密封于泵壳(01)与副转轴(09)或主转轴(10)之间,在封油环(06)与轴承(04)间隔并形成有封油环腔室(06a);所述副转轴(09)端部处的封油环腔室(06a)侧壁的泵壳(01)上设置有泵壳出口流道(13),所述主转轴(10)端部处的封油环腔室(06a)侧壁的泵壳(01)上设置有泵壳进口流道(12);所述主转轴(10)端部处的封油环腔室(06a)与副转轴(09)端部处的封油环腔室(06a)之间单向连通;所述轴承润滑油补脂系统包括自动补脂器(07),所述自动补脂器(07)安装在泵壳(01)上,且其出口与泵壳进口流道(12)连通,该自动补脂器(07)内储存有润滑油并能够周期性的向封油环腔室(06a)内注入润滑油实现补脂;该自动补脂器(07)上设置有用于对外部环境温度进行监测的环境温度传感器,自动补脂器(07)根据环境温度改变计时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泵的轴承润滑油补脂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泵壳(0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自动补脂器(07),左侧的自动补脂器(07)为泵壳(01)左侧的两个封油环腔室(06a)补脂,右侧的自动补脂器(07)为泵壳(01)右侧的两个封油环腔室(06a)补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泵的轴承润滑油补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补脂器(07)的动力源为润滑油泵、弹性元件或者化学反应膨胀挤压的装置;所述自动补脂器(07)中设定有高温阈值和低温阈值,当环境温度高于高温阈值时或者低于低温阈值时,自动补脂器(07)内部的计时器按照自然时间的设定倍数进行计时。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泵的轴承润滑油补脂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泵壳(01)左侧的两个密封套(05)之间和右侧的两个密封套(05)之间均设置有助推装置(03)安装腔,助推装置(03)安装腔的一侧设置有活塞腔(0304);在该助推装置(03)安装腔内固定有助推装置(03),在活塞腔(0304)与主转轴(10)端部处的封油环腔室(06a)之间设置有进口管道(0301),在活塞腔(0304)与副转轴(09)端部处的封油环腔室(06a)之间设置有出口管道(0302);在进口管道(0301)和出口管道(0302)处均设置有单向阀门(0303);所述助推装置(03)包括有活塞(0305);所述活塞(0305)设置于活塞腔(0304)内,并能够往复移动,以将主转轴(10)端部处的封油环腔室(06a)中的液压油抽入活塞腔(0304),或者,将活塞腔(0304)中的液压油推入到副转轴(09)端部处的封油环腔室(06a)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泵的轴承润滑油补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推装置(03)还包括有电机(0307)和助推封装壳(0306);所述助推封装壳(0306)呈圆筒状并嵌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强李琴黄志强马亚超王美玲陈洪亮王俊杰刘伯韬米艳梅查家琪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